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从没赢过别人,说话大声点就会飙泪” | 泪失禁体质,到底有多吃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壹心理 Author 壹心理
看到一个帖子:
我一生气一吵架就哭,现在好像变得更厉害了,不管什么情绪过度了都会哭,譬如说明明开心到爆炸,然后哭起来了,总感觉很诡异……
跟朋友们聊这事儿,不少人有共鸣:
“看英雄事迹,音乐一起,眼泪就出来了”;
“看到可爱的小婴儿,被可爱哭了”;
“被别人表扬了一下,眼角湿润了”;
......
眼泪经常不受自己的控制。
情绪稍微一有波动,不管是该哭的,还是不该哭的,眼泪都会流出来,总被说眼泪不值钱。
常常自我怀疑:
哭点这么低,还这么频繁,我怎么办?
别人都不哭,就我哭了,我是不是太矫情了?
哭是哭了,可实际上情绪波动并不大,我是不是有病?
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泪失禁体质”。
是什么,让你流泪不止
人之所以会流眼泪,一般有三种情况。
1. 基础性眼泪
人类平均每天要产生150-300毫升眼泪,保护角膜、防止干燥。
基础性眼泪分泌较多的人,看上去会有“眼波流转”的感觉。
2. 反射性眼泪
当有刺激物不小心入眼,刺激角膜,就会产生反射性的眼泪,以便将刺激物冲出来。
3. 情绪性眼泪
由于伤心、痛苦、委屈或者感动流的眼泪,就是情绪性眼泪。
泪点超级低。
而泪失禁体质,就是这类。
朋友小米,有一个唠叨的婆婆。
下班迟回家几分钟,就被骂:
“你们这些年轻人,是一点都不顾家。天天这么迟回家,也不看看孩子等了多久,你们在家带一整天孩子试试!”
一句话,指责了小米好几处:
对家庭不负责,对孩子不负责,不懂老人的辛苦。
听到这些,小米的眼泪就止不住了,就更别提解释。
婆婆也被吓着了:“行行行,不说你了,就你会哭!”
可小米越着急,越想辩驳,哭得就越厉害。
擦都擦不完。
泪失禁体质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许多泪失禁体质的人都拿自己的泪腺没办法,觉得自己可能天生如此,无药可救。
最著名的先天性泪失禁体质,可能就要数林黛玉了。
生气要哭,读诗要哭,葬花也要哭。
确实,有一部分泪失禁体质的人,在性格上偏细腻、敏感,与一般人相比,他们的共情神经元更发达。
这类人在九型人格里,一般处于心区。
九型人格理论,把人大致分为三个区:
脑区(理智区),身体区(行动区)和心区(情感区)。
一群朋友吃饭,身体区的人就会快快跑去结帐。也就是说,他们要做什么事,直接就上了。
而理智区的人则会想:“今天谁先去付帐呢?还是用群收款?”他们总是会先计划和研究。
而心区的人,则还处于:一起吃饭真好啊,好久没看到大家了……等情绪里,根本还没想到付帐这件事。
可见,同样一件事,心区的人更在意情绪和感受,情感相对更丰沛。
比如,林黛玉“看到落花流泪”,可对一般人来说,就只是一朵花落下来而已。
而后天的泪失禁体质,则分为三种。
1. 压抑、转移性的泪失禁
如果悲伤、脆弱等负面情绪长期被压抑,总有一天会在新的事件中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过去的悲伤和痛苦,会借由当下的事来发泄。
前面提到的朋友小米,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妈妈一个人养家,也许是压力太大,情绪时常不好。
小米贪玩没有做家务,妈妈就含着泪:“你怎么这么不体贴。”
所以,小米看似从小就一直很坚强,可碰上了婆婆,却各种泪失禁。
表面上是因为婆婆唠叨。其实,深层是因为自己从小压力就太大,加上妈妈又特别脆弱,导致她连哭都不敢哭。
可每次哭完,眼泪并没有让小米好受点: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流泪,经常觉得自己好没用”
她为自己莫名奇妙的哭,感到羞耻。
