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遗03:左权开花调,独特的太行山歌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03
左权开花调,独特的太行山歌
本文作者:牛晓珉
左权民歌,有“万首民歌千出戏”之称。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小调中派生出了一种独特的山歌艺术形式——开花调。左权开花调属“山歌体”,因唱词精巧新颖,以“开花”为比兴,故称开花调。开花调主要分布于左权、和顺、武乡、襄垣各县,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
据《辽州志》记载,上古五帝颛顼之子祝融封于轑阳(上古时的左权县),人们在供奉远祖祝融的祝融祠举行祭祀活动时,曾经反复吟唱、祈祷祖先赐予他们光明和幸福。隋开皇十年(590)恢复县制后,民歌独特的风格开始形成,大腔、小调、杂曲三种形式交相辉映。事实上,从现在左权民歌“大腔”的曲牌结构中,仍然可以找到宋代“唱赚”、元代“散套”的痕迹。明清时期,民歌已经成为人们抒发怀抱、寄托情感所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武军山诗抄》、《辽阳痴士诗抄》等文集和流传至今的《绣荷包》、《闹五更》、《禁洋烟》等歌词中都不难找到历史的印记。抗日战争时期,当地人们用民歌宣传抗日。
█ 左权开花调表演
█ 山西原生态歌王曹彦明在演唱《放牛调》
左权民歌分为大腔、杂曲、小调三种形式。大腔,属套曲类民歌,由序曲(“蒜圪瘩”)、正曲(“劈破玉”)、尾声(“打岔”)三部分组成。序曲和尾声固定不变,需依曲填词;正曲则可以由唱者随意发挥,加以增减,各部分有各自的曲牌名。但由于大腔跳跃性大、曲词连贯、曲调较长、衬词托腔多、音色高昂、需要足够的功底学唱、演唱而日渐衰微。套曲的曲调,大部分是在明清俗曲或当地小调的基础上,根据内容的需要,经过加工后发展变化组合而成的,其内容多系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唱法独特,难度较大。杂曲,又称山歌,是在山间、田野劳作时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适于即兴编唱,分为倒秧歌、丑秧歌、小秧歌、牧童歌、打夯歌等,曲调单一,唱词自由随意。小调是左权民歌的主体部分,属曲牌体音乐,有单曲重复与多曲连缀两类,适合人们在从事较轻松劳作时哼唱,曲调简短,可以自行填改歌词,唱词以7字句为多,间有10字句、5字句,可叙事亦可抒情,格调明朗,内容丰富,易于流传。
█ 在世博园宝钢大舞台上演的《大河风歌》为游客送上了精彩的左权开花调
和全国各地区民歌一样,左权开花调在歌词创作中都运用了比兴、叠字、夸张、双关、谐音等手法来使语言生动,左权开花调歌词上句通常以“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在这里,不只是植物可以开花,其他东西也可以开花,剪刀可以开花,笤帚可以开花,小椅床(小板凳)可以开花,石头也可以开花。总之,一切用来作比喻的东西都可以开花。而其比喻一般又都是与点题的下一句有着某种联系,花是美丽的,开花是美丽的展现。左权开花调的曲调和它的唱词一样短小精炼,以上下两句为主,上下句曲调是对比的形式。一般下句的曲调有扩充,扩充的句子通常是要加一句虚词,形成“虚词腔”。左权开花调中的虚词非常有特色,像“小亲个呆”、“啊个呀呀呆”等等,都是亲昵的表达,是歌词表达不尽时的情感延伸,这些虚词甚至成了爱情的专用语。
█ 歌舞《做军鞋》(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左权民歌传承现在普遍存在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当地民间歌手不多,而是有特点、出类拔萃的不多。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代表性、有名气、有特点的只有刘改鱼、冀爱芳、石占明等歌手,没有形成一个梯次递进的歌手队伍,导致了人才青黄不接。另外,受市场经济和多样性文化娱乐的冲击,左权开花调的艺术特征被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同化了。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演绎出来的“开花调”,传统的特征和味道已经淡化了,模仿的痕迹很浓,缺乏自己的个性。■
山西忆旧02:故乡的土炕——满满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暖记忆
山西民俗01:漫话山西岁时节日——四大节,八小节,二十四个毛毛节
回复“山西民歌”,阅读绚丽多彩的山西民歌
回复“艺术表演”,阅读山西传统艺术表演原来可以这么美!
回复“交城山”,阅读张石山:山西民歌《交城山》考
回复“山西楹联”,阅读楹联伴君访山西
回复“宋金词里”,阅读宋金词里看山西
回复“山西名胜”,阅读山西十大经典人文名胜地标
回复“山西文化”,阅读韩石山:山西文化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