2021,再不笑就来不及了!| 社没对话徐风暴
2021年,中国直男群体遭遇了有史以来最精确的“冒犯”,一个新的形容词——“普通且自信”——取代了此前的“油腻”,被大家用来讽刺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不尊重女性的直男。
而这个词的缔造者——杨笠——也迅速成为了当下中国最红的女性脱口秀表演者。
“红”不仅由叫好的掌声构成,还有越来越复杂的争议。
在过去的一年中,杨笠因为在《脱口秀大会3》上对直男群体和两性关系幽默而精准的吐槽,而被推向了网络风暴的中心。她就像一个活靶心,在每一次和性别议题有关的互联网战争中都无法幸免于难。
近日,围绕杨笠的战争达到了沸点。由于英特尔请了杨笠代言一款产品,引发了部分男性群体的不满,以消费者主力的身份发起抵制,冲掉了她的商务代言。甚至还冲进了杨笠推广女性卫生用品的直播间。
3月24日晚,杨笠在京东直播登上虎扑热榜第2名,他们再次强调自己一直以来的立场:杨笠讲的段子侮辱了男性群体,甚至煽动了男女对立。
与此同时,在另一以女性用户为主体的豆瓣小组则发起了前往直播间声援杨笠的活动。
直播结束后,当事人杨笠发微博表态,笑果文化艺人和许多圈外名人纷纷转发支持。
在此之前,我们从未想过几个段子能产生这么大的社会影响力,或者说,脱口秀这门舶来的艺术会在中国受到全民追捧,“破圈”的能力会这么强。
这份影响力来自于“语言”。2020年9月,杨笠在接受《GQ报道》时曾说:“语言真是一个人能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力”。
但脱口秀演员却从未真正掌握社会话语权。
表演者关心社会议题却并不承担解决问题的使命,无论是否被写成段子开玩笑,问题都是客观存在。把脱口秀表演当作某种武器,希望通过捧或踩脱口秀表演者而借得某种力量,是对这门艺术的不尊重。
脱口秀表演的本质是商品。
与其争论杨笠个人的金句是否挑起了性别对立,不如关注一次次引领了中国社会话题风暴的脱口秀行业。
2021年初,《经济学人》就专门报道了中国脱口秀演员杨笠走向舞台C位的故事。她的走红证明了脱口秀在中国蓬勃燃烧的生命力。如文章所言:“西方式的脱口秀自十年前在中国出现以来就开始迅速发展。”
但在这十年中,只有少数脱口秀爱好者能收获响亮的掌声,迅速走进大众视线,哪怕是成为争议的焦点。
一方面,脱口秀仍属于小众文化,这个行业里也没有所谓的主流,今天谁站到了舞台C位,谁的话题就是当下的主流,像杨笠那样以女性立场吐槽两性关系的表演主题也是这种小众文化和社会热点议题互动的自然结果。
另一方面,固有的喜剧传统、保守的社会气氛和内敛的国民性格让中国脱口秀表演者面临着相同的困境。这也让脱口秀表演者做出不同的抉择与挑战:有人籍籍无名,苦于生计,逐渐淡出了舞台;有人抓住综艺节目的机遇,结成同盟,突破圈层;也有人拒绝随波逐流,坚持走自己确信的那条路,譬如徐风暴。
“徐风暴”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有点陌生,但玩脱口秀的,没有人不知道。
他已经专职从事脱口秀8年,是美国最大的喜剧电视台comedy central唯一一位中国籍男演员,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中英文双管齐下的单口喜剧演员,创办了上海知名脱口秀俱乐部“喜剧联盒国”。《三联生活周刊》认证他是中文脱口秀届为数不多的录制过真正专场的演员(专场的意思是,一个演员讲一个多小时)。
社没对话徐风暴:让我们聊一聊脱口秀吧
在《脱口秀大会3》爆红期间,社没和这位曾多次拒绝笑果文化的脱口秀表演者聊了聊,他表达了自己对脱口秀深切的热爱和独特的见解。
徐风暴:其实这个行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像很多国外的优秀作品,都不能以所谓的三观去评判。主要还是大家看的脱口秀表演太少了,接触少,接受度还不够高。脱口秀进入国内的时间短,但总体是一点点在进步的。
社没:的确,现在各种综艺节目推动脱口秀演员抵达了更广阔的人群,尤其是女性脱口秀演员也备受关注,作为同行以及男性,你怎样看待女性表演者的在这个行业里的发展?
