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胖子更难吸引异性吗?不,胖胖惹人爱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2-10-06


姑娘们为什么如此在意体重?男性会吗?除了健康的原因,人们为什么惧怕自己被贴上“胖子”的标签?难道,胖子真的一点好处都没有?


我们考察了胖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所面临的社会处境,并尝试衡量胖子与幸福间的距离。我们认为,胖子未必快乐,却也可能收获更为持久的爱情。


当你觉得自己胖,你会变更胖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发胖?根据一项针对1988人长达50多年的追踪研究,长期来看,一个人性格中的高神经质和低尽责性,以及和冲动控制相关的能力,均与体重波动有关。


其中,冲动性与体重有很强的联系,冲动性最高人群的平均体重比最低人群高出11kg。换句话说,容易冲动、情绪化的人更有可能发胖


此外,有研究发现,女性仅仅阅读有关肥胖的负面新闻也会增加卡路里摄入(Major et al, 2014)。比起阅读“不戒烟就失业”,阅读“不减肥就失业”会导致觉得自己胖的女性更难以控制自己的饮食行为,进而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


有趣的是,这一效应并未在那些不觉得自己胖的女性中发现。看来,发胖还存在心里暗示,有一种胖,不仅叫做你觉得胖,还叫做你真的会变胖。


胖子更快乐?这或许是个伪命题


人们往往认为,胖子更容易感到快乐,他们心胸宽广,宅心仁厚。其实不然,由肥胖导致的精神问题常易被人忽视。实际上,胖子的心理功能更差,他们很不开心。


一方面,生活中随处可见对胖子的恶意,他们难以买到合身的衣服,出行时甚至可能需要买两张机票。越来越多人觉得,这世界根本不是为胖子设计的。

 

当你乘飞机旁边坐着一个胖子时……


另一方面,胖子受到的偏见和歧视也许会进一步损害自身健康,他们更容易因外表而忧虑,也更容易由于不积极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而增加体重。越胖,越不健康;越不健康,越胖……如此循环往复。

 

折磨:这个世界充满对胖子的恶意


其实,胖子的苦恼,大多源自社会及家庭的压力。例如,网上充斥着嘲讽胖子的meme。许多人看到后会发笑,殊不知,内心细腻的胖子会十分难过。


在生活中反复遭人指点,胖子更可能产生社恐以及低自尊等心理问题。许多肥胖儿童从小便避免与同龄人互动,逐渐丧失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同样,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极有可能严重影响肥胖青少年的自尊心以及他们的学业成绩,特别是在那些平均体重较轻和谈恋爱比例较高的学校。


此外,一些胖子的家庭生活十分艰难。例如,有些家长甚至用羞辱的方式逼迫孩子减肥,家庭认同感的缺失成为扎在胖子心头的一把刀。在外不受待见,回到家中还要饱受奚落,可怕。


社会对胖子的满满恶意,是从娃娃抓起


成年人对肥胖的抵触,也严重影响了儿童的价值导向。研究表明,人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将肥胖污名化的意识(Cramer and Steinwert, 1998)。例如在3至5岁的美国儿童中,3岁儿童已经明确具有“瘦好胖坏”的刻板印象,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肥胖污名化的认知更为深刻,其中,超重儿童的表现最为强烈。

 

我不胖,我骨架大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故事中卡通人物的胖瘦会影响儿童对其能力的判断(Harrison et al, 2016)。他们倾向于认为,胖的卡通人物难以赢得比赛,甚至比残疾的卡通人物更难获得成功。可见,肥胖在孩子们的眼里,已然是一种不好的存在。


肥胖致郁?抑郁致胖?孰真孰假?

 

在一项肥胖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检验了来自21个国家的志愿者捐赠的17,200个DNA数据后发现,具有特定导致肥胖基因FTO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降低了8%。从先天来看胖子似乎不那么容易患抑郁症了,至于后天,考虑到胖子所处的社会环境,还真难说。


另一项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面临更高的肥胖风险,特别对于青春期女性,她们当中的抑郁症患者随后出现肥胖的风险是不抑郁群体的2.5倍。


而对于成年人,抑郁症患者出现肥胖更多依赖于其他因素,如慢性疾病等。

 

别听他们瞎说,你才不胖


因此,无论是肥胖能够缓解抑郁,亦或抑郁不会引发肥胖等说法,均有一定的误导性。总体而言,胖子患上抑郁症,或是抑郁患者发胖,都有可能发生,二者间并非线性因果关系。只不过,抑郁致胖在青春期女性中表现更为显著。


法庭上,女胖子负罪更深

 

