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谱写美丽中国建设黄河崭新篇章》


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谱写美丽中国建设黄河崭新篇章


孙金龙 黄润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生态环境部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黄河的保护和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黄河沿线9省(区),两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生态环境部系统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和各方面。
  (一)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沿黄河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必须严守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用强有力的约束提高发展质量效益”。这是对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系的定向定调。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正确政绩观,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要将黄河流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紧密结合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把经济活动限定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内,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夯实流域高质量发展基础。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
  (二)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要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深刻影响,从安全角度积极应对,全面提高灾害防控水平,守护人民生命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脆弱区分布广、类型多,极易发生退化;水资源十分短缺,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污染积重较深,洪水威胁仍然存在。要把维护生态安全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硬杠杠”,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突破底线。要以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增强生态屏障质量效能为出发点,健全黄河流域生态安全防护体系,综合提升上游“中华水塔”水源涵养能力、中游水土保持水平和下游湿地等生态系统稳定性,构筑坚实稳固、支撑有力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快解决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安全风险,强化危险废物、尾矿库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黄河流域煤炭储量丰富,基础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实力较强,但产业结构总体偏重,部分地区“一煤独大”“一油独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面临较大压力。要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全方位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从供需两端入手,落实好能耗双控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对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突出保护生态和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
  (四)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尊重规律,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只有结合实际、尊重规律,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才能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对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上游产水区重在维护天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一体化保护高原高寒地区独有生态系统,有序实行休养生息制度。上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下游要加强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绿色生态走廊,加大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
  (五)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黄河上游局部地区生态退化、土地沙化,中游水土流失依然严重,下游河口三角洲自然湿地萎缩,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交织,坚持系统观念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原则。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里、城市农村以及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防治,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建立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关系,增强一盘棋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以全局利益为重”“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放眼长远认真研究,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要胸怀“国之大者”,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强为子孙计、为万代谋的历史自觉。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流域跨区域协作机制,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既要保持“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又要增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沿黄河省(区)和各相关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经过不懈努力,黄河流域水质2023年首次提升到优,干流连续两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向好,生态变化遥感调查评估显示,近20年植被“绿线”向西移动约300公里。
  (一)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持续深入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查实了一批以引黄调蓄、生态调水之名行“挖湖造景”之实的突出问题,解决了一批生态破坏、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等“老大难”问题。紧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沿黄河省(区)627个问题,已整改完成496个。组织拍摄制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紧盯2021年和2022年披露的295个问题整改,已完成整改235个。持续开展汛期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完成黄河流域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周边尾矿库治理整改70座。
  (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流域污染防治纵深推进。着力推进清洁取暖和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强化锅炉、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支流消劣整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023年黄河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下降了17.9%;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1%,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5%,基本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
  (三)流域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推动设立黄河口、祁连山等国家公园。雪豹、白唇鹿、岩羊等大型野生动物重现黄河源,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群数量增加到373种。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秦岭东段洛河流域等18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选取一批重大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健全生态环境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置工作机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完成黄河流域生态状况调查评估,连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常态化开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
  (四)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控
  紧盯“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等高风险领域,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化工园区为重点,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稳妥有序化解各类环境风险。完成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和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开展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和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完成306条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编制,推动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
  (五)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
  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生态环境准入,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市环境治理结构转型升级。建立绿色通道,加快能源保供、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沿黄河产煤大省增产保供关键作用有效发挥,上游和“几字弯”地区风电光伏基地加快建设。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黄河流域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立,251家绿色工厂、工业园区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在25个沿黄河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沿黄河省(区)建成16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7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六)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推动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1+N+X”要求,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和规划保障。发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职能作用,健全流域统筹、地方落实、协同推进的监管格局。完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设立282个国控水质监测断面,布设22个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区,建设13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6省(区)签署补偿协议。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推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
  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任重道远,河湖生态用水不足,一些沿河湿地、鱼类栖息地、入黄口等敏感区域生态状况仍在恶化;保护修复系统性不够,河湖岸线、生态缓冲带划定尚需加快,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力度有待加强;流域煤炭开发、煤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动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仍居高位;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仍是突出短板,保护治理的支撑保障体系有待完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明显成效。

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黄河崭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黄河流域示范样板,绘就美丽中国黄河更新画卷。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将黄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督察重点,持续拍摄制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狠抓问题整改。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加强统筹协调、调度评估、监督管理和考核问责,增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整体效能。
  (二)深入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
  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取得实效,稳定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以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协同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汾河、湟水河等重要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推动实施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切实发挥重大工程生态环境效益。
  (三)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统一监管
  持续推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打好防沙治沙三大标志性战役。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开展流域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常态化开展生态破坏问题遥感监测。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常态化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加强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推动秦岭、若尔盖、祁连山、黄河口等国家公园建设。深化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积极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路径。
  (四)守牢流域生态安全底线
  把黄河流域作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中之重,提升流域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开展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基础研究,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和影响风险评估,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以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为重点,严控石化、化工、化纤、有色金属、印染、原料药制造等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加强油气管道环境风险防范,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做好危险废物、尾矿库、重金属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及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持续推进流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五)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优化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完善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生态环境准入,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协作,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建设。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黄河流域煤炭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提升矿坑(井)水、煤矸石、工业固废等综合利用率。
  (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全面实施黄河保护法,做好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标准制修订。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深化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应用,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支持,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发不同利益主体内生动力。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严格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保持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高压态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营造保护黄河、治理黄河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为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

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杂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点击阅读

一图读懂丨生态安全是什么?

点击阅读

科普画册(十 一)丨《双碳时代来了》—— 一起低碳生活

点击阅读

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丨陕西秦岭川金丝猴科学监测与保护

点击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