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县碛口西湾村,农耕文明时期人居环境的杰出典范

2017-01-21 王金平 太原道

本文发表于《文物》2016年第10期,作者王金平,太原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晋商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50778117)”资助


 

西湾村位于山西省临县碛口镇东北两公里处,背靠眼眼山,东临湫水河,西接卧虎岗(黑龙峁),依山傍水,避风向阳,取“左青龙,右白虎”之势。因处于侯台镇西侧的山湾里,故称“西湾村”。西湾村于明末清初,随着碛口镇黄河水陆码头的兴盛而一并崛起。西湾村为我国典型的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以农为本、以商兴业的血缘聚落。西湾村以陈姓氏族为主体,《陈氏家谱》载始祖陈师范,于明朝末年从山西省方山县岱坡村迁至今日的西湾村。据清咸丰八年(1858)陈氏《思孝堂碑》载:“先祖陈师范艰难创业,历代子孙经商有方,持家有道,家业经久不衰”。至陈氏第四代孙陈三锡一辈时,西湾村陈家已富足昌盛,开始大兴土木,修宅建院,先后修建了东财主院和西财主院。200余年间,经历陈氏后裔十一世的修缮与扩建,始成今日之规模。西湾村依山而建,因地制宜,与山水自然要素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是人居环境的杰出典范。2003年,西湾村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图1,图2)。


█ 西湾村全貌


█ 西湾村近景


村落东西长250余米,南北宽150余米,占地3.7公顷有余;常住人口计有80余户,300余口。村落历史格局完整,传统风貌较好。街巷、水井、磨房、防洪、堡墙、寨门、明渠、暗道、坟茔等生活、生产、防御、安全设施,一应俱全。尽管因地形所限,规模较小;但窑院层叠,布局紧凑,依山就势,因境而成,匠心独运,别具一格。西湾村的空间格局形成于乾隆年间,可以用“五行巷道、一街三门”来概括。所谓“五行巷道”是指垂直于等高线、顺坡而建的五条小巷,自西向东分别称为“水巷”、“金巷”、“土巷”、“火巷”和“木巷”,代表了道家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所谓“一街”是指位于村落南部、贯穿五条小巷的“槐树街”,承载了村落内外交通联系之职能,同时也是村落的公共活动中心。这些街巷在解决内外交通的同时,也是村落的排水系统,还将聚落空间划分为几个区片,计有30余处顺坡而建的院落,形成了层层叠叠、起伏跌宕的村落景观。其中保存较好、较典型的院落,东部分布有“竹苞松茂院”、“东财主院”;中部分布有“陈氏宗祠”、“陈三锡院”、“岁进士院”;西部分布有“思孝堂”、“振兴玺院”、“西财主院”。多数院落之间通过坡道、台阶、小巷、阁道等建筑设施进行交通组织,形成既有分隔又有联系、错落有致的院落建筑群体。这些院落以窑洞形式为主,选用砂石、青石、青砖、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依据材料的性能,或用于街巷铺地、或砌筑砖石窑洞、或在窑前构筑廊厦、或在窑上建造木构房屋,无不皆达到了“材有美、工有巧”之境界(图3—图6)。



█ 西湾村火巷


█ 西湾村木巷


█ 西湾村土巷


█ 西湾村门洞


西湾村的民居建筑因地制宜,较多采用四合院、三合院形式,既可横向布置,也可纵向扩张。由于地处山区,地形高低起伏,院落在前后布置时,往往形成“台院”形式,即将前院的屋顶作为后院的院落。但“法无定法”,一些处于相对平坦地带的民居建筑,亦如它处那样,左昭右穆,中规中矩。“竹苞松茂院”位于湫水河西岸,水巷东侧,坐北朝南,北楼南厅,是陈氏后人陈汝银修建的宅院。院落二进,东西宽12.9米,南北长22米,宅门布置在西南角。进入大门为第一进院,厅房坐南向北,为倒座形式,现已损毁。正对倒座,原有仪门,今已不存。进入仪门,便到达第二进院。正房四间,为石砌锢窑,窑洞腿部设置“土地堂”,窑前筑有“明柱厦檐”,共七间。院落左右两侧布置厢房,为三开间砖砌窑洞,洞口顶部置有石板挑檐,当地人称之为“无根厦檐”。在正房和厢房之间设置砖砌踏道,可以通往屋顶。屋顶周边筑有女儿墙,用青砖或瓦砌筑各种镂空图案,既安全又美观(图7,图8)。



