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人物 | “涛哥”很忙

山东高法 2023-05-14

 特别策划 


张涛,2006年1月进入汶上县人民法院工作,现任汶上县南站人民法庭庭长、一级法官。近年来,张涛和他的同事们,以建设“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以人民法庭“四个对接”工作机制为抓手,秉持“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理念,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倾情化解矛盾纠纷,真真切切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和公平正义。

张涛对待同事随和热情,是个典型的“热心肠”,同事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喜欢亲切地叫他“涛哥”,每天一上班,他总是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工作里,在法庭里,他不是开庭审案,就是伏案写作;在法庭外,他要么在调查取证,要么在普法宣传,他总是风风火火,走路带着风。


“司法先锋队”

“纠纷一次性解决了,我们也可以放心回去了!” 200公里的奔波,当事公司负责人陈先生终于面露喜色。

陈先生在天津的公司与济宁某公司因加工合同产生纠纷,天津公司起诉济宁公司,案件进入二审阶段,济宁公司又将天津公司起诉到汶上县人民法院。为方便当事人,张涛积极与二审法院沟通联络,待二审时间确定后,张涛在当日进行济宁诉天津公司一审开庭,将双方当事人的两起案件安排到同一天。

开庭当日,接近下午4点,二审庭审才结束,等当事人赶到南站人民法庭,已近下班时间,“要趁热打铁,迅速解决双方矛盾纠纷!”张涛当机立断。

下午5点半,伴随着清脆的法槌声响,济宁公司诉天津公司加工合同纠纷案件在南站人民法庭开始审理。庭审中,张涛听取了双方意见,并就争议焦点频繁发问。经过分析,张涛认为案件事实清楚,准备组织双方调解。

调解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济宁公司突然提出要回公司核实相关信息,要求改日再行开庭。张涛察觉到了济宁公司的意图,想要利用主场优势拖延开庭,以使外地公司进一步妥协。“能通过电话核实就现在核实一下,你想要核实信息跟咱的案子关系也不大,开庭时间不能说变就变!到了这个点了,大家坐一块研究问题解决方案,努力把你们的事儿一次性解决掉!”张涛态度坚决。后济宁公司电话核实了相关信息,调解得以继续。

夜幕降临了,书记员郭晨打开审判庭里的灯,在张涛的主持调解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公司由各执一词、据理力争,到耐心倾听、理性分析,再到心平气和,最终握手言和。“这样多好!当天事当天了,都高兴!”张涛面对双方公司的感谢,这么说道。

晚上11点45分,整理完案卷材料,张涛迈步走出法庭大门,双手举过头顶,然后深蹲,跳起!再深蹲,再跳起!“爽!”深夜的凉风吹过他的肩头,张涛额头还冒着热气,连续6个小时的“奋战”,换来了案结事了,“再晚都值!”

“张涛庭长身上有股子拼劲儿,特别有感染力,我们配合的特别好,这就是我们南站法庭的凝聚力。”同事程会会也跟着张涛做了几个深蹲跳起。
今年,汶上县人民法院提出“品牌创建年”计划,打造“一支部一品牌”,发挥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南站人民法庭庭长的张涛,站在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的新起点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创立了“司法先锋队”党建品牌,提出了“筑党建堡垒,做司法先锋”的党建口号,把工作岗位当作“磨刀石”,把使命任务当作“试金石”,推动“支部建在庭上”和“党建工作全覆盖”,实现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取得了基层党建和审判工作的双提升,探索出了一条抓党建、带队伍、促审判的特色化道路。

“两主动 三及时”

邵大爷老伴因意外去世,邵大爷将一双子女告上法庭,要求在分配老伴死亡赔偿金时多给自己分一些。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张涛通过调解迅速结案。然而,案子结了,邵大爷的顾虑却还没解决。原来,老伴去世后,邵大爷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养老问题,如今又和子女闹到了法庭,都这么老了谁能“养”呢。了解到“症结”所在,张涛联系了司法所和当地村委,并一同陪着邵大爷回到家,向子女解释了邵大爷的担忧,并从子女赡养义务、中华传统美德方面晓情说理,最终拟定养老方案,确保邵大爷老有所依。
“案子了结是从法律程序上讲的,但是矛盾是否化解这要听老百姓的,法庭离群众最近,要化解矛盾就要从源头下手。” 

近年来,汶上县人民法院创新开展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工作,建立了人民法庭“四个对接”工作机制,发挥人民法庭“桥头堡”的作用,员额法官主动对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接乡村基层组织、对接基层司法单位、对接教育机构,运用多方力量,多元化地解决矛盾纠纷,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群众诉求。

张涛在“四个对接”基础上,提出了“主动出击、主动对接;及时摸清案情、及时研究方案、及时联动各方”的“两主动、三及时”工作法,审前主动研判,审后及时答疑,在促进案结事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将法庭“搬”到村里头

2022年4月7日上午9时30分,汶上县南站街道孟庄村村民委员会会议室里,传来了一声清脆的法槌敲击声,张涛宣布开庭审理原告孙某某与被告王某某离婚纠纷一案。

案件开庭审理前,张涛了解到,被告王某某因疾病导致丧失劳动能力,行动不便,而王某某所居住的孟庄村距离南站人民法庭较远,为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张涛决定采取巡回审判的模式,将法庭“搬”到当事人所在村的村民委员会。

这几年,随着人民法庭“四个对接”工作机制的建立,在村居、在田间、在学校,都有张涛奔波宣讲的身影。近一些,再近一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司法的便利。 

在普法宣讲过程中,张涛与一些“留守儿童”建立起了联系。工作之余,就去小同学家坐坐,讲讲故事,“我给我孩子讲啥故事也讲给他们听。” 

“法官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吹散当事人心中的阴霾,化解社会矛盾,使司法为民的宗旨在亲民爱民便民中找到注脚。”张涛说道。人民法庭的工作繁杂、琐碎,张涛来回穿梭于案牍和田间,用心办好每一个案子的同时,以热血和温情冲散疲惫,在通往法治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更多信息,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山东高法

来源:汶上法院、济宁中院










业主车辆停在车位上接二连三被划伤,物业公司是否应担责?

滴答滴答,楼上装修楼下漏水,损失谁来赔?


离婚后孩子归谁?15个法律要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