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和学生的约定,佛山老师22天骑行穿越2100公里川藏线!
“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我们学过了也要去实践……”佛山市第二中学教师宋其正经常在高一地理课堂上说这句话,每次都能感受到同学们对远方的向往。于是有一天,他在课堂上说,“等高考结束了,我们要出去走走,你们说说都想去哪里”。学生的回答天南地北,一片欢声笑语间,去青藏高原的火种悄悄埋在了宋其正心里。
宋其正表示,能够让地理课堂更加充实,展现地理的灵魂,抓住同学们的心,就是亲自去实践。当时,他暗下决心,要把这一届从高一带到高三后,亲自骑行一次川藏318线,之后将自己三年的准备、一路的骑行经历、一路上所见到的地理事物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
体能准备
高一到高三,每天骑车2个小时
宋其正认为,骑行前的准备主要是体能,用三年的时间去准备一定是充足的。可当他找到从成都到拉萨的地形图,他发现自己的想法好像有点天真。
成都海拔500米左右,目的地拉萨海拔3600多米,两地之间距离2200多公里,需要翻越4000米以上的山14座,基本上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这样的骑行条件所需的体能是惊人的,该怎么练?如果只是假期骑一骑单车,就算一整天都在骑车也达不到完成这种长途骑行的要求。
经过多番思量,宋其正最终决定,每天中午不睡午觉,骑车2个小时。除特殊天气外,他每天坚持,从高一到高三,三年来他每年的总骑行里程超过8000公里。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皮肤晒黑了,赘肉不见了,不睡午觉下午也很精神了”。
每天中午骑行训练
一起追梦
高考倒计时百日,宣布骑行计划
在距离2019年高考还剩100天的一节班会课上,宋其正向学生大胆地说出他的计划,高考结束后,他要单人单骑走一走最美的318国道,用单车车轮丈量2000公里的美景,用地理的眼睛去欣赏从平原到高原的自然景观差异!
那一天,学生都很激动,希望用最后的100天冲刺自己的梦想大学,更开心的是有一个陪自己冲刺的老师。尽管老师不参加高考,但这位老师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准备了一场自我挑战赛。宋其正鼓励学生,“我们都是追梦人,因为有追求,我们要更加努力”。
高考前的压力让不少学生出现考前焦躁、睡眠质量变差等问题。每每有学生找到宋其正倾诉时,他就和学生分享这三年他给自己设立的一个个小目标,如单日骑行100公里以上、单日骑行200公里以上、骑行广东第一峰等,分享一个个小目标完成前和完成后自己的状态。他发现这样的分享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他的个人爱好逐渐演变成学生转移心理压力的话题。
兑现诺言
22天2100公里,学生纷纷点赞
学生走进高考考场时,作为班主任,宋其正给同学们送上的是一句话,“加油!每位骑士都是骄傲的,因为他们不曾放弃;每位骑士都是自豪的,因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努力!”
高考结束了,志愿填报结束了,宋其正的诺言也该实现了。最后一次拉练后,他在朋友圈上这样说,“同学们,你们的这次大考告一段落,可人生中的考试还有很多。我要用骑士的精神冲向我的考场……”学生疯狂点赞留言。“我想,用行动影响人比语言影响更深远吧。”宋其正说。
行动胜过一切。宋其正提前4天将单车通过中铁快运寄往成都,然后乘高铁到成都火车站取单车,拉开了骑行的帷幕。
“难!真的很难。不去体验不知道有多难。”那段经历历历在目。宋其正回忆说,一路上上坡真的多,从成都到雅安是第一天的路程,距离150多公里,总体上是平路骑行,可是在即将到雅安市的时候出现了两个大坡,当时体能就出现不支。
骑行翻越的第一座4000米以上的折多山
适应了几天的爬坡后,宋其正迎来第一个容易产生高原反应的4000多米的折多山。因为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过关于高原反应的成因、表现、预防方法,所以他提前吃红景天10天,同时爬山时量力而行,必要时下车推行。就这样,他喘着粗气上到了折多山顶,高原反应非常微弱。“在此,我非常感谢那堂课上的讨论与分析,因为有了提前准备,我有效地避免了严重的高反发生。”宋其正说。连续十几座4000米的高山、上坡下坡的高强度骑行,身体渐渐适应。
从平原到高山、高原,从森林到灌木,到草原、草甸,从雾都到日光之城,从冲积平原到河流源头,从大城市的繁华到雪山上的宁静……一路上,宋其正双脚踩着踏板,眼睛和心灵领略着自然景观的变化,不慌不忙间享受着每一天骑行的痛与苦,享受着每一百公里的异与同。
宋其正安全骑行抵达目的地拉萨
宋其正安全完成骑行后,许多人为他点赞鼓励。
22天
2100公里
准备了三年后
这位地理老师在2019年完成了
他和学生的约定
今年,宋其正再次任教高三。他表示,将会在地理课堂中引入骑行中的所见所想,包括天气变化、氧气含量、雪山的分布状况等等,用实际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
一起来为这位正能量的老师
点个赞吧
编辑:佛山新闻网 王璐璐
审校:林建娜、李敏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