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厚群 | 大河镇奇人:九爷

本编委 蕲黄文学 2022-12-28

▲李正阳题

九爷在族房兄弟中,排行老九。他读过几年私塾,祖上传下一个牲猪交易行,日子其实也还殷实。只是九爷顽皮,几次气疯先生,而被辞学。

九爷十四五岁辍学随父亲学得屠宰手艺,加上家有牲猪交易行,按理说,虽不能大富大贵,却也能安身立命,过波澜不惊的生活。
可惜啊九爷,生性顽劣,又仗着家底殷实,四处结交狐朋狗友,无心手艺,无心生意。他爹用棍棒也未能让九爷改邪归正,久而久之,对夜不归宿,游手好闲的九爷,也束手无策,只好任其自生自灭。
少时的九爷,十六岁开始混迹江湖,为人赌桌看场;为人放"码"收租;也为人"排忧解难"处理纠纷。为此,九爷也闯了许多祸。毕竟是亲身骨肉,做父母的眼泪总往下流,每逢官府追究,九爷父母变卖产业,暗厢活动,倒也屡屡平安无事。九爷能说会算,长得浓眉大眼,身板高大。整日一帮兄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经过几次斗殴大获全胜,在方圆几十里,声名远播。本村人在县里、镇上遇上麻烦,报上九爷大名,总能化险为夷。

九爷的朋友遍天下,几次闯祸,银两摆平中更是交结了许多官府中人。他到哪儿都是前呼后拥,风光无限。他对乡邻有求必应,从不祸害乡邻。每次回乡,不管男女老少,九爷都是一脸笑容,递烟递果,叔前婶后,故九爷在村里口碑非常好。
眼见九爷二十三四岁了,旧社会,这可是个大龄青年。左邻右舍相仿年龄段的男丁,都娶妻生子,只剩下九爷依旧是光棍一条,这可气坏了爹娘。九爷父母也曾为儿四处委媒求亲,终因九爷混江湖,不务正业,多数人家害怕,都婉言谢绝。也有贪图九爷家底殷实的,可总因九爷不屑一顾而告吹。
父母气坏了,老父病倒在床,弥留之际,族房兄弟十里八乡,托人带信,才在酒桌上拽回了九爷。
不知道病榻上的爹是怎么点化九爷的,还是因为九爷孝顺;反正,那一夜父子相见,九爷是哭着上床而眠。
九爷听信巫婆的话,决定弄房媳妇回家,给病入膏肓的爹冲喜,可是眼看爹所剩的日子不多,临时抱佛脚到哪弄个女人成亲冲喜救爹?当然,九爷就是九爷,前阵子,九爷在五祖寺庙闲游,见一明眉皓齿,身材阿娜的女子上香朝拜,从不好色的九爷,那一刻魂不附体,一直尾随。
经打听,此女子乃停前镇一大户人家千金,姓程,名巧儿,年方十七,中草药世家,家拥良田百亩。
九爷发誓:此生非此女不娶。于是他多次在停前镇制造偶遇,虽有几次面对面巧遇搭讪,但总未行入正题,仅仅是望影兴叹。
九爷胆儿肥,朋友甚广,几次委媒提亲,均因九爷不务正业,道上混混的名头而遭老郎中闭门拒绝。
为了满足老父生前愿望,九爷决定豁出去。这天晚饭后,一身夜行装的九爷,腰插一把杀猪尖刀,赶到停前镇程府。趴在院墙边的树桠上,直到程府熄灯进入梦乡。
只见九爷,跳入院,用尖刀拔弄窗棂,眨眼功夫钻入程巧儿闺房。睡梦中的程巧儿,恍惚觉得床头一彪大汉,手中尖刀闪闪寒光,吓得大气不敢出,裹紧被单。九爷小声威胁,程巧儿才知眼前的汉子,就是街上巧遇搭讪的九爷。
九爷虽是浪子,却也一表人才,骨子里也有几分傲气,最起码,程巧儿眼中的九爷,不讨厌。逼迫无奈,更是害怕。程巧儿,颤颤惊惊地被九爷塞进大麻袋,又被九爷匆匆地扛回家中,等程姓人家发觉是第二天上午了,再等报官追查,也是几天后,九爷早就与程巧儿圆房,生米煮成熟饭。据说圆房那天晚上,程巧儿手执剪刀,对准自己的喉咙,以自尽相要胁,非要九爷立字据发誓,方可近身。至于发了什么誓,立了什么据,我们也不得而知。
后来官府追查,程巧儿都亲自面逞:与九爷自愿私奔而不了了知。
九爷本身长的也不赖,家底也还行,再加上九爷会事儿,停前程府也默认了这门亲事。
九爷的父亲登天,四乡八邻都来帮忙,全是程巧儿张罗内事,江湖朋友骑马的、坐轿的、还有汽轮车的,场面风光热热闹闹,十分张扬体面。所有人对程巧儿处事为人,都啧啧称道。
当然,停前程府还随了大份礼金,这为九爷在大河镇重振牲猪行与屠宰业,奠定了基础,在此不表。
从此,九爷像换了个人,朋友还在交,但从未夜不归宿,从未踏入赌场,更未惹事生非。九爷牲猪行,磅称规矩,上到河南信阳,下到安徽宿松,各县市牲猪、牛狗贩子,都喜欢在九爷的档口交易。九爷夫妻俩为人热情,不管南来北往商户客饭,还是附近客官,只要来店小坐有菜,宿夜有铺,饥腹有餐,一切都是免费的。九爷每天屠宰牲猪两头,所有猪下水及脸皮肉,都是免费赠送附近乡邻,在当时生意做得如日中天,口碑甚佳。九爷仗义疏财,谁家有难,有求必应,附近红白喜事,应邀必到,随礼不菲。九爷发财不忘家乡。他为村里捐资的水井30多米深,冬暖夏凉的井水,为村里解决了吃水困难和洗汰困难,至今这口古井依旧在。
1937年,五祖寺山上、停前山上和吴祥山上,突然进驻很多粗布芒鞋部队,这些芒鞋部队,专打日本鬼子,从不扰民。在山下征粮或购买,都是公平交易,偶尔赊账,也必出具欠条。这些部队就是活跃在大别山的革命28集团军,也就是后来整编的新四军。
九爷每天向山上供应猪肉,山上很热闹,也有成年学堂。一来二往,血气方刚的九爷,就成了学堂听课的一员。毎次山上回来后,九爷就将所见所闻传给枕边的妻子程巧儿。
程巧儿大户千金,识文断字,深明大义。根据山上需要,组织了一帮妇女,编制草筋鞋。在九爷的号召下,附近村民自愿组织独轮车、牛车的运输队伍,及时运送部队采购的粮食、盐巴等生活用品。
这样热火朝天支持革命,盛况空前,为部队出征皖中、河南、九江打击日寇等战役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九爷认识山上的高敬亭司令、戴副司令、林维先政委,也认识来自河南光县17岁的警卫员万海峰。