█ “竹苞松茂”院匾额


█ “竹苞松茂”院大门


村内现存最完整、最典型的院落当属“东财主院”。东财主院分东、西两组建筑群,每组四进院落,随山势逐渐升高。东侧第一层为四合院,门额外侧题“视履长新”,内侧题“忠信笃厚”,院内正面三间砖箍窑,倒座三间木构砖瓦房。第二层院落分内外两进,外院存放杂物,内院正面箍窑三间,为长辈住房。第三层为厅房,东面悬“福如东海”匾额一块,西面悬“寿比南山”匾额一块。第四层窑院已毁。西侧建筑群第一层现仅存正面砖箍窑三间。第二层院内建有正房三间,单层箍窑,两侧厢房各两间,木构单层瓦房。第三层院内亦为正房三间,单层箍窑,两侧厢房各三间,木构单层瓦房。第四层为绣楼,两侧厢房各两间,不设正房。各层院落既互通互连,又直接通往巷道。外院则有碾子、石磨、杂物间和牲口棚等辅助设施。山下几层院落对外高墙耸立,空间封闭;对内雕梁画栋,生机盎然,充满生活气息,代表了主人的理想和情趣。


█ “东财主院”全景


█ “东财主院”木雕


█ “东财主院”砖雕


█ “东财主院”石磨



█ “东财主院”西侧


位于槐树街北侧的陈氏宗祠,是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碛口古建筑群”建筑之一。据《临县志》载陈氏宗祠始建于清,位于村落的南端中部,坐北朝南,中轴对称,东西长16.4米,南北宽11.8米,占地面积194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砖木结构。中轴线有大门、祭堂,两侧为厢房。大门辟墙拱券,硬山顶,位于正中,两边镶嵌石刻楹联:“俎豆一堂昭祖德,箕裘千载振家声”,横批“承先启后”。祭堂砖拱券窑洞三孔,明间前檐插廊,外檐额枋间蝙蝠垫木,柱间镂空雕花雀替,两次间前檐挑檐。两侧厢房各两间,单坡硬山顶。该祠堂建筑形制与西湾当地民居建筑类似。柱头承接檩条,檩条下有造型精美的檩枋和雀替。另外,村内还有一处陈氏家族所建祠堂“思孝堂”,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仅有砖箍窑一间。《陈氏家谱》则由陈氏第四代陈三锡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撰写,陈氏第五代陈满瑜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修改。


█ 陈氏宗祠全景


█ 陈氏宗祠近景


西湾村依山而建,因境而成。村落选址在不利于雨水收集、种植的陡坡地带,而将地势平坦、接近水源的台塬地带留作农田。远眺该村落,山形、水色、田畦、人家,自然完美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农耕文明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传统人居环境的杰出典范,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乡土系列推荐内容:

碛口西湾:深藏的水阿娇

乡土 | 碛口寨上村

乡土 | 临县三交镇孙家沟,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名村

山西原平有条天路,天路尽头有个上马铺……

孤山、后土祠、古槐,一个小村庄的文化地标

千年陶器之村——小塔子村

山西乡村旅游哪里去?山西最美乡村巡礼

小石口:古色古朴古村落

品读“小太谷”上安古村

青龙古镇——晋商古道上的商旅重镇

悠然丈河处处醉,南太行深处最后的世外桃源

太行深处岳家寨,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布达拉宫”

昔阳北岩村,悬崖下的世外桃源

道宝河,太行深处的世外桃源

程家峪,风峪沟里的古村落

厚重中透着苍凉——从古交下石沟村看山西古村落保护问题

开发与逃离——山西古村落保护“围城”现象调查

传统村落的文化财富:赤桥文化旅游的探索之路

走进沁河才子之乡,解读三百年科举传奇——沁河古堡古村落群穿越攻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