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世上没有你想要的那种爱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Author 曾奇峰心理主笔团



有很多人会抱怨自己的伴侣好像不爱自己。

“如果我老婆爱我,她就该完全懂我理解我!”
“我老公根本不爱我,他承诺我的事情,竟然会做不到!”
“我过得不开心,就是因为对方没有给我那种我想要的快乐。”
……

在无数伴侣或者情侣的抱怨和吐槽中,不免让人引起思虑:

很多人要的那些爱,真的存在吗?

其实,当我们进一步了解以后,才意识到有些爱过于严苛,过于“眼里容不下沙子”,是投注了太多理想化的爱。

然而,这样理想化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存在的。


什么是理想化的爱


紫霞仙子说:我的意中人是一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骑着七彩祥云来娶我。

许嵩也在歌里唱到: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就像我一直在找的姑娘。

女生想要盖世英雄,男生想要佳人伴侣,这似乎是很多人心底的梦。

所以,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许都会有理想化的追求:

  • 你必须要满足我的需要;

  • 你要最爱我,把我放在第一位;

  • 你要一直陪着我,什么都要跟我报备;

  • 你爱我就必须毫无保留,想尽一切办法逗我开心;

  • ......


可是,更真实的爱往往是这样的:

  • 很爱你,但不会不顾一切去取悦你;

  • 很爱你,但也不是不能承受失去你;

  • 时常爱你,想要陪伴你,但偶尔也想要自己一个人;

  • 我们的婚姻有些乏趣,但因为我懦弱,就略懂珍惜,我们也就相安无事、不咸不淡地过着;

  • ……


前者就是想要理想化的爱,后者才是大多现实里的爱。

所以,如果一个人对爱情有理想化的期待,可能会在生活中频频遭遇失望。

比如很多人渴望不变的爱情。

可是,爱是流动的,它不会永远停留在最浓烈、最融合的时刻。它会发生变化。

还比如很多人会不停向对方求证:“你到底爱不爱我?”

可是,很大程度上,没有绝对的爱和绝对的不爱,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的爱是两者的交叠。

而且,每个人对爱情的标准也并不相同。

有人认为甜蜜的仪式是爱情,也有人认为默默付出是爱情,有人认为应该做到百分百的相爱,也有人认为只爱六十分就可以。

因为,理想化的爱很难存在。

它是我们在与别人建立链接的过程中做出的攻击他人的行为。

它的本质是在向他人施虐,可结果却是自己受虐,因为我们最终无法得到那种美好。

当然,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理想化的自己,希望自己能影响和左右他人,希望世界是围绕自己转的。

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来,爱情也一样。

理想化的爱是一种执念,也是一种自恋。


为什么有人追求理想化之爱?

小A有这样的烦恼:“我完全不能忍受一个人不及时回复我的信息。一旦他长时间不回复我,我就感觉自己要疯掉,这个时候我就会主动撕裂关系,不想再继续。”

由此可知,她需要的爱人是有求必应、需要时刻在场的。

当然,可想而知,小A的追求一定是伴随着失望的,而她要的或许就是这种失望。

因为她之所以追求理想化,也许就是因为她潜意识里在破坏关系、从而体验到自己不被爱。

这要从小A的早年经历谈起。

小A的母亲养育功能很差,在小A成长过程中,她对小A要么语言暴力,要么完全冷漠。

她一直记得她四岁那年,母亲出门,她哭着追在母亲屁股后面,摔破了膝盖。她趴在地上哭得惨烈,可是母亲就这样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由于长期在缺少回应的环境下长大,小A长大之后对另一方的不回应特别敏感和恐惧,甚至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但是,需要一个时刻能”秒回”自己的爱人,必定会体验到失望。

于是,小A就有了机会表达愤怒,而这种愤怒,很有可能是指向早期的养育者的。

还有,有一些人希望能够和另一半完全融合,就像一个婴儿在母亲子宫内一样,爱人应该与自己是一体的、未分化的。

  • 如果你爱我,即使我什么都不说,你都该懂我的心思;