当人们把对胖子的偏见带到法庭上,这种偏见中的性别差异将被放大。


根据刊登于《国际肥胖杂志》的一项研究,耶鲁大学肥胖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女性被告在庭审中明显受到肥胖歧视。


研究者模拟了陪审团场景,向陪审员分别展示四名被告的相片:偏瘦男性、偏瘦女性、肥胖男性、肥胖女性。随后,研究者要求陪审员认定被告的有罪程度。


结果表明,陪审员对肥胖男性和偏瘦男性间的定罪评估不存在差异,对于肥胖女性和偏瘦女性,女性陪审员对二者的定罪程度一致,并不受体重的影响,而男性陪审员则认为,肥胖女性比偏瘦女性负罪更深。


在法庭上,女性面临赤裸裸的肥胖歧视,这种歧视来自男性。


研究者Natasha Schvey表示,这种肥胖歧视甚至与种族歧视相当,值得引起人们重视。


胖男人是更优秀的“床伴”


罗列了这么多,胖子就一点好处都不沾吗?也不尽然。其实,在感情中,胖男人更容易得到女性的青睐。


究其原因,可能是基因作祟。贝勒医学院的Garabed Eknoyan(2006)指出,在人类历史早期的恶劣生存环境中,胖子储存多余脂肪的能力更具进化优势。体重成为一种身份象征,意味男性有生存资源,且能与配偶分享。虽然现代女性更易被金钱而非食物吸引,但植根于基因的习惯却难以改变

 

我有型,球形


一项针对2,544名英国女性的调查显示,“结实”的男性在床上表现更佳,是更优秀的床伴。


尽管目前尚不清楚超重如何影响性行为表现,研究猜测,持久力可能与腹部的“赘肉”有关。根据国际阳痿研究杂志2010年的一项研究,有小肚子甚至啤酒肚,且体重指数较高的男性比偏瘦男性在床上坚持时间长7.3分钟。这7.3分钟,比花在健身房更值哟。


另外,人们认为,胖子更幽默、更值得信赖。大量证据表明,女性更容易被幽默的男性吸引,而流行文化使得大多数人相信胖子更加风趣。于是,胖男人会努力锻炼自己以达成这一社会期望。


再看根据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们普遍觉得,胖一点的男性政治家比相对偏瘦的男性更值得信赖。这也解释了为何女性会被胖男人所吸引,毕竟女性十分看重承诺。


当然,站在胖男人身旁显瘦也是女性喜欢胖男人的原因。与一个不太在意自己外表的男人在一起,女性会更有安全感。


此外,拥有一个胖丈夫,婚姻会更加幸福。另一项跟踪多对夫妻婚姻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持久的婚姻往往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妻子比丈夫更瘦、更美。换句话说,维持美满的婚姻,妻子无需追求外表的完美,她们只需比丈夫更瘦就好。


所以,胖男人们,不要再因外表而忧心忡忡,更加“持久”的爱情,或将降临。


综上,我们发现,肥胖偏见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还影响了儿童价值观的塑造。人们对胖子的歧视,更体在男性对女性的外表评判上,也更容易对女性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当然,即便这个社会普遍对胖子并不友好,但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拥有一个胖男友、胖丈夫,感情生活或许会更加美满。然而,胖男人可以得到女性的倾慕,胖女人又该如何呢?

 


泰勒, S. E. (2012). 健康心理学 (朱熊兆, 唐秋萍, 蚁金瑶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著出版年: 2007年)

Blaine, B. (2008). Does depression cause obesity? A meta-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tudies of depression and weight control.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13(8), 1190-1197.

Cramer, P., & Steinwert, T. (1998). Thin is good, fat is bad: How early does it begin?.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3), 429-451.

Harrison, S., Rowlinson, M., & Hill, A. J. (2016). “No fat friend of mine”: Young children's responses to overweight and disability. Body image, 18, 65-73.

Lauren Vinopal. (2017). 5 Scientific Reasons Why Women Love Fat Guys. Love handles open the door to romance. Fatherly.

Major, B., Hunger, J. M., Bunyan, D. P., & Miller, C. T. (2014). The ironic effects of weight stigm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51, 74-80.

Meredith Bennett-Smith. Male Jurors More Likely To Find Fat Women Guilty, Study Says.

Nick Collins. (2012). Obesity gene linked to happiness. Telegram.

Sutin, A. R., Ferrucci, L., Zonderman, A. B., & Terracciano, A. (2011). Personality and obesity across the adult life sp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1(3), 579-592. http://dx.doi.org/10.1037/a0024286



作者:Sybil
编辑:小然

你可能还喜欢:



                       为惹人爱的自己,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