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离婚大瓜,被韩国抢先拍出来了
但正烈家庭背景一般。
相爱的时候,跨越门第是一种勇敢。
到了婚姻里,家境导致的金钱观差异却成了互相埋怨的导火索。
吃饭,消费不同级。
再是,婆媳关系紧张。
尤其逢年过节,矛盾更是一触即发。
韩国有项「传统」,过节前后离婚率总是飙升。
男女不平的祭祀传统本就积累怨气。
上一代生活观念的冲突,更让婆媳关系剑拔弩张。
这时候,家庭背景就总被拿出来说事儿。
「挤那么多洗洁精干什么,就因为你是有钱人家的女儿?」
说多了,关系就完了。
加之天长日久爱意淡泊,只有怨气在不断累积。
彼此的缺点变得难以忍受,有没有洗澡都能大吵一架。
都觉得是对方对不起自己,信任也消磨殆尽。
这就不禁要问了。
这样的两个人要离婚,靠冷静期就能解决吗?
你别说,还真解决了。
俩人刚开始冷静期就出了车祸。
双双失忆一切归零,这婚还真离不成了。
离婚冷静期能有效降低结婚率,本质上是因为提高了离婚难度。
在韩国,一个月的冷静期过后还有三个月的申告期。(收到离婚意向确认书副本之后,还要向登记地或居住地的相关行政机关进行申报,才能产生离婚效力。)
一旦没在规定时间内申告,申请就作废了。
片中,正烈的好友就因此离婚失败。
后来甚至干脆因为太麻烦直接不离了。
但提高离婚难度的目的,仍然是让夫妻再次深思熟虑。
电影用了一个失忆梗,就是让俩人彻底冷静。
那再来一遍,还会再离婚吗?
这倒难说。
娜拉和正烈醒来后被告知二人原是夫妻。
为了恢复记忆,需要遵从医嘱再次同居。
重新面对一起生活过的痕迹,过程并不融洽。
一进门,就是婚纱照的遗骸。
垃圾满屋,酒瓶遍地。
看不到一点温馨夫妻生活的痕迹。
故地重游没有效果,又叫来夫妻的共同好友讲述旧闻。
结果二人的形象,在外界一个比一个差。
看上去更不值得托付终身。
看到这更让人费解,这样的两个人是如何走入婚姻呢?
难道是救了彼此的命吗?
你别说,还真是。
一次偶遇,正烈意外救下了噎食的娜拉。
之后几次也是类似。
正烈总是能恰好出现在娜拉最窘迫无助的时候。
他踏实、稳定、温暖,总是等在娜拉身后。
可即便如此,跨越阶级也不现实。
二人一度分手,娜拉差点另嫁他人。
但婚礼作为真心的试金石,总是有魔法效力。
娜拉临阵逃婚,几乎用背水一战的姿态找到了她真正想嫁的正烈。
那时的他们绝对想不到,最勇敢的决定换来的是如今的结局。
曾经相爱的过程被重新提起,让二人心中再起波澜。
之前一些婚姻中的彼此误会,竟然也借助催眠治疗意外解开。
所谓的外遇也都没有实质进展,一失忆暧昧对象也就自动消失。
俩人反倒开始越看彼此越顺眼,还重新约起了会。
他们发现,当二人平心静气地交谈。
一切原本被视为无法调和的差异,各退一步也就解决了。
再来一次,曾经吸引对方的特质仍然会重新作用。
但即便重新爱上,记忆也总有回来的那天。
当再次回到婚姻中,痛苦就会因此减轻吗。
虽然探讨离婚冷静期话题,但《30天》的风格跟严肃不搭边。
很多现实问题,成了浪漫化的夸张笑点。
甚至连结局都画风一转,走向大团圆。
冷静期过后,娜拉准备出国离开。
但在此之前,她偷偷写下的留言被正烈发现了。
「希望我们的记忆不要回来」
知道娜拉心意的正烈,追到机场。
三个月的申告期,也成了夫妻第二春的试用期。
其次,是现实已经无法靠甜甜的爱情幻想支撑。
众所周知,即便韩剧拥有浪漫爱情的核心科技。
也已然拦不住结婚率、生育率连年下降。
去年,更是直接跌破历史新低。
不结、不生、不买,成了高压社会下大家心照不宣的反抗方式。
或许是逼急了,不知不觉间韩剧里出现了一批花样「宣传片」。
比如《oh my baby》讲述的是大龄单身女性的生育问题。
女主不想恋爱不想结婚,只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其实随着女性意识与经济越来越独立,相似的女性困境并不少见。
这也是为何「冻卵」话题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
显然,这部剧有其现实意义。
但给出的解决方案,仍然是让女主在三个男人里挑选孩子爸的爱情故事。
看得出来,直接用婚姻催生的路已经行不通了。
只好另辟蹊径,用独立女性单身生育的观念加以包装。
而另一部涉及离婚冷静期的韩剧《告白夫妇》。
起先同样刻画了在婚姻生活中消磨到完全失去光彩的家庭主妇。
当其决心离婚,丢掉陷阱一般的婚戒。
却意外穿越到了大学时代,还遇到同样穿越而来的丈夫。
二人都有了再来一次的机会,夫妻误会解开,感情又回来了。
重新相处让二人意识到家庭的可贵。
他们决定重新戴上婚戒,回去原来的生活。
碰巧,离婚冷静期未过。
二人理所当然地当一切没有发生,继续这段婚姻。
镜未破,已重圆。
但扒开来看,妻子仍然丧偶式育儿。
丈夫的工作压力仍然将其逼至发疯边缘。
社会经济的塌陷也不会随着主人公失忆或穿越一起消失。
所谓的情感复燃,依旧拯救不了一切现实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