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2000家“托老所”7年来仅活下70家

2016-11-16 中国养老网
点击上方“中国养老网” 可以订阅哦!
北京2000家“托老所”7年来仅活下70家

朝阳三里屯一处托老所的资料照片。北京晨报记者 王颖/摄
 自2009年起北京市建了2000家“托老所”,但是活下来的只有70家。目前,北京市正在全面摸底社区资源。通过整合各种闲置资源,拟建设130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部交给专业公司运营。服务于残疾人的“温馨家园”也有望并入养老驿站。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周洪敬11日在“第五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北京市养老驿站座谈会”上透露,北京市自2009年起陆续建设了2000家“托老所”,但由于是居委会、村委会负责运营,服务内容单一,布局不均衡,目前只有70家活下来,其他都“只剩下一个门面”,“基本都荒废了”。目前北京市正在进行“社区闲置资源”摸底普查,普查结果今年底出台。通过整合利用这些闲置资源,北京市将建设1300家养老驿站,补齐社区养老短板。市民政局也正与市残联沟通,拟将“温馨家园”并入养老驿站。 养老驿站的全部设施由政府提供,免费交由专业养老公司运营,居委会、村委会今后只负责协助驿站向老年人介绍服务。驿站收取的服务费必须要低于市场价,可适当高于成本价,对“特困人员”则需提供免费服务。政府鼓励养老企业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运营养老驿站。据“北京诚和敬养老服务驿站公司”负责人介绍,“只有实现40家到80家的运营规模,企业才可能实现维持运营。” 今年,城六区试点建设15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已基本完成。北京晨报记者获悉,“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年建设行动计划”正在编制中,未来再建设1300家,届时养老驿站总数将达到1500家左右,拟交给三至四家专业公司连锁运营。 副市长王宁:养老驿站建设必须用环保材料 养老驿站实际上是位于社区内的小型养老机构,面积在100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之间,需具备6大功能,包括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和心理慰藉。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身条件拓展开展助洁、助浴、助医、助行、代办、康复护理、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由此可见,“托老所”实际上是“日间照料”的一项服务内容。子女可以将空巢、失能、失智老人送到养老驿站日间托养。如遇子女出差,子女休假旅游,养老驿站可开展不超过15天的短期全托。对于需长期托养的老人,驿站会推介转送到街道养老照料中心进行全托。 北京市民政局要求,养老驿站的服务半径不能超过1000米,不能位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其名称和标识全市统一,附近道路需设有交通指示标志。考虑到“毒跑道”对孩子们的影响,北京市副市长王宁明确要求,所有养老驿站建设必须使用环保材料。 (来源:北京晨报)相关新闻1北京民政局回应"托老所"困境 将建千余所"养老驿站"昨日,就“托老所”荒废、“养老驿站”建设和居家养老等问题,北京民政部门进行了回应。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表示,“托老所”因为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没有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只是笼统要求每个社区建设一个“托老所”,生存和服务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 据他介绍,“托老所”已经是过去式,今后将借助原有闲置“托老所”资源,建设“养老驿站”。北京市目前正在布局的“家-养老驿站-养老照料中心”三级养老模式中,“养老驿站”是家和养老照料中心之间的桥梁和驿站,提供短托的服务。 70家是转为全托的数量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周洪敬本月11日在“第五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北京市养老驿站座谈会”上透露,北京市自2009年起陆续建设了2000家“托老所”,目前只有70家活下来。 巨大的数量差异引起广泛关注。李红兵解释,“托老所”大量闲置的情况确实存在,但70家并不是全部存活的数量。而是当时自己求变,变成全托性“托老所”,并且存活较好的“托老所”数量。这种全托性的“托老所”类似小型养老所,但不是法人。 记者在民政局网站查询到了北京市社会办全托型床位补贴统计表,2014年10月—2015年3月,有67家全托型“托老所”领取了3321600元补贴。 