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万语,都是“关系” | 理解并预防脱落
2022年9月1日,SAP中国区会员线上论坛第一期如期展开。本次论坛邀请到Clara Hill教授和段昌明教授作为特别嘉宾致辞,Jeff Zimmerman博士和Debra Gregory博士作为主讲嘉宾,围绕“理解并预防脱落”这一主题进行分享讨论。
(活动回顾:SAP中国会员活动线上论坛顺利开展,大咖对话谈脱落)
一起来看看这次论坛的精彩内容吧!
01
Dr. Zimmerman:最重要的是关系
1) 脱落的原因
咨询早期的脱落,可能是因为咨询师和当事人的交流互动不够深入;而咨询后期的脱落,则可能是因为咨询过程中没有取得进步,或进步不太明显,还可能是因为咨询关系比较脆弱。
2)互动开始于咨询之前
咨询师和当事人的沟通交流不仅发生在咨询之中,还发生在咨询之前。在当事人在网页上看到咨询师的样子和给出的信息的时候,互动就已经开始了。
而在第一次给当事人打电话,或者第一次跟当事人见面的时候,咨询师就要确认和当事人的互动模式,了解当事人对咨询的观点。
设想一个从没有接受过咨询的当事人,他们对咨询的预期可能是“咨询是艰难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咨询师是不是特别严厉,或者咨询师是不是一直在评价当事人。尤其当需要他们去讨论哪些事情会让他们害怕、受伤的时候,咨询会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当当事人和咨询师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不管是电话还是网页,他们也一直在寻找咨询师是不是合适的人。他们对咨询师的评价,就像咨询师对他们进行心理评估一样。(相关阅读:“预防脱落,从第一次接触当事人开始” )
3)咨询之前,问问自己
第一次接触当事人之前,咨询师要问自己一些问题,看看自己能不能给出具体的答案,是否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咨询师可能会去寻找一些简单的答案,然后认为这种答案对于每个人都是合适的,但这样其实并不恰当,对于每个当事人来说,问题的答案应该都是不同的。
咨询师可以问问自己:
怎样让当事人感觉自在,有安全感?
做什么能让当事人感觉ta被理解了?
我做的事情能不能让当事人感觉到我是有能力的,ta在我这里是能够得到帮助的?
做什么能让当事人感觉到ta是咨询中的一部分?
在理解当事人方面,我做了哪些努力?
我有没有做些事情来预防可能造成脱落的事件?
我有没有制定措施来收集当事人对咨询的满意度?
4)最重要的,是关系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师不能提供任何的帮助。想象一下,如果咨询师没有办法提供很好的咨询,没有办法建立很好的咨询关系,那对于当事人来说,ta离开工作、离开家庭甚至付钱给咨询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咨询师需要理解当事人,并且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被理解的,他们是安全的。
Dr. Zimmerman特别提到他朋友的话:“我们谈论的所有东西都和咨询关系有关(It’s all about the relationship)”。如果咨询关系已经出问题了,那不管咨询师对个案的理解、诊断、甚至治疗计划是什么样的,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 让当事人走进咨询室
咨询师和当事人的咨询关系在他们第一次进入咨询前就已经开始了。对于一些从未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学生来说,有许多可能的原因让他们不会来咨询。比如,对心理咨询有一些误解、有一些羞耻感,或者对心理咨询的门槛和可得性有一些不确定。
Dr. Gregory结合耶鲁大学心理中心的做法,给出了一些对策。
▶让学生了解如何能够获得心理咨询服务
在宣传和拓展活动中,耶鲁大学心理中心会花费非常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给学生,或者他们所在的不同部门介绍心理咨询,让他们了解如何能够获得心理咨询服务,使他们更方便地参与咨询,降低门槛。
▶让学生了解咨询中会发生什么
很多时候,学生不来做咨询的原因可能是他们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样的,不知道咨询中会发生什么,所以中心人员会做非常多的介绍,让他们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的误解。
▶减少参与咨询的焦虑
