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元璋与黄梅的故事

本编委 蕲黄文学 2022-12-28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您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网友交流群
‍朱元璋,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做过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最终统一中国。‍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正月,徐寿辉率农民军攻陷武昌,南攻九江,舳舮蔽江而下。江州路总管李铺檄诸乡落,聚木石于险处,遏其归路。黄梅主簿也孙帖木儿助铺出击,配合作战,大败徐寿辉兵,杀获两万余人(摘自通鉴)。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今湖北仙桃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出身渔家子,曾为县吏。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这时候,黄梅县属于陈友谅的地盘。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强敌就是陈友谅。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并吞朱元璋占领的地盘。因为陈友谅地处金陵上游,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昌三个战略重镇,占地广阔,力量强大,仅水军力量就10倍于朱元璋。因此,陈友谅的存在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碍,他们之间的争战,不仅关系到彼此之间的生死存亡,也必将是争夺南部中国的战略决战。朱元璋与陈友谅打了十八年仗,双方在黄梅都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这里略选几则。


一、朱元璋龙感湖训练水兵


1356年2月,朱元璋攻南京周边元军水兵,得其舟船,又得降将陈兆先和水兵元帅康茂才。并采纳江南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于1358年初,委以元帅康茂才为水营使官,责令兴修水利,分巡各处,使开垦荒地,且耕且战,并抽民间部分壮丁,农时则耕,闲时习武陈战,卫护地方安宁。


朱元璋当年在黄梅县沿湖地区龙湖、感湖周边陈兵军屯,开荒种粮,一方面储备足够的军粮,另一方面在龙湖中的白鹭洲上建水兵营寨,由元军降将康茂才负责组建,指挥训练水兵。后来这支训练有素的水兵多次击败陈友谅对水寨的进攻,并在随后的与陈友谅在鄱阳湖的大决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朱元璋当皇帝后,即封宿松与黄梅共有的感湖为“龙感湖”,封龙湖白鹭洲上的康尔山为“得胜山”。

二、朱元璋首次攻占蕲州、黄梅


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初一,陈友谅率水军10万越过朱军占据的池州,攻占太平,夺取采石,企图上下夹击,一举吞灭朱元璋。朱元璋看到陈军进入伏击圈,乘其登岸立足未稳之际,发出信号,伏兵四起,水陆夹击,陈军大乱,争相登舟而逃。时值退潮,陈军巨舰搁浅,士卒被杀和落水而死者甚多。陈友谅遗弃巨舰100余艘,乘小舟逃回江州(今江西九江)。朱元璋挥军乘胜追击,夺回安庆、太平,又继续取得信州、袁州等地。仅仅一年间,就攻占了蕲州、黄州、兴国、黄梅、广济、乐平、抚州等地,实力大大增强,控制区迅速扩展。


三、朱元璋意生寺遇险,御笔亲书第一山


光绪县志武备载: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陈友谅陷蕲黄诸郡。八月,明太祖遣廖永忠取江州,友谅奔武昌,进拨蕲州、兴国、黄梅、广济。黄梅地名志载:陈友谅夫人宛姣莲在独山东北四公里处的招云寨招兵建寨,群众称此山为姣令寨。陈友谅和夫人宛姣莲驻黄梅时,爱吃濯港大米粑,闻起来香,吃起来爽,将士们把濯港大米粑作为行军打仗充饥之品。他们驻扎在独山招云寨,还经常派士兵到濯港买大米粑,因而就留下了“弯到濯港吃大米粑”的传说。

这一年初秋,朱元璋在黄梅打了一个败仗,被陈友谅追到胡六桥意生寺附近。朱元璋所率残部跑得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将至,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藏身之处。正在危急的时候,意生寺出现在眼前。朱元璋心中一喜,急忙带领残部钻进了茅草丛中躲藏起来。陈友谅追到山门前,发现山门外有马蹄印,断定朱元璋逃进了此山。可仔细一瞧,山门里面又没有马蹄印,而且山门上布满蛛网,网上还有小虫,陈友谅当即告诉部下:蛛丝封门,马迹西巡,不必搜山,因而就带兵马朝远方追去。