2. 工具性泪失禁:把眼泪作为工具,来达到自己的目地
小美,在谈恋爱后,经常哭。
男朋友约会迟到,哭。
想要个心仪的包,哭。
委屈被误解,哭。
弄得男朋友常常手足无措。
家里5个孩子中最小的小美,从小就被忽视。家里人都太忙,没人顾得上她。
但是,后来她发现,如果自己大声哭了,爸妈和哥哥姐姐就会跑来关心她:“小美,你怎么了,不哭啊。”
然后全家人就一起哄小美。
她太喜欢被众星捧月的感觉,也太害怕被无人问津,于是,从小就习惯了遇事先哭一哭。
真是应了那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可是,她男朋友却很累。被支配的团团转,可还是有种‘怎么努力都没用’的感觉。
3. 错位性泪失禁:那些不被允许的情绪,都变成了难过
阿玉有一个特别严厉的爸爸。
她从不敢跟爸爸抗议,因为爸爸生气,很可怕。
慢慢地,阿玉变得特别容易难过。
只有在晚上一个人哭一哭,第二天白天才会好一些。
成年后,更严重。
需要维护自己的时候,一生气,眼泪就出来了。
这就是错位性泪失禁,从小成长在不能表达愤怒的家庭,使得本来的愤怒,变成了悲伤。
这就导致工作后的她,特别没有气场。
没办法维护自己的界限,也不敢轻易say no。
和泪失禁体质和解
许多泪失禁体质的人,都会痛恨自己的眼泪。
但其实,不管怎样的原因流泪,都是一种情绪表达。
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去感受眼泪想表达什么。
1. 转变态度,与泪失禁体质和解
心理学家Bowlby曾说:“症状其实是健康反应的病态版本”。
他在告诉我们,任何你身上不喜欢的部分,曾经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不管是哪一种泪失禁,在遥远的童年,都帮助过你适应环境,让你成长至今。
所以,与泪失禁体质握手言和,意识到它曾经起到过的作用,把它看成理解自己的入口,会更有益于自我成长。
泪失禁总比麻木要好,至少能感觉到情感的奔涌。
2. 找到眼泪背后想要表达的真相
每一次眼泪之后,可以拿出纸和笔,记下自己的眼泪触发点,找出共性。
区分自己的泪失禁是哪一种,仔细体验这种情绪:
孩子作业写不完,我哭什么?
和伴侣吵架,我哭什么?
看个电影,我哭什么?
试着复盘自己流泪时的感觉,仔细地去体会,写下这些感觉:
这个哭,是在表达自己的害怕,还是无能?是需要伴侣支持自己么?还是因为想到童年时,自己写不完作业,总是被骂才哭的?
当我们去回忆这些场景时,慢慢问自己,眼泪后面是伤心,还是害怕?或者是孤单?
如果是童年的自己总是被父亲骂,可以试着给父亲写一封信,或者给童年那个被骂的自己写一封信。
看看完写这封信以后,会有什么样的进展。
3. 看见自己的真实需求
充分体会眼泪后面的情绪之后,可以试着问自己:
我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想要支持,就找到身边最能支持你的那个人,表达你的需求;
想要被关注,其实可以跟对方沟通,他做什么可以让你有被关注的感觉;
就算身边没有这样一个人,也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我可以为自己的需求做什么?”
“我可以怎样支持到自己?”
其实,不管是哪种泪失禁体质,都不需要责备自己。
这不是矫情,更不是病。
而是偷偷借机跑出来的另外一个“你”。
试着把眼泪当作了解自己的通道,去贴近拥抱那个自己。
那些过去未被看到的需求和情绪,如今,你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照顾和满足了。
1.《依恋与情绪聚焦治疗》【加】Susan M. Johnson P38
作者:罗文娟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编辑:金辙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