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神经科大事记
2017 年即将结束,这一年里神经科有哪些值得铭记的突破性进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来自德国埃森大学的 Christoph Diener 教授的总结。
脑卒中
DAWN 试验将影像学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患者的取栓时间延长至 6~24 小时,该项研究又是取栓治疗的一缕春风(PMID:29129157)。
另一项关于轻度卒中患者头位改变的研究显示,头位对于卒中的预后并无影响 (PMID:28636854)。这一研究结果正在情理之中,毕竟轻度卒中卒中患者绝少出现脑水肿。而急性卒中患者常规给予低浓度吸氧也并无获益(PMID:28973619),这一结果也毫无惊奇之处可言。
卒中领域最重要的进展莫过于<60 岁的心源性卒中患者行卵圆孔封堵术的临床获益(PMID:28902593 / 28902580 / 28902590)。三项研究均显示,卵圆孔封堵术明显优于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数项研究均显示,房颤患者应用抗凝治疗可预防远期痴呆,最新一项研究来自瑞典(PMID:29077849)。
新型口服抗凝药已出两种拮抗剂(PMID:28693366 / 27573206)。Ldarucizumab 已获得美国药监局批准,andexanet alfa 在短期内也将获批。这两种拮抗剂均用于快速逆转达比加群及 Xa 因子拮抗剂的作用。
癫痫
一项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的研究探讨了儿童及青少年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获益(PMID:29069568)。项研究共纳入 116 例儿童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及药物治疗组。随访 12 月后,手术组 77% 患儿癫痫未再发,而药物治疗组仅 7%。
另一项同样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的研究(PMID:29069555),分析了 9523 例行手术治疗的癫痫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该项研究发现,在成人患者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诊断为海马硬化,而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最常见的诊断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多发性硬化
2017 年多发性硬化(MS)领域的重大突破在于原发进展性 MS 的药物治疗—ocrelizumab,该药为 B 细胞耗竭剂。ORATORIO 试验(PMID:28002688)将 732 例患者按 2:1 随机分为 ocrelizumab 组及安慰剂组,研究结果发现,应用 ocrelizumab 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进展。
脊肌萎缩症
2017 年度神经科最重要的进展可能正是关于脊肌萎缩症(SMA)的治疗方面。nusinersin(寡核苷酸制剂)的二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PMID:27939059),其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则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PMID:29091570)。该项研究共入组 78 例婴儿期起病的 SMA 患儿,结果显示 nusinersin 治疗可降低 50% 死亡率/早期机械通气使用率。
另一项研究则将单基因替代治疗应用于 SMA 患者(PMID:29091557)。该项研究仅入组 15 例患者,结果显示,基因治疗对患儿的运动功能改善有里程碑式的提高。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领域有两项令人振奋的研究。其一发表于 Science(PMID:28860381),该研究显示,通过影响α-核蛋白基因可能影响突触核蛋白表达。该项结果已在细胞学实验中证实,随后将应用于动物研究,并最终应用于人体。
该项研究的研究者通过细胞实验对比超过 1000 中药物制剂,最终发现肾上腺能β2 受体可调控突触核蛋白的表达。他们筛选瑞典数据库中应用β2 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并对其分析后发现,服用普萘洛尔降血压的患者 PD 风险升高,相反,应用舒喘灵治疗哮喘的患者 PD 风险降低。
另一项研究与迷走神经切断术相关 (PMID:28446653 / 26031848)。多项研究显示,相比于未行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患者,20-50 年前因胃溃疡行该项手术的患者 PD 风险降低。该研究认为某种病原体可通过迷走神经进入脑内,最终导致 PD。
神经肿瘤
2017 年度神经肿瘤领域的进展有两项,其一发表于柳叶刀杂志(PMID:28801186),该研究显示,染色体 1p/19q 非同时缺失间变性神经胶质瘤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莫唑胺可获益。
另一项研究对比了进展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联用贝伐单抗及环己亚硝脲的疗效(PMID:29141164)。最终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用环己亚硝脲,两药联用并未增加生存获益。
疼痛及头痛
一项来自于澳大利亚的研究旨在探讨普瑞巴林对于急慢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PMID:28328324)。该项研究共入组 209 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普瑞巴林无论对于疼痛缓解还是其他终点事件均未显示出任何获益。
在头痛领域,令人振奋的突破在于新型偏头痛预防用药——CGRP/CGRP(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受体拮抗剂 (PMID:29171818)。目前所有二期临床试验结果及三期临床试验的先导部分均已发表。结果显示,该药对于发作性偏头痛及慢性偏头痛的预防作用与传统预防用药效果一致,但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起效迅速,作用时间长达 4 周,且副作用较少,缺点则是药品费用较高。
阅读推荐:
都知道双抗好,那么三抗是不是更好?来自 Lancet 的最新证据
锥体束征+共济失调+认知障碍,你会如何诊断?
神经科最常见的中毒性脑病,这个并发症需警惕!
编辑 | 陈珂楠
投稿及合作 | chenkn@dxy.cn
题图来源| shutterstock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论坛查看更多精彩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