按照2011年民政部发布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简称“托老所”)是一种“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李红兵说,这种全托性“托老所”突破原来“日托”的界限,允许老人过夜,受到一些老年人的欢迎。但这并不规范,运营主体不是法人。因此,这种模式的托老所,或者“向上”求变,变成真正的养老机构,接受安全监管;或者“向下”求变,变成“养老驿站”,提供介于“养老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之间的服务。 对“托老所”如何存活考虑不周 李红兵介绍,当年建设“托老所”的时候,只是简单地要求每个社区建设一家托老所,而对于“谁来服务”“怎么服务”“为谁服务”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 “只是放了三四张床,让老年人来住。”李红兵说,“好一点的变成社区活动中心,老人可以来打打牌,打打麻将,差一点的直接就荒废了。” 此外,当时对于“托老所”如何存活也没有很好的考虑,大多数托老所还要考虑房租问题,尤其是私人办的,部分是自己租的房子,生存压力比较大。 未来三年将建千余所“养老驿站” 李红兵说,以前“托老所”存在问题,注定被历史淘汰,现在借助“养老驿站”让它新生,成为“托老所”升级版。 北京市今年计划建设150个养老驿站,目前开始运营的有80个。“但是,这80个中,多数是由之前的提供养老服务的场所转过来的。今后我们将统计建设完成并交付运营的数量。”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内,北京将再建1000多所“养老驿站”。 养老驿站的建设按照所在区域人口密度和需求建设,基本每5000名老人建设一所,辐射方圆一公里左右区域。常住非户籍老人也可享受养老服务。 政府免费提供场地 与“托老所”相比,“养老驿站”的场地和设施全由政府提供。 目前北京市在进行“社区闲置资源”摸底普查,之前闲置的“托老所”将变身“养老驿站”。 建设“养老驿站”的事权在区级政府,由各区统筹乡街道建设。以朝阳为例,朝阳已经拿出100个场所,用来匹配养老驿站。 除了免费提供场所,政府还为“养老驿站”提供补贴,包括床位补贴、餐费补贴等,建设一个驿站,最多能获得30万的政府补贴。 主要接收失能老人 按照规划,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是养老驿站的主要目的,也是养老照料中心的主要目的。 李红兵介绍,每个驿站辐射5000名老人,按照失能4.78%的比例来算,5000人中大概有200多人是失能老人,而养老驿站服务的失能老年人是200左右。有的可以短托、有的上门提供服务。 记者探访的儆堂集丰台新村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就设有阿尔茨海默照料专区,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主要接收失能、半失能、不能自理、失智老人。 支持“连锁经营” 李红兵介绍,“养老驿站”要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非常支持连锁经营。 对于政府来说,连锁更利于监管;对于企业来说,连锁可以降低成本,如连锁企业开设中央食堂,就可以减少食堂的成本。 为了进行连锁经营,各区有意压缩参与机构的数量。目前,东城和朝阳各召进来15家左右。朝阳44个街乡镇让几百个社区去对接,而东城17个街道,也会对接15家左右。 李红兵说,市一级层面也会拿出入围名单,但为了避免垄断,每家运营的“养老驿站”数量不能超过各区的1/3。 考虑提供金融服务 对于养老驿站的发展方向,李红兵解释,希望养老驿站发展成平台,“就像插板,根据这个社区的需求,需要什么服务,就由专业团队‘插入’这个服务。” 记者探访发现,目前已经运营的“养老驿站”提供主要服务并不相同,如提供餐食服务、康复服务,有的还有自己的医疗机构。 目前,市民政局正和市卫计委沟通,希望把正在规划的社区护理站建在“养老驿站”里。此外,还与金融系统沟通,在养老驿站设点,为老年人提供金融类服务。 释疑——“养老驿站”和养老照料中心有何不同 前者短托服务不能超两周,后者提供全托服务 李红兵介绍,“养老驿站”和养老照料中心是目前居家养老布局的两个层级,都是由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都以接收失能老人为主,并且要辐射社区老年人。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养老照料中心是真正的养老机构。此外,养老照料中心需要服务更失能的老人,且提供全托服务。而“养老驿站”现在短托服务不能超过两周。 《关于做好2016年养老机构辐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规定,对养老照料中心辐射服务的内容和数量进行了规定,比如提供短期照料服务,即要为辐射区域内失能、高龄独居以及其他需要临时短期托养的老年人提供就近全托服务,按照有关定价收取托老费用。 相比养老驿站,养老照料中心辐射范围更大,可能会同时对接多个驿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并同时集成多种类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政府对于二者的支持方式也并不相同,对于养老照料中心的支持,主要是资金方面的,一家中心所可以获得不超过450万的床位补贴和设备购置补贴。