事后,朱元璋怀着感恩的心,为意生寺题写了“苐一山”以感激救命之恩。部下见第字写错了,便说第字是竹子头,为什么写成了草字头呢?朱元璋强词夺理地说:长竹是地,长草还是地,长草之地能救人性命,我们正好得力于有草之地。部下问:既然如此,为何不写第一草呢?’朱元璋回答:如果写第一草就埋没了山长草的功绩,如果写第一山就埋没了草的救命之恩,所以只有写草字头的第一山最合适,明赞山第一,暗谢一山草。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此山自然号称天下第一山。意生寺的僧人便请人将“苐一山”做成了一块匾,挂在正殿的门头上,因为有这个古怪的字,再加上是明太祖御笔亲书,所以许多人都想看一看,从此意生寺的朝拜的人就多了起来,香火也旺盛了。光绪县志武备载:太祖征友谅,驻师黄梅意生寺,御书第一山寺额,至今犹存。该记载证明这不是传说,是确有其事。

四、门坎山躲追兵,朱元璋念旧日之恩


当朱元璋转战大别山区时,一次兵败被冲散,傍晚到四祖寺躲避,方丈为万全,趁天黑后将朱元璋送到门坎山洪家庄一知交朋友家。僧人将朱元璋秘密介绍给老人,并要求洪家老人将其隐藏安全。老者沉思良久说:“我这村后西北方不远处,有一个太平洞,粗看是一堆乱石,洞口外人很难找准,里面可直通太白湖,很是安全,我将大人送到此处,大人只需委屈一时,可保无事”。朱元璋说:“今幸遇员外如此安排,甚好,待我日后,必当重谢。”


于是,洪老人当晚便亲自将朱元璋送到太平洞去了。四祖寺方丈安排好了隐藏事后,便与洪家老人商定一个换山改名之计:“这太平洞很有名,把它改称为旮旯洞,把后面的土巴垅山改为太平寨,这样才可以哄过陈友谅,放松搜查太平洞”。便急忙召集上下人等及周围所有村人安顿,依计而行。


陈友谅率部沿途打听到门坎山有个太平洞,于是就赶到门坎山,找到洪家老人问:“听说门坎山有一个太平洞是不是?在哪里?”老人说:“我们这里没有太平洞,只有一个太平寨,是土匪出没躲藏的地方”。当他们来到土巴垅时,洪老人一指,“此山就是太平寨”,众兵一望,好险的一座恶山,山南面开阔,可纵望太白湖,西面险恶,且有一条河流,深涧万丈,甚是吓人,北面有村落,周围小洞又多,不利时,又能向山里逃跑,生人怕是迷路,不敢穷追,虽未有建寨痕迹,亦可称一隐身之太平寨,真是躲藏匪人的去处。


于是大部队人马一字排开,四面围拢,搜了半天,却没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当他们来到朱元璋隐藏的石洞时,问洪老人“这是什么山”,洪老人说这山名叫旮旯山,这乱石堆我们叫它角落洞“,陈看此一堆乱石,并不太大不像个藏人地方,就派兵搜查一下,也没发现什么,也就撤兵下山去了。


这个朱元璋过躲过追兵的门坎山,位于今大河镇门山村,以此门坎山为界,山里为门山村,山外为四祖寺村。一位洪姓风水地理大师是这样描述门坎山的:“一尖发脉向东拖,闪闪迭迭十三坡。卓锡泉上留一穴,门坎山里漩大窝。虽有门坎关不住,再发双龙抱燕窝”。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还记得在门坎山一事,特派钦差大臣来四祖寺与门坎山,访赐了四祖寺方丈及洪家老人,当时赐洪家高官和赏赐财物,洪家均谢绝。朱元璋念及旧日之恩过意不去,只好下旨,不论皇亲国戚,到了门坎山,文官下马,武官下轿,只能步行进山,任何人不得有违。这个规矩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


五、朱元璋念念不忘金姑鱼⾯,赐封“御膳贡品”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长江中下游⼀带展开⽣死决战。战役之初,朱元璋败北。陈友谅率部在鄱阳湖⼝穷追猛杀,朱元璋落⽔⽽逃。⽣死关头,江⾯浮现出⼀段⼜长⼜粗的楠⽊,阻拦了陈友谅的战船。危机之际,朱元璋抱住楠⽊顺江流漂⾄桑落州江⼝。这桑落州原属德化县,今天的地址涵盖宿松汇口,九江江洲,黄梅县段窑各一部分。

