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非遗19:火爆热烈的翼城花鼓

2015-12-29 牛晓珉 太原道


翼城花鼓是流传于我省翼城县的一种民间舞蹈,它舞中有唱,唱中带舞,唱、舞中又夹杂着特技,是一种集歌、舞、技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


█ 翼城花鼓表演,黯色男人拍摄


翼城花鼓俗称“打花鼓”、“逗花鼓”或“闹花鼓”、“小金鼓”等。关于“花鼓”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因花鼓的外形得名,花鼓的鼓帮上面过去一般都要加以彩绘,涂抹各种花纹进行装饰,而现在大部分贴剪纸花,因此叫“花鼓”;有的说因花鼓的打法得名,鼓点打得花哨,因此叫“花鼓”;还有的说因表演者的服饰得名,参加表演的“女苗子”(旦角)头戴花冠、身着花裙、脚穿榴花鞋,因此叫“花鼓”。


█ 翼城花鼓表演,黯色男人拍摄


翼城被誉为“花鼓之乡”。在翼城县的各个村庄里,几乎人人都会打花鼓,当地流传着“打起花鼓庆丰收;打起花鼓把年过;打起花鼓娶媳妇;打起花鼓闹满月;天黑打到公鸡叫,天亮打到日头落;一时不听花鼓声,凉水盆里着了火”等俗语。


█ 翼城花鼓表演,黯色男人拍摄


翼城花鼓的起源和庙会、赛会、结社、社火有密切关系。举行这些活动离不开打花鼓。清代,这项活动就有了明确的记载。清代以及民国年间,翼城花鼓是欢庆丰收、节日庆典、庙会祭祀时的重要节目之一。所谓“绕城西北东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即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翼城花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春耕即将开始的时候,人们用震天的锣鼓、生机勃勃的集会游行来唤醒大地、催促春耕,祝愿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花鼓也就成为农耕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含有祝福和祈求丰收、幸福的意愿。


█ 翼城花鼓表演,黯色男人拍摄


翼城花鼓以广场表演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鼓手配有“女苗子”和小丑的表演;一种是不带“女苗子”和小丑,光是一群男鼓手上场表演;第三种是踩高跷和杠上表演。


█ 山西翼城花鼓艺术团的演员表演《翼城花鼓》,杨世尧拍摄


根据表演者挎鼓位置的不同,翼城花鼓有高鼓、中鼓、低鼓之别,将鼓右高左低系于紧贴下巴处的称高鼓,将鼓稍斜挎于胸前的称中鼓,低鼓的位置在腰部。


翼城花鼓开始只是一人一鼓表演,将鼓系在胸前右高左低,成斜坡状,双手用鼓槌在鼓的两面轮流击打,每拍两下,右手打强拍,左手打弱拍,打一个鼓,双手使用的是木制硬槌,同时有大锣、呆锣(也叫“斗锣”或“引锣”)、小镲伴奏。后发展到一人多鼓表演,是由一个技艺高超的鼓手,在头、肩、胸、腰、后背、腿、脚等部位挂鼓进行表演。一般为挂三鼓、五鼓、七鼓、九鼓表演。三鼓为一个头鼓、一个肩鼓、一个胸鼓;五鼓为一个头鼓、一个肩鼓、一个胸鼓、两个腰鼓;七鼓为一个头鼓、一个胸鼓、一个肩鼓、两个腰鼓和两个腿鼓,名为“满天星斗”;九鼓是在七鼓的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小脚鼓。打多鼓时,右手使用的是用牛筋或麻绳制成的软绳。多鼓表演时,背花锣者先出场,再引出多鼓手,二人一退一进,到了场子中心后,背花锣者闪到一旁为鼓手击锣助威,让多鼓手开始表演自己娴熟精湛的击鼓技巧。因为鼓手身上系挂的鼓多,不便于大幅度地移动位置,所以多在原地表演。观众可以看见表演者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快速地飞舞缠绕,无论是蹲下打、跑起来打,还是左旋右转、拧腰甩膀、踢腿跺脚,鼓点始终清脆响亮、接连不断。


山西翼城花鼓艺术团的演员表演《翼城花鼓》,杨世尧拍摄


花鼓还有一种打法是将鼓斜挎于腰侧,鼓槌的持法、打法类似腰鼓,手腕手臂动作神速。特别需要提及的是翼城花鼓在背法和打法上与其他鼓乐艺术有所不同,表演风格上具有独特性。它舞中有唱,唱中带舞,唱、舞中又夹杂着特技,是一种集歌、舞、技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它的鼓乐曲牌、民歌曲调、基本动作、基本打法都有一整套较完整的规定。它以优美清晰的曲牌、灵活多姿的动态、热烈奔放的气势,体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奋发精神。


山西翼城花鼓艺术团的演员表演《翼城花鼓》,杨世尧拍摄


如今,当地政府对翼城花鼓的传承非常重视,办起了专门的学校,学生来自当地的初中毕业生,学校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在课程安排上,学生们除了学习花鼓外,还学习舞蹈及音乐课。


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山西非遗01:阅读阳城县皇城村重阳习俗

山西非遗02:阅读泽州中秋习俗

山西非遗03:左权开花调,独特的太行山歌

山西非遗04:清和元头脑,传说傅山调制的药膳八珍汤

山西非遗05:晋剧——山西人的中路梆子

山西非遗06:河曲民歌,民歌之乡的酸曲

山西非遗07:晋南威风锣鼓,威武雄壮的民间打击乐表演

山西非遗08:洪洞走亲习俗,延续千年的“接姑姑迎娘娘”

山西非遗09:蒲州梆子(蒲剧),山西戏曲的最早源流

山西非遗10:耍孩儿,雁北地区独特的“咳咳腔”

山西非遗11: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的北路梆子

山西非遗12:襄汾天塔狮舞,决战天塔之巅的狮王争霸

山西非遗13:源于宫廷音乐与庙堂音乐的上党八音会

山西非遗14:流行于晋东南的“大戏”上党梆子

山西非遗15:雁门民居营造技艺,造就有别于晋商大院的真正“民”居

山西非遗16:五台山佛乐,与五台山佛教共生共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