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天团”与佛山师生面对面!他们聊了些啥?
2月11日
仙湖科技大会“院士进校园”活动
在南海实验学校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走进佛山校园
与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快来看看
👇👇👇
“院士天团”进校园送“科学大餐”
“今天来的都是院士、科学泰斗,好期待!”11日上午9点,在南海实验学校报告厅,来自石门中学、南海中学、南海实验学校等南海7所学校的300多名师生,迎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明星天团”——5名中科院院士。
与院士们面对面,师生们对哪些领域最感兴趣,会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们围绕“未来科学研究的风口在哪里?”“出类拔萃的学生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在攀登科学高峰时怎样才能让自己坚持不懈?”“高中生在物理的学习中应该着重哪些能力的培养?”等话题,向院士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教师代表则希望院士们能够分享关于科研领域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帮助教师在教育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院士进校园、科学促成长”论坛。
面对师生的提问,5位院士分别以通俗幽默的语言,讲授深奥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介绍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他们也从前辈的角度,激励师生们常怀“好奇心”,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院士每一次的回答都堪称“科学大餐”,让现场师生受益匪浅。
“看着同学们那么有活力,我就感觉特别有信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老先生回忆起60年前自己还在读高中的年代,清华一位年轻教师到校做了一次简短的报告和交流互动,这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清华。“后来我才知道,考上清华不是目标,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把学习和工作搞好。”
近距离地接触科学泰斗,亲耳聆听大咖的教诲,让师生颇受启发。“院士进校园与师生互动对话,机会非常难得。”南海实验学校教师代表程森森表示,院士为师生打开了思维上的一扇窗,让自己在认知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学生向在场的院士提问。
南海实验学校初一学生甘昊洋说,5位科学泰斗的谆谆教导,让他更加坚定了在科学道路上要不畏艰辛、不断探索的信念,“我一直对理科非常感兴趣,平时也会积极参加学校的数学素养课堂,今天深受院士们的启发,今后会更加注重全科的均衡发展,也很期待以后有机会与佛山仙湖实验室的院士、博导一起做实验,听他们的讲座。”
开发“院士课程”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院士进校园”现场,佛山仙湖实验室正式授予南海实验学校首个“佛山仙湖实验室科学创新教育示范基地”称号。佛山仙湖实验室、南海实验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动合作向纵深发展,助力打造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
仙湖实验室科学创新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
佛山仙湖实验室是广东省第三批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聚焦氢能和氢氨融合新能源领域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南海实验学校则是南海区首所十二年一贯制区直属公办学校,具有高起点、高平台、实验性等特点。两者仅一路之隔,“与院士做邻居,与博士子女做同学”,让师生和家长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院士们进入会场时与同学们握手。
在正式开展合作共建之前,南海实验学校与仙湖实验室已有过“科技+教育”联合的“试水”之作。此前,学校曾邀请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到校,为学生带来材料科学专题讲座,并聘请工程院院士作为学校发展顾问,由博士生导师担任学生成长导师。
仙湖实验室与南海实验学校合作共建签约仪式。
随着佛山仙湖实验室与南海实验学校携手合作,师生家长的幸福感也将被进一步夯实。今后,学校将会开发“院士课程”,定期开展科学讲座、参观科学基地、孵化少年科学项目,在孩子们心中从小播下科学的种子,培养科学精神。南海实验学校利用学制灵活、师资队伍强大的优势,让学子们在初中高中阶段便可进入创新科学班学习,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助推品质教育再提升。
“这次双方的签约合作和示范基地挂牌,迈出了双方深度合作的第一步,对于学校的拔尖学生培养、学校未来的发展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南海区教育局副局长、南海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田树民表示,今后南海实验学校的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等不同学段,都能够近距离跟科学家院士去交流,乃至到仙湖实验室,与院士、博导一起做实验,有利于学校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建设。
今年9月,南海实验学校将迎来首届高一新生,学校将通过院士、博导领衔的青少年科学院、青少年强基计划等创新学科培养模式,努力探索十二年一贯制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院士们参加学校活动。
5位中科院院士
与现场师生代表究竟进行了
哪些有益的对话?
快往下看
👇👇👇
优秀学子可用“好”“读”“书”来概括
南海实验学校学生代表:
各位院士教导过很多出类拔萃的学生,我想知道在他们身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顾秉林(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学校的目的就是要把大家的潜能挖掘出来,启迪智慧,放飞梦想。如果要说优秀学生有什么共同特点,我想用三个字来概括:“好”“读”“书”。
这三个字可以阐释为: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成为中流砥柱,成为引领世界潮流的科学家、大学教授、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
看着同学们那么有活力,我就感觉特别有信心。在60年前还在读高中的年代,清华一位年轻教师到我的学校做了一次简短的报告和交流互动,这让我增加了动力,增强了信心,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到清华去,后来终于实现了,但是考到清华并不是真正的目标,其实关键是在于自己,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把学习和工作搞好。
中学生是未来科技革命主力军
丹灶中学学生代表:
请问院士,未来科学研究的风口是什么?作为学生,当下需要做怎样的努力,才能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
赵东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未来科学技术肯定会突飞猛进,那么中学生能做什么?作为祖国的未来,中学生是新一代科技革命的主力军,现阶段首先要学好知识,树立好科学精神。科技革命包括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很多重大课题。比如说今天的能源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怎么样才能创造出清洁能源?除了太阳能、风能、氢能等,还有哪些清洁能源需要探索和开发的?这些问题,都需要中学生在未来的科技革命中大显身手。
学生向在场的院士提问。
科研路上,好奇心最重要
石门中学学生代表:
在向科学的高峰攀登时,是怎样避免倦怠感,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呢?
张清杰(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佛山仙湖实验室理事长兼主任):
拥有一颗好奇心是同学们未来科研道路上最为重要的,没有好奇心,我们的创新就没有原始创新。想一想,大家使用的手机都有芯片,可是在60年前,你从地上抓一把沙子,一点价值都没有,如今的芯片,就是从沙子里提出硅,最后变成价值非常高的芯片。敢想敢做,拥有好奇心,沙子也会对生活、科技、产业带来如此大的变革,因此说好奇心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想学好物理,要注重“文理兼修”
南海中学学生代表:
请问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应该着重哪些能力的培养?
邹志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
在高中阶段各种知识都一定要学习,不仅是物理化学等学科,还要把文科学好,尤其是中文,我们把这叫作“既有知识还有文化”。要把物理学好,一定要有文化基础,尤其是中文或文学基础,文理通学之后才能把物理学好。
所以在专注物理的时候,也要加倍去关注文学,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把物理的知识理解透彻,发扬光大,把它进一步往前推动。
院士们进入会场时与同学们握手。
教师要努力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南海实验学校教师代表:
希望院士们能够分享在科研领域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帮助我们这些新老师在教育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刘益春(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国家未来的发展就是要靠创新,创新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在基础教育当中,创新人才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学物理的人都知道,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是未来的方向。
每位学生个性发展不一样,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不同的人给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老师、家长、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孩子的成长。获得知识有两种方法:归纳和演绎,绝大部分的知识都来自于演绎,但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一种归纳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老师应该要把知识形态变成方法形态,实现知识形态到教育形态的转化。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佛山新闻网 王璐璐
审校:王蓉丹、陈绮婷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