徐风暴:就我来看,其实女性的表演能力是高于男性的,中国很多男性在台上都不能完全放开,而且我们这个行业一直是张开双臂欢迎女性加入的。
社没:脱口秀的本质是自我表达,要求表演者能够幽默有趣地讲述自己的遗憾和痛苦,你私下和朋友聊失意挫败的事,也会像在舞台上那样插科打诨逗趣搞笑吗?
徐风暴:生活中我没有这样的使命感。但在舞台上有使命感,比如一定要让观众每15秒笑一次之类的,如果我的表演冷场了,那也会失落,所以需要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勇气,也需要坚持。
社没:王建国说脱口秀要告别线下,可见在国内做脱口秀表演本身赚不到太多钱,正如我们看到的一些选手一样,靠节目打响名气然后开始接广告,短视频时代的线上表演十分火热,而李诞也说曾邀请你加入,但你却拒绝了,为什么这样抉择?
徐风暴:王建国说的这句话我没关注过。一直以来,我最想做也坚持在做的就是专注于线下表演,打造我们“喜剧联盒国”自己的演员和内容,在更多的现场和大家一起分享欢乐。
但脱口秀表演不是徐风暴表达自我的唯一方式,至少他不满足于此。
去年疫情期间,宅在家的徐风暴完成了自传作品《我把人生当喜剧》。
他用戏谑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年少无知时期的调皮、远赴异国留学的孤独、情窦初开却被惨拒、初入职场屡被解聘……正如范湉湉在序言里说:“读他的文字,就好像他本人坐在你身旁,正如他的喜剧风格一样幽默、随性、自然。”
他以观察者的视角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反思教育制度,关注热点话题,对两性关系和性别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
最珍贵的是,他坦诚回忆了当初找到真正热爱的事业并决定为之奋斗到底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而嬉笑时而严肃的年轻人是如何在一个崭新的行业里探索、磨练直至成长为中国comedy central第一人。
他的成长故事也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他的入行经历也是脱口秀在中国的经验。
以下是我们和大家分享的对话
社没:同为表达自我的方式,从动嘴到动笔的转变过程中有无值得分享的经验或感受?平时有没有写作的习惯?
徐风暴:平时也有一些简单记录生活的习惯,单纯的喜剧作品的累积已经超过10万字了。这次书里的内容有些已经在表演中讲述过,但增加了很多细节。
社没:你在这本书中分享了起伏的成长经历,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可以说是你单口喜剧的创作源泉。也不难发现整本书以幽默的叙事为主,直接的价值观输出几乎没有,这是否也是你喜剧表演的倾向?
徐风暴:喜剧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没有谁对谁错,喜剧是一种语言。大家想看的是不同的解析和笑点。因为你在台上单纯地讲,输出的价值永远比不过文字和电影。价值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价值和好笑是相辅相成的。
社没:你说过写这本书的初衷是让更多人感受到快乐,那么到目前为止,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读者反馈,让你相信他们真的从你的书中感受到了快乐、力量?
徐风暴:有一个朋友是心理学老师,他说看了这本书能感受到我对生活充满了坚定的意志,听到这样的反馈和肯定是很开心的。
社没:你在书里说自己是社会观察家,那么你观察社会的角度是什么?
徐风暴:没有唯一的那个角度,保持多个角度观察世界。比如大多数人觉得这件事是对的,那我就要想一想到底对不对,警惕盲目从众,尽量保持头脑清醒。我讨厌重复别人的话,坚持自己的原创,原创是喜剧表演首要的要求之一。我们从业者也要有挑战精神,不能被某种思维模式固定住。
社没:我们注意到喜剧联盒国的一个slogan是“笑是万事的解药”,现在如果让你更新一下slogan会是什么?
徐风暴:2021,再不笑就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