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凯 | 支持西部高等教育 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蒋 凯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支持西部高等教育 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一、西部高等教育的重要贡献与办学基础
1902年,西部省份第一所新式高等学校陕西大学堂成立,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在西部大地百炼成钢,造就了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大学,这些高校和西部地区其他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地理的重要分区和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该地区高等教育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教事业发展,促进了民族交流交融,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发展和维护国家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战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政策的提出,西部高等教育承担了新的时代使命。
西部地区部分高校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西部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例如,兰州大学校友特别是本科校友获选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的数量在国内高校名列前茅,该校还入选我国首批和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一批“双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此外,西部地区其他一些高水平大学也成绩斐然,不仅连续两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还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和一流学科。截至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16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百分之一,4个学科进入前千分之一,1个学科进入前万分之一。 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办学特色鲜明,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经过60余年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和创新人才的基地。 西部地区的另外若干所高水平大学和其他一些高校也各具特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长期以来,受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教学科研条件欠佳、吸引和留用人才能力较弱等问题。在经费投入方面,2022年内地年度预算最多的30所高校中,西部地区只有5所,占1/6,其中进入年度预算前十名的西部高校仅有1所。 西部一般高校与东部地区一般高校的预算,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对差异甚至更大。在师资方面,2018年东部地区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平均占比达33%,西部地区高校则为20%,除陕西、四川、重庆之外的西部九省区仅为15%。2013—2017年,西部地区高校拥有的高层次人才数不及东部地区高校的1/6,其中除了陕西、四川、重庆之外的西部九省区高校拥有的高层次人才数则不及东部地区高校的1/34。 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但面临资源不充足、教师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的问题,而且面临比较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人才东南飞”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西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难题。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教授严肃地指出:“西部地区高校的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向东向流动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人才外流形势严峻,对有些学校的部分学科来说就是‘伤筋动骨’”。
经费投入和可利用人才资源的不足,在造成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欠佳、与国家战略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失衡态势,主要体现为西部高等教育整体竞争力较弱,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能力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差距。例如,在新一轮公布的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西部地区仅有26所高校入选(占比17.7%),而在东部地区仅北京市入选高校数就达34所。 在第一轮公布的全国465个一流学科中,东部地区高校有一流学科331个(占比71.2%),西部地区高校仅有51个一流学科(占比11%)。 而在最新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总计15个,其中1/3来自西部高校,形势比较严峻,从学科建设角度看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环境条件难以得到突破性改善的情况下,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西部高校面临的资源和人才等不足的困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掣肘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进而可能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持续陷入区域失衡状态。
三、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与国际经验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区域协调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家整体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是其中必要的一环。高等教育如果不能较好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不能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国家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而不是部分区域高等教育得到发展、部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有限。
纵览经济发达国家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国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均衡发展为导向、协调发展为动力,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重点高校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美国政府分别在1862和1890年两次实施《莫里尔法》(Morrill Act),有力地改变了该国当时的区域经济结构,为美国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和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加拿大、德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区域协调发展,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相对均衡。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政府着手调整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控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通过立法和政策调整在中等城市扩充、整备并新设国立大学,同时抑制大都市扩充新设高校。
近年来,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各项战略需要以及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政府和社会各界强调要加大对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西部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这种背景下,振兴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补齐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的局面。
四、振兴西部高等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此外,在鼓励激发多元主体参和支持高等教育办学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西部高校还需要积极争取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和其他机构对西部高校的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支持西部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