有时候学生不愿意来咨询,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如何参与咨询有非常多的焦虑。心理中心在不同部门中安排了很多咨询师,向学生介绍网上预约的流程,网上预约使得他们不用打电话跟一些人交流,能够帮助他们降低焦虑感。
▶让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
当事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自由选择想要见面的时间,以及想要见的咨询师。第一次咨询,他们对咨询师的印象可能好也可能不好。此时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权,使他们能够自己做决定,这样他们会更愿意参与心理咨询。
▶持续进行心理教育
心理中心会做很多宣传和拓展活动来正常化心理咨询服务,使新生了解心理咨询,消除很多阻止他们进行咨询的因素。中心会让学生知道心理健康是整体健康的一部分。咨询正式开始后,关于咨询的教育依然会继续,尤其是针对那些以前没有做过咨询的当事人。
2)咨询中的注意事项
▶给当事人选择的空间
有时候,虽然咨询师非常优秀,有非常好的胜任力,但是在第一次或早期几次咨询的时候,当事人和咨询师之间没有产生联结或者是好的化学反应。这时候要给当事人选择,让他们选择他们要找什么样的咨询师。但其实,这些选择和咨询师的胜任力是没有关系的。有些咨询师的胜任力很好,但是在那个时候,他们可能并没有跟当事人产生联结感和化学反应。
▶保持开放的政策
有时候可能咨询师和当事人双方都很忙或者是其中一方很忙,没有办法找到共同的时间来进行咨询。在咨询的过程中,需要跟当事人说清楚,“我是你的咨询师,我们会定期见面,但如果我们都很忙,就没有办法定期地见面”,同时跟当事人保持一种开放的政策,让当事人想回来的时候就能继续回来做咨询。
如果当事人有总是缺席咨询的趋势或者模式的话,也许昭示着脱落的风险。所以,阐述和澄清脱落也是咨询的一部分,跟当事人工作时要说清楚,并且保持一种不评判、好奇的态度。需要让当事人知道,有时候双方都很忙的话,可能没有办法定期的、常规的见面。
▶不评判的态度
如果当事人觉得咨询过程中有一些话题有点挑战,难以自由表达,ta可能会往后退缩,造成脱落。咨询师可能会谈一些让当事人觉得比较难讨论的话题。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创造一个空间,带着好奇、开放、不评判的态度,来了解当事人的痛苦和做咨询的原因。
03
精彩讨论片段
论坛后半程,两位专家就五个问题做了精彩的分享与讨论,我们截取一个片段来回顾一下:
Q:如果当事人做了一次咨询就不续约了怎么办?
Dr. Gregory: 对于做过一次咨询就不做的当事人,我会继续向他们抛出橄榄枝,通过给他们打电话、发邮件,或者通过学校的系统给当事人发一些信息,告诉他们可以继续跟我们预约咨询,或者告诉当事人现在他们不回来也没关系,在未来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回来继续进行心理咨询。
Dr. Zimmerman: 我认为如果一开始咨询的时候,我们用电话的方式筛选当事人,并且相关信息充足,那么脱落的概率应该是0。对于我来说,如果会谈了一次就脱落,除非是当事人个人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灾难或者危机,否则我认为脱落与我的一些因素有关。比如,可能是我的办公室会让他们分心;如果使用zoom或者电视电话会议的话,也可能是我看上去不够专心,有些分神。
对于我来说,很重要的是去理解当事人,而不要总是去批判当事人。如果我注意到我跟当事人之间产生了问题,那么我会觉得我犯了错误,这样的错误导致我的当事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认为我们作为咨询师有一个特别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批判我们的当事人,认为他们总是有些什么问题,比如说,他们是不是人格障碍?是不是对我们的咨询不够用心?是不是不喜欢和我们类似的人?这是我们咨询师特别喜欢做的事情,因为我们作为人,总是特别喜欢去找别人的问题,而不是找自己的问题。
但我觉得这通常不是别人的问题,这也不是当事人自己的责任。他们来跟我们交流,跟我们产生联结,如果他们不回来,说明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某个方面没有做得很好,没有跟他们产生深入的交流。除非我们能用一个诊断证明确实是当事人的问题,否则我认为大多数时候,我们在第一次打电话的时候就应该完成相关的筛选工作。
完整直播内容,SAP会员可在小鹅通专栏观看回放。
另外,第二期论坛将于明天上午8点30分开始!会员可全程在Zoom参与互动讨论;非会员可在东方明见心理视频号观看直播,扫描下方海报的二维码加入群聊,获取更多即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