  • 如果你爱我,只要我一不开心,你就该马上发现,立刻来哄我;

  • 如果你爱我,任何我需要的时候你都应该在我的身边,为我所有的感受负责;

  • ……


这样的需求具有吞噬感,感觉要把另一个人吞没一样。

如果一个人需要这样的爱,往往是因为缺少清晰的存在感和自我,所以也少了清晰的边界感。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过:存在等于被感知。

“我的感受被你感知到,我才发现自己是存在着的”。

婴儿从母亲温暖而骄傲的眼神里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清晰的自我。

如果养育者没有提供回应性的养育环境,也就没办法形成清晰的存在感和自我,于是,他可能一生都会用扭曲的方式希求被他人看到。

另外,对爱人理想化,或许是自恋的另外一极,在释放这样的信息:只有你非常完美,你才配得上我。

小B就一直希望另一半是完美的。

她发现自己老公可能与其他女子有暧昧。尽管他老公再三表示自己与那女子并无实质关系,她还是不能忍受,一直提起,成了过不去的坎。

她经常和人说,这出过轨的男人就像掉进粪坑的钱,捡起来也觉得恶心。时间长了,两人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

其实,小B对婚姻和亲密关系的要求,是一种理想化的投注。

它在释放这样的信息:跟我建立关系的人必须很完美才行。和一个完美的客体链接,自己也就成了完美的、强大的。

在生活中,有一些自恋发育缺陷的人更容易“理想化附身”。

因为在生命早期,当年幼的孩子发现自己的夸大自体不能掌控这个世界时,通常需要理想化自己的父母,以期盼父母能够继续提供力量。

可是,如果父母没有提供恰到好处的挫折,也没有充当合格的理想化客体,孩子会形成自恋的固着,更容易在成年后的生活中理想化某类客体,以维持良好的自我感觉。

回归到平凡之爱

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理想化的爱,而是能够轻松相处的关系: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

也借由此,我们才能最终通向幸福快乐。

所以,我们可以首先摆正心态,回归到对平凡之爱的追求。

为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对自己满意的人,很少要求理想化之爱。

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原谅这世界上所有的不对。”

但是在一些人的心里,这个世界上好像没有什么是不对的。

有位朋友就是这样,她很少有看不惯的事情,所以对另一半也很不“上心“、 有点放养的姿态。

对生活中的小事,她通常“睁一眼闭一眼”,不愿意和对方较劲,自己也乐得轻松。

这种“难得糊涂“的大气魄,使她与老公的相处非常松弛,没有控制,也没有非达到不可的要求,没有雷池可越,所以非常和谐。
 
她对自己更是如此:稳定,从容,极少有心理冲突和自我否定。她对另一半的宽容,大概也来源于此。

对自己多一些满意、对自己有一份宽容的爱,是所有爱与被爱的起点。

其次,我们要停止去理想化自己。

我们需要承认,有些事情是我们做不到的:比如改变他人,比如获得完美的爱情,比如让一切符合自己的意愿……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获得一个平凡、有瑕疵的爱人,与TA过着行云流水的小日子。

同时也要理解,如果他人没有按照自己的愿意来对待自己,也并不能说明自己有什么问题,也不能证明自己不值得被爱,因为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他人来决定的。

另外,接受不够理想的爱,再提升自己经营爱的能力,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途径,让我们通向更完美的爱。

只有60分的爱,你能接受吗?

如果不能,也就失去了提分的可能性。

不如不要去撕裂关系,而是耐心守候,提升自己,一点点去经营,让现实中的爱情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些。

其实,每个人都是平凡的,这也就注定了大多数的人生都很平凡。

平凡人之间的相处,本身就充满了磕绊和不完美。

把理想化的投射收回来,才能真正看见另一个活生生的人。

而关系中的“看见”,才是爱的真谛,也是亲密关系最大的意义。

作者:南小希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编辑:郭依林


你可能还喜欢:

看见爱,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