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丑效应”:听说偶尔犯傻的人更被人喜欢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2-10-06


有的人,似乎很优秀,他们是人生的赢家,我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工作努力认真,甚至还长了一张完美无缺的脸。似乎所有人生考卷都填上了正确答案,不曾失误,但他们却不一定受人待见——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到的,长得最高的罂粟花也总是第一个被摘掉的。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出丑效应”


什么是“出丑效应”(Pratfall Effect)? 


通常情况下,比起能力处于平均水平线上或者更低的人,我们似乎更青睐那些拥有卓越才能的人。但研究表明,同一个小组内部最有能力的成员并不一定最受爱戴,点子最多的“点子王”也不是团队中最受欢迎的人。这是为什么呢?为了解答这个疑问,1966年,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和他的小伙伴们找来了48名大二男生做了一个关于“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的实验。这些男生需要听一段大学智力问答竞赛选拔的录音,然后对录音对象的印象以及魅力值进行描述和打分。

阿伦森准备了4卷磁带用于实验,分别是:
1. 拥有卓越才能者:能正确回答92%的问题,荣誉学生,担任学生社团要务,多才多艺,品学兼优;
2. 拥有卓越才能者:能正确解答92%的问题,荣誉学生,担任学生社团要务,多才多艺,品学兼优,但是在比赛接近尾声时不小心把咖啡溅到自己身上;
3. 能力普通者:答题准确率仅为三成,学业成绩一般,能力一般;
4. 能力普通者:答题正确率仅为三成,学业成绩一般,能力一般,在比赛接近尾声时不小心把咖啡溅到自己身上。

事实上,这四卷录音分别对应的是:
1. 优秀的人才;
2. 白璧微瑕的优秀人才;
3. 能力普通者;
4. 偶尔犯蠢的能力普通者。

经过统计数据分析,实验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白璧微瑕的优秀人才被评为魅力之最,其次是优秀人才,第三名为能力普通者,而偶尔犯蠢的普通人最不受人待见。

这种小小的失误或瑕疵反而使有才能者的人际吸引力提高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出丑效应”(Pratfall Effect)。 

你太“非人类”了,我不想跟你玩儿


心理学上对这种现象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优秀的人通常给人一种不真实的,不可亲近的,冷漠的和“非人类”的感觉。人们对于这样的形象不是真正的接纳和喜欢,而是持有距离的敬而远之或敬而仰之。偶尔的失误则有可能打破这种刻板印象,让能力出众者更有“人味儿”,也更“接地气”。

另一种解释则从人的自我价值保护角度出发,认为,通常情况下,人们喜欢有才能的人,才能与被喜欢程度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过强,过于突出自己,强到足以使对方感到卑微、无能和价值受损,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人首先是进行自我价值保护的,任何一个人,无论如何不可能去选择一个总是提醒自己无能和低劣的对象来喜欢的。相反,一个犯小错误的能力出众者则降低了这种压力,缩小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保护他人的自尊,因而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所以,不管是孙杨还是詹尼佛,首先,他们本身就是优秀的人才;其次,相较于一本正经地“包装”自己,逗X真性情的小失误更真切地缩小了观众与他们之间的心灵距离。有没有想过,今年奥运选手们的爆红,除了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还有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外,是不是也有“出丑效应”的一份功劳呢?古语云:“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真实,才给人最深的印象;真实,才能走进大家的心里。

“出丑效应”不是万能公式 


当然,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通常是极复杂的,“出丑效应”只是其中的一种,并有其发生的限制范围。阿伦森等人的实验结果公开后,又有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丑效应”直接受性别角色、犯错的严重程度、自尊心和相似性的影响。 

在性别方面,男性更倾向于欣赏犯了错误的卓越人才;而女性则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失误的人。 

在严重程度方面,如果失误过小,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只是碰到杯子,杯子里的咖啡却安然无恙,那么“出丑效应”基本不会发生。

在自尊心方面,中等水平自尊心者,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有失误的人,而低自尊的和高自尊的人则都更偏爱完美的能力出众者。这种现象意味着,人们对喜爱对象的选择,会受其自我价值保护心理的影响。中等自尊心的人,自认为与才能出众者相去不远,才能出众者有错误,会使双方的距离缩短;高自尊心者认为,他们与才能出众者平起平坐,因而不需要通过对方的失误来调整自己内心的平衡;而对于低自尊者,能力出众者遥不可及,双方的距离更大一些,反而更加能够减少相互比较所产生的压力。

在相似性方面,如果出丑的人的意见、看法与我们高度相似,那么我们则更倾向于轻视以及贬低对方,“出丑效应”不适用。

 区别概念:“瑕不掩瑜效应”(Blemishing Effect)



在消费领域,有一种现象与人际间的“出丑效应”非常的相似——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少量温和的负面信息实际上可能强化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正面印象,这就是所谓“瑕不掩瑜效应”。

比如,作为吃货的你打算去尝尝一家新开的饭馆,于是你打开手机软件开始查看这个饭店的顾客评价。大多数的评论都非常正面:美味的食物,优雅的音乐,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则关于附近没有停车位的评论。然而,这个小瑕疵并不会影响到你最终的决定,因为对你来说,判断一个饭馆的好坏的价值标准并不在于此。



当消费者已经形成了足够的正面印象之后,微量的负面信息便会更加突出产品的正面形象,甚至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瑕不掩瑜效应”只在消费者是“低度参与”(Low Processing)的情况下有效,因为他们对消费的产品没那么较真。如果消费者在发现正面信息之前发现了负面信息,或者有太多的负面信息时,“瑕不掩瑜效应”将失效。

做优秀而真实的自己



出于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的考虑,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常常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或者,我们总是希望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获得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认同和他人的积极响应。但俗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总是高高在上未必是件好事;如果你是一名职场小白,“滴水不漏”的面试表现未必能得到赏识;如果你正陷于热恋当中,永远把最好的一面奉献给对方,可能有一天你也会觉得自己用力过猛。

不过,“出丑效应”也并不是让大家故意出丑来哗众取宠博眼球,而是倡导大家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在不慎犯傻犯错时也能够用一颗平常心接纳自己。同时,不遗余力地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是正道啊。与大家共勉!

[1]Aronson,E.,Willerman,B.,&Floyd,J.(1966).The Effect of a Pratfall on Increasing Interpersonal Attractiveness.Psychonomic Science,4(6),227-228.
[2] Ein-Gar, D., Shiv, B., & Tormala, Z. L. (2012). When blemishing leads to blossoming: The positive effect of negativ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8(5), 846-859.
[3] Mettee, D. R., & Wilkins, P. C. (1972). When similarity" hurts": Effects of perceived ability and a humorous blunder on interpersonal attractiv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2(2), 246.
[4] Miller, R. (2012). Intimate Relationship. New York: McGraw Hill.
[5] Snyder,B. (2011). The Positive Effect of Negative Inform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gsb.stanford.edu/insights/positive-effect-
negative-information.
[6] Thompson,D.(2014). Pratfall Effect: Will the Real You Stand Up Please. Self Help, Self Help Articles, Self Improvement, Successful Year Articles. Available at: http://www.onlineblognews.com/pratfall-effect-will-the-
real-you-stand-up-please/
[7] Wikipedia. (No Date). Pratfall Effect. Available a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atfall_effect.
[8] 李双.白璧微瑕——谈谈“犯错误效应”[J].心理与健康,2007(3):16-17.

作者:劲宝宝

编辑:远翥


你可能还喜欢:

做优秀而真实的自己,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