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智收姜维等重大战事
都发生在这里
天水这座城,和人们印象中的甘肃有些不大一样。
以为是“长河落日”,实际却是“蒹葭苍苍”。以为是“大漠驼铃”,实际却是“在水一方”。
长江流域的西汉水,自北向南而来;黄河的支流渭河,自西向东而来,“握手”的动作尚未完成,一座叫天水的城市就诞生了。因此,天水不仅无旱,更是多青山草木,甘泉碧湖。
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得天水快速兴起了农耕文明,并早早参与了人类的童年。
据《甘肃日报》报道,位于天水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这里出土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文化、最早的文字符号、种植生产了我国第一批粮食品种——黍。
△出土于大地湾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传说中,“人文始祖”伏羲诞生于天水,因此天水有“羲皇故里”的美誉。如今,在天水市的西关坐落着一座伏羲庙,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庙宇,一代代海内外中华儿女来到这里寻根问祖、缅怀伏羲。
△2月7日,甘肃天水迎来2024年初雪,图为雪中的伏羲庙。
商末周初,秦人来到了西陲。从周孝王时起,秦人便为周天子牧马,他们的首领非子是当时最有名的驯马高手。因养马有道,周天子将渭水以西、天水一带名为秦地的土地赐予非子。公元前688年,秦人在天水设置邽县、冀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见于史载最早的两个县级行政设置。
△天水市清水县古称“上邽”,有2700多年的建县史。
三国时期,天水成为蜀汉战争的主战场和最前线。三国文化是天水历史厚重的一页,也是天水历史极富盛名之所在。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古战场
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光复中原而“六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维、木门道射张郃……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而秦安陇城镇,就是当年导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
△“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
魏晋以来,随着佛教东传,天水境内逐渐形成了多处石窟寺。其中,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寺之一,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窟龛有221个,各类雕塑3938件,壁画一千余平方米。佛教造像造型质朴,且多展露出会心的微笑,处处彰显着独具韵味的东方之美。
同样在天水,甘谷县大像山,巨大而又庄严的佛像拔地而起;武山县拉梢寺,巨型的摩崖石刻佛像已存千年。
对于天水人来说,一碗呱呱也能讲述出鲜活动人的故事。 呱呱是天水人早餐的“标配”。去壳的荞麦放在水中浸泡后,石碾磨浆过滤出淀粉,再在锅中小火慢煮,搅拌成胶质状。放凉后用手把粉团捏碎,就成了呱呱。卖呱呱的店铺一般还配套出售然然,与呱呱不同,然然的原料大多是土豆淀粉,口感更加弹牙。 呱呱和然然本身没有味道,全靠浇头调料。拌上醋、蒜汁等调料,再来一勺西北美食的灵魂——油泼辣子,吃进口中香辣绵软,如同看似外表刚烈的西北人,内心总有几分温柔。 同时得到两条母亲河垂青,天水兼具南方的精致与北方的豪放,孕育出了“兼容南北”的独特美食风味,天水人也有一种西部人与南方人相融的个性——既有北方人的粗犷,又有南方人的婉约,粗中有细,不拘小节。 天水,沉淀了太多的历史情感和文化精神,在此成长的天水人,生来就淳朴而淡然,不曾“汲汲于富贵”,在奋进的路上永远都不会止步。 如今,天水这片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陇上小江南”,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凭借一碗麻辣烫,天水成功出圈
比麻辣烫更滚烫的
是这座城市的热情
前辈城市积累的“宠粉”经验
天水学得用心,做得到位
如何能够长期稳定的
吃上正宗地道的天水麻辣烫呢?
有网友建议:
去天水上大学也是一种方法。
甘小教整理了
天水四所高校的介绍
一起来看
↓↓↓
天水师范学院始建于1959年,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被确定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和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2023年1月天水师范学院更名大学列入甘肃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学校秉承“明德、新民、至善”的校训和“困境中求生存,奋斗中谋发展”的师院精神,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工程技术、商务管理、文化体艺四大类应用型专业群,确定了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
以机电类专业为特色,工科类、商务类和管理类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经过多年努力,学校现已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体、技师教育为支撑、本科教育为延伸”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培养从中职到高职、技工到技师的多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下面
跟甘小教一起了解一下
天水教育
↓↓↓
天水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远古时代,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始画八卦,创造文字,教化先民渔猎。 春秋时期,天水石作蜀、秦祖、壤驷子三人先后不远万里赴山东向孔子先师求学,其中石作蜀自幼胸怀大志,投身孔门,终成身通六艺的贤人,学成之后毅然返乡宣扬儒家学说,传播西周文化。自此,三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后世景仰,尊其为“石夫子”。 从唐代开科取士至清末,天水考取进士、举人和贡生人数,在甘肃名列前茅。1903年,天水乡绅潘世俊创办了潘集寨小学堂。之后秦州有识之士张世英、天水乡贤胡汝翼等先后集资或捐资在本地创办各式学堂,大力推行民众教育,赢得百姓良好口碑。 改革开放以来,天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亮点频出,有些工作在全国创出经验。2001年,扫盲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国际扫盲最高奖“世宗国王奖”。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农村学校VCD教学光盘播放手段被教育部确定为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园区+走教”模式等工作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天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2023年全市筹措各级各类教育项目资金9.68亿元,其中实施省列民生实事项目131个,投入资金9402万元,共新建教师周转宿舍171套,增补主城区义务教育学位4785个,新建改扩建食堂80个,新建改扩建厕所项目43个。构建起了715所学校参与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市级教育联盟共同体,打开了教学互联、教研互通、教师互动、学校互帮的通道,有效缩小了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点亮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