‍恰好住在江⼝边⼀位名叫“⾦姑”的姑娘路过这⾥,连忙将朱元璋抬⾄家中,喂汤喂⽔,朱元璋慢慢苏醒过来,⾦姑⼜做了两⼤碗热腾腾,⾹喷喷的鱼⾯让朱元璋吃下。朱元璋顿时觉得神清⽓爽,问⾦姑吃的是什么。⾦姑说,这叫鱼⾯。并且告诉朱元璋说江湖⾥的⽩鱼、青鱼,每条5-10⽄重为宜;粉是红苕粉,选⽤新鲜⾹油。精⼯细作的鱼⾯⾊泽光亮,有韧性,味美,鲜酥爽⼝,极滋养⼈。⾦姑还说:“等您打了胜仗,我天天给您做鱼⾯吃。

传说,朱元璋⼀统天下后,念念不忘救命的楠⽊,还有⾦姑做的“鱼⾯”。在⽣死瞬间,是“楠⽊”化了危,救了他的命;在危难之际,是“⾦姑鱼⾯”解了饥。果然御封“楠⽊”为“楠⽊将军庙”;御封“鱼⾯”为“⾦姑鱼⾯”并且作为“御膳贡品”;甚⾄把红苕叫“洪⼆”(即红芋)。元末的“⾦姑鱼⾯”和现在的黄梅渔面源于同一个传承,同一原料和制作方法。黄梅渔面尤以地处龙感湖北岸的下新出名,1915年作为黄梅名产,在巴拿马万世博览会参展,以“银丝鱼面”获银质奖。解放后多次获湖北省博览会金奖,优秀产品奖等。2013年,黄梅鱼面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六、朱元璋在黄梅还有个儿女亲家於显

朱元璋这个儿女亲家於显,是黄梅县大河镇人。他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投奔朱元璋,征战中多次立下战功。洪武三年(1370年),於显被任命为广洋卫指挥使,是明初抗倭名将。由于於显长期与朱元璋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君臣关系非常亲密,于是朱元璋将都督於显的女儿选为王妃,与潭王朱梓成婚。於显生有三男一女,长子於琥;次子於璜;三子於珏。朱於两家联姻后,女儿於氏成了潭王妃,於显就成了皇上的亲家,理所当然成了皇亲国戚。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於显病逝于任上,皇上赠其英山侯,谥“武襄”, 谕葬在黄梅狮子山。


可是,这一层姻亲关系,反而给潭王朱梓带来杀身之祸。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当时於显已经去世,但他的儿子、宁夏指挥於琥却被卷入胡惟庸案,很快就被处死。朱梓闻讯后非常紧张,老爸朱元璋虽然派人对他进行安慰,并让其入京,但朱梓更加害怕,与王妃於氏一起自焚而死。於琥案发之时,九泉之下的於显也被列入“胡党”,一代名将,竟在死后莫名其妙背此黑锅,真是历史奇冤。

七、朱元璋令康茂才黄梅修皇堤,共滨长江百余里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初年,朱元璋忆及在黄梅宿松一带的经历,令原在龙感湖训练水兵的康茂才负责修建自黄梅段窑至广济界碑石的江堤,后称康公堤。黄梅长江干堤沿革考:长江干堤又称黄广大堤,过去叫皇堤,官堤,最早叫康公堤,系明康茂才在此领导所建。按县志记载,堤自广济界碑石入黄梅蔡山地段,经黄梅,德化诸口,入宿松界,共滨长江百余里。这是黄梅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官修皇堤,是造福沿江两省三县黎民百姓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


朱元璋历史的离去,其实并不甚远,关于朱元璋的传说却众说纷纭。我没有深入研究朱元璋的历史,但我明显感觉到朱元璋出生入死,历经十磨九难,确确实实不容易。人生在世,在身处绝境之时,危难时刻,有人使自己绝处逢生,此恩莫大善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本文这些故事情节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朱元璋是个非常知恩图报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