对于“养老驿站”的支持主要是场地方面,免费提供场所,而资金补贴额度在30万左右。 据李红兵介绍,目前全市在建和已运营的养老照料中心数量是208家,仍有部分已规划的中心未建成。 (来源: 新京报) 相关新闻2防垄断 连锁经营养老驿站不能超各区总数1/3作者:蒋梦惟 11月15日晚间,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对于不少大型养老企业都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养老驿站连锁模式,市民政局已初步确定了管理方案。据悉,各区及北京市一级都将建立浮动的养老驿站经营企业入围库,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名单中,并随时筛出不合格的企业,让各街道、社区从中选择签约。值得注意的是,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透露,为避免企业连锁经营养老驿站形成垄断,目前市民政局拟规定企业在各区经营驿站数量不得超过该区总数的1/3。 养老驿站、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都是近两年北京为满足大多数老人的社区居家养老需求而尝试建立的新型养老服务设施。据介绍,养老驿站可以看做是托老所的升级版,下沉至社区,将对接餐饮、上门照护等多项服务,但不提供数量太多、时间太长的全托床位,即使驿站有能力提供床位,托管期限最长也不能超过2周,而且养老驿站并不能算作养老机构,北京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对这种机构进行规范化的监督;而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则属于养老机构的一种,辐射范围更大,可能会同时对接多个驿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并同时集成多种类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按规定要为辐射区域内失能、高龄独居以及其他需要临时短期托养的老年人提供就近全托服务。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二者的支持方式也并不相同,对于养老照料中心的支持,主要是资金方面的,一家中心可以获得不超过450万元的床位补贴和设备购置补贴;对于养老驿站的支持则主要为场地方面,即政府免费提供场所,而运营资金补贴额度在30万元左右。 对于养老驿站的管理,李红兵透露,市民政局正会同法制办研究本市《机构养老服务条例》的起草,作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补充,弥补对养老驿站管理的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自此前明确北京将鼓励养老企业酒店连锁化经营养老驿站后,就有不少企业对此表达出了较高的积极性,甚至还有国企单独成立了养老驿站连锁集团。当时,就有专家担忧地表示,养老企业如果大量在京收入养老驿站经营权,可能会形成明显的垄断,让“后来者”无法再涉足这一领域。但另一方面,有想要做养老驿站连锁的企业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企业形成连锁网络的最大阻碍是不少街道、社区并不太愿意将本区域内的养老驿站交给相对陌生的连锁企业,只希望由相对熟悉的企业来经营,甚至会因此选择专业度并不高,或者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的一些小微养老企业。对此,李红兵明确表示,今后各区及北京市层面都将设立养老驿站运营企业库,条件达标的企业将被纳入库中,街道、社区需要从中挑选合作方签约,“不过,这一名单将会采取浮动机制,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将随时会‘出局’,条件更理想的企业也会被吸收进库。” 此外,李红兵还透露,为让养老驿站利用有限的空间对接更充足的服务种类,市民政局正在争取将卫生部门探索建立的社区护理站纳入到养老驿站中,利用养老驿站的空间实现护理站的功能。而且,目前市民政局还在与部分银行接触,为满足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比如将银行的服务窗口设置在养老驿站中等。 (来源:北京商报网)

热文推荐

主办单位:
支持单位:
幸福颐康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特别感谢!
 中国养老网 Cnsf99.com微信公众号:cnsf99合作邮箱:cnsf99@163.com手机:18801069617微信养老产业综合服务平台长按扫描访问首页
添加小编微信发送名片照片,即可获得海量养老产业相关资料!
发布项目、招聘、投融资等信息欢迎投稿 感谢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中国养老示范联盟 结交更多养老健康产业优秀人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