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观察】中国教育深受儒教化、等级观念和功利化的影响

2017-02-04 禅境本真 自净其意

点击《自净其意关注更多内容,共同踏上觉醒之路,获得生命的自主能力。


道的教化,这个表达有问题。敎化,通过上行而化成以下。中国传统敎化,一指儒家所提倡的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二指环境影响。


教化这个词,是把自己摆在了真理的位置,是把教育者摆在了代表真理的位置。实际上,教育者并不代表真理。


道不是教化出来的,而是在于实践体验中获得的道的领悟。别人教的都是理,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悟性,开发智慧,而不是灌输前人的道理。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是教育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趣。否则,你拥有的知识愈多,对人类,对生命的危害愈大。


中国的教育还深受等级观念的影响,深受功利化的影响。当官、发财都无疑是为了做人上人。所以在国人眼里,如果高学历而去餐馆端盘子,那是不可思议的。而在西方社会,高学历的干任何职业都有,职业在人们眼里没有高低贵贱。


很多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大都是因为家长控制了孩子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培养孩子,而不是启发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而多数家长的要求,往往又深受上述儒教化、等级观念,以及功利化的影响。


教育是终身之事,真正的教育不仅在学校。现在互联网就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任何自己感兴趣的。最近的日本电影《垫底辣妹》可以看看,如何面对孩子的教育和人生方向,各国都有同样的问题。


还有一部电影《喜福会》,集中反映了华人在子女教育上的问题,分别讲了四个女孩的成长和母亲之间的冲突。


国人内心深处的恐惧、不安、虚荣,往往都呈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这部电影反映几种现象,父母以孩子的成绩互相炫耀和攀比,父母以自己未能满足的愿望希望通过子女来实现,父母曾经的伤痛希望子女来抚平,然而事实上又把不安传导给子女,最后父母的不幸变成了子女的不幸。


父母不应该是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而是尊重孩子成为自己,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终体现在人格影响。父母要成就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是完善自身的人格,消除自身的不安,超越自身的局限去实现自我价值。


即使父母有多优秀,孩子也不应该成为父母的复制品,否则也只会是一代不如一代。


我们会发现,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看上去很努力、很勤奋,这是因为内心埋藏着深深的恐惧和不安,这样人往往会很辛苦,对子女的要求也会很高,即使是有所成就也依然无法获得自在、从容和淡然。这样的话,不仅自己心累,还会影响家人、伴侣的心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如果要做到不令自己的恐惧和不安成为代际相传的心理负担,最好的办法是化解自己的烦恼。


如何化解?第一步是看见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凡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在佛法修行就是自净其意,梳理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清晰起心动念的根源。烦恼即菩提,就是以上的觉知与转化过程。


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禅坐静心的方法,静滤。这个过程就像淘金,去伪存真,内心风平浪静的时候,自然会看清一些事情。


我们要做回自己,令自己心安的前提是,知道自己被什么观念影响了。这个观念有些是来自社会的、家庭的、父母的。


当你不被别人影响时,你才可能做回自己,令自己心安。


我的文章《拒绝被体制化,实际上就是禅定的训练,谈到的体制化,也是一种对大众化思维与意识的表达,这是影响一个人无法独立,成为庸众一员的主要原因。


我们在教育上的很大困惑都是因为不断被社会大众意识所绑架,盲目跟随大众的选择,比如现在的各种学前与学龄培训。


当你看见自己被什么观念影响与绑架时,这就是解脱烦恼的起点。根器好的人会立马转身,做出自己恰当的选择。根器差点的,还会犹豫不决,转身会有些困难和慢一些。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知道,很多商人干的什么,就是用广告和各种营销手段去影响大众。所以,我们才会有许许多多不必要的、超支的、不理性的购买行为。


由此可见,环境影响正是我们时时需要警惕和觉醒的。


以上还仅仅是做到不被大众和别人影响,更深入的觉察是不被自我意识所束缚和局限,这是突破小我的过程,是自我命运的改造,重新塑造自己的性格。


有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就是这个意思。


2017年,欢迎更多人共同参与,联系小编微号cbg_19377279  或留言。

欢迎阅读同类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