九爷牲猪交易行后院厢房,依山而建,夺窗便可上山,比较僻静,通过大院耳门,便是肉铺店与砌茶室。交通便利,闹中有静,几处山头部队负责人,均在西厢房召开过秘密会议。每次会议,插死耳门,前面肉铺的九爷自然担任警戒望风,厢房后山便是警卫队担任,十分安全可靠。
1938年6月一天半夜,风尘仆仆两辆军车,下来十余人,与山上高司令等人又在后院厢房会唔,应该是讨论什么?具体内容九爷不知道,只知道,天刚拂晓,鸡鸣五更时分。后厢房激烈争吵,明显感觉到高司令拍桌子骂娘,还有人摔了茶碗。
不一会儿,五六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押着五花大绑的高司令,从耳门而出。九爷见状,拦住肉铺大门,问个究竟。
陌生人中,貌似首长解释道:"奉组织叶司令命令,逮捕叛徒高司令。“九爷看了看尾随其后的林政委,似乎默认。
高司令依旧怒气,无可奈何地告诉九爷:"这是组织命令出现分岐,我去作个说明,我不是叛徒!”
高司令是不愿上车的。一个押解的士兵,一个拳头揍去,打掉了高司令的军帽。
九爷眼睁睁地目送拂晓中绝尘而去的军车,目送着刚过而立之年的高司令……
两天后,一个披头散发,目光呆滞,身怀六甲的女人,来到肉铺,拉着九爷探听前天事发经过。
1975年,九爷逝世2年,一位合肥105军医院,一个高姓女医生找到九爷后人,拿走了珍藏几十年的军帽。
这是一顶,蓝粗布军帽,六棱型,帽尖也是粗布叠制,黑针线脚,红色五角星也是黑线反缝反式在帽子正面。

【后记】九爷原名王香林,我的爷爷。至死他不明白,一代抗日名将,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未洒热血于抗日战场,却死在自己人手中,死时32岁。本文整理匆忙,手机操作,眼睛老花,屏幕太小,不便审稿复查,很多错别字与语法错误,望谅。


故事主要来自肉铺小帮工王全生老人,已故。13岁肉铺学徒。王记柱老人及郑冠群老人,均已故。小时候就喜欢听他们讲故事。特别是郑冠群老人(享受地方政府津贴),他讲了很多山上野故事。高姓女子为高敬亭遗孤高凤英,合肥105医院医师主任。披头散发的女人为高敬亭老婆,身怀六甲随部队去皖中根据地。后来与二女儿高凤英定居合肥。1977年,万海峰上将亲赴黄梅,在中央指示下平反高敬亭叛党叛国冤案,恢复了高敬亭名誉。

【作者简介】王厚群,男,笔名“巴山蜀雨”“王小帅”“踏雪寻梅”等,黄梅县濯港镇人。
【链接】王厚群 | 傻儿成长记王厚群 | 家有败妻
蒋国雄 | 先贤故里刘畈行王唤柳 | 演好自己的角色何志勇 | 田岸上的豇豆【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