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媒体
有言在先,丑话在前。此题目绝无性别歧视之意,如果得罪了男同胞,虽然事出有因,确实绝非本意。
3 月份,受邀参加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首次专硕毕设预答辩会,大家的选题、文本和问题意识非常好,辜晓进教授、李明伟教授和我还就专硕毕业生们的成果推送进行了框架性探讨,希望构建一个学生、院校和新闻单位的联动机制,所谓的“未成曲调先有情”,把炮架子搭好,一待时机成熟,就让大家的创新成果与社会共享。这也算是业界和学界的合谋,也是所谓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吧。
和两位教授商量完这些,抬望眼学生,着实让我一惊。参加毕设预答辩的 12位同学,清一色女孩子。头脑中冒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男孩子呢?联想到前年参加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90 周年庆,见到的,大半也是女同学。最近,接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原南方日报社社长范以锦教授,和他说起这一现象,他说,暨大也如此,女多男少。“我们也不想这样啊,也想招多一些男生。但是,不能违反原则,还是要按考试规定录取,没有办法。”范以锦教授说没有办法,那是真的没办法。范老师是学界业界双修,见惯秋月春风。
常言说今日桃李芬芳,明天社会栋梁。现在学校的莘莘学子,是今后社会接续发展的不竭人力。站在新闻界的角度来说,这些新闻院校的学生应该是未来的人才储备。今天新闻院系好似“女校”,推导而来,今后的新闻单位是否也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她媒体”,也就是女性员工占大多数的行业?这就是第二个追问:媒体从业人员女性偏多行不行?
现实来看,媒体行业女性员工逐渐增多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新员工招聘时,按照入职要求以及系列的笔试、面试,女孩子就是比男孩子符合要求,“女郎”比“儿郎”要出挑不少:口齿伶俐,反应快捷,条理性强,干净整洁,真个是“没有办法”。媒体是智慧行业,在智力这方面的要求有自己的标准,与性别无涉。但是,媒体又是急难险重的行业,在突发采访、应急任务方面,又属于重体力活。还有逃不掉的夜班,加不完的班,追不完的科技,写不完的稿件,这些绵密不断的心理压力,对女性来说实属不易。谁说女子不如男?可是派活的时候,领导确实很为难。因此,媒体从业人员女性偏多肯定不行,不仅媒体,哪个行业都不能性别失衡。
这就出现了第三个问题:怎么办?为了避免“她媒体”成为现实,新闻单位也悄悄地在变化。比如在招人的时候,有意识地增加男生的招聘数量,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地向“弱势”男生倾斜。更大的变化在于,随着媒体覆盖面的广泛和深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之下,媒体用人包括但不限于传媒院校,经济金融和理工类的男性员工在明显增加,业界这种自我调适的行动,应该引起传媒院校的注意。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男女降人才。天公要是不抖擞,单位就只能自谋出路。也就是说,如果供需失衡,供给侧是否需要改革?
有言在先,丑话在前。此题目绝无性别歧视之意,如果得罪了男同胞,那是事出有因。如果得罪了女同胞,那也是绝非本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网址:
http://xcb.sznews.com/
投稿:
xcb0755@126.com
0755-8351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