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争录 | 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联袂的逻辑与路向
王争录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联袂的逻辑与路向
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而该话题的焦点不在于解释既有事实,而在于预测未来的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关系,其所关注的是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教师教育者的“奇点”出现所产生的人类教师教育者存在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如何长期存续?对教师教育主体产生哪些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从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联袂进行解决。
一、认知逻辑:从工具到伙伴
(一)凭借所具有的性能优势人工智能获得联袂地位
以往的技术不过是人类教师教育者体能的延伸,受人类教师教育者所支配。为此,在以往技术中人类教师教育者的智能与技术设备都不可缺少。基于此,以往技术不具有与人类教师教育者相提并论的资格,自然也不会产生与人类教师教育者联袂的构想。
自模仿与延伸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产生后,技术便逐渐替代人类智能在系统中的地位,且这种逐渐伴随技术更新换代的加速而加快,而这也就意味技术有可能成为效率的 “黑箱”,将人类教师教育者排除系统。那么人类教师教育者将会丧失对过程效率的控制参与权,所能做的仅是向技术要效率。
人工智能程序的独立与自为,不但使其摆脱工具地位,成为与人类教师教育者并立的存在,且对人类教师教育者的价值产生冲击。自从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联袂构想产生那刻,就是人类教师教育者对机器教师教育者的地位价值认可时,这意味着人工智能终于摆脱依附地位而成为独立的存在。
(二)价值需要驱使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联袂构想形成
在已有的评价人类教师教育者之中,智能始终是人类教师教育者的优势。然而,在技术成为人类教师教育者智能延伸后,人类教师教育者以往具有的优势便受到挑战。尤其是依托先进技术的程序自为正在强化普遍性,人工智能在认知领域超越人类教师教育者之后,也就预示着人类教师教育者的智能优势将再难以为继,成为“无用阶级”将笼罩于人类教师教育者。
因外部引起的焦虑,人类教师教育者可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寻求和解,寻求与无法征服力量的和解;“二是通过自己发明的技艺控制、利用这些力量”。其实面对挑战,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联袂应先是谋求和解。但应看到必定人工智能是人所创造的,人仍希望对其产生影响。因此,二者之间的伙伴关系就是人类教师教育者与人工智能最为理想的状态。
其实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的联袂就是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价值焦虑,且满足人类教师教育者的价值需要,在控制与依附之间所探寻出的符合人类教师教育者的价值路线。
(三)人类教师教育者特有优势奠定与机器教师教育者联袂构想合理假设
合作是双方的事情,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联袂构想认知逻辑的自洽,就应使人类教师教育者凭借其长能够成立,也就是说,人类教师教育者具有人工智能难以逾越的优势。
人类教师教育者是有机生命个体。这不论何时都是基于无机物人工智能无法逾越的屏障,人工智能不可能具有存续生命的需要,此需要确是推动人类教师教育者生存发展的动力。因此,面对始终无法逾越生命需要天堑挑战,人工智能不仅是无法真正意义上把握生命,同时也不可能形成源于自身的认识。
人类教师教育者所特有的有机生命体特性,不仅是人类教师教育者的特有优势,同时也是技术难以跨越的天堑,而这使得人类教师教育者不论何时都具有特长,进而使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联袂构想实现逻辑自洽。
二、执行逻辑:从霸权到人文
人类教师教育者希望设置规则命令,确立人工智能底线以防其侵犯人类教师教育者利益。然而此等规则在现实中却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人工智能所智能化的不过是人类教师教育者的一切状态,学习算法也不过是模拟人类教师教育者的一切行为,而这些就是机器教师教育者能毁灭人类教师教育者的根源。为此,确保人工智能珍视人类教师教育者生命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为其提供正确范本。
人类教师教育者内部竞争存在其一是利益至上霸权逻辑,其二是追求精神的人文逻辑。基于利益至上霸权逻辑的竞争,所强调的是攫取资源利益的排他性的竞争。而基于追求精神人文逻辑的竞争,所强调的是价值多元的包容性竞争。这些不同逻辑竞争延伸到人工智能,会使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的联袂会走向不同道路。
利益至上霸权逻辑的竞争,使得强制理所应当,而这致使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处在不能合作的对立状态。即使具有所谓的“合作”,也不过是为追求利益所达成的妥协,价值主体沦为战利品追逐者。根据就是超越人类教师教育者的技术发展逻辑,遵循摩尔定律,人工智能必将升到超级智能。届时作为竞争的失败者,人类教师教育者在利益至上的霸权逻辑下必将失去议价筹码,进而“走向被‘圈养’的命运”,这明显是违背了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联袂的初衷。
追求精神人文逻辑的竞争,所关注的是精神层面,为教师教育主体的超越“拜物教”提供契机,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的联袂成为现实可能。
总之,要使得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的联袂长期有效,在奇点来临之前,人类教师教育者必须摒弃利益至上的霸权逻辑,用人文精神建立起相互包容的价值体系,用自身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范本,以确保人工智能珍视人类教师教育者的生命。
三、推进审思:教师教育目的深化
(一)局限于价值追求,无法确保人类教师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无论是生理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必须依赖于物质。在教师教育实践中,作为人类教师教育者“根据自身的需要所设计的对事实和事件的有用性进行评价的规范系统”的价值,必须以物质资料占有为准,人类教师教育者的价值用物质来衡量。为此,人类教师教育者物质需要的霸权逻辑具有合理性,“获取物质资料”就自然成为教师教育目的。
依据上述观点,人类教师教育者的发展意味着攫取物质利益能力的提升。为此,再理想的教师教育,不论教师教育资源分配如何先进与公平,培养实现价值的教师,也不过是具有强大攫取能力的教师。
若教师教育仅停留于价值层面话,那么占有物质的价值体系就必将会强化,同时还会被人工智能模仿。倘若人工智能具有自主意识,在实力上超越人类教师教育者之后,人类教师教育者就将沦为人工智能的附庸。
为此,人工智能要获得长远发展,使得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的联袂长效,那么根除利益至上的霸权逻辑,就是人类教师教育者最为有效的路径。于是教师教育目的不应纠结于价值实现,而应是去探寻深层次意义重构,使得人类教师教育者实现意识形态方面的觉醒。
(二)培养审思意义的教师,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的核心
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会随人类教师教育者认知而变,其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或集团,因而不同的个人”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越相同意义越大。为此,追求当下并试图超越,这是人类教师教育者生命意义根本。不可否认,霸权逻辑在引导人类教师教育发展方面有一定程度地进步意义,但因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联袂中背离了对生命的根本追求,为此应被放弃。放弃旧意义有利于更好迎接新意义的到来。
放弃旧意义与迎接新意义能通过下列方式实现。其一是顺应自然方式,坚持兼容态度,让社会生产发展与意义转变始终保持同步。然而此法却存在不能为人工智能提供合适模板的缺陷。若效率被人工智能掌控,那么物质生产的便利特性就会与人类教师教育者的物质欲望结合,产生“过冲”现象。此时若还没对生命意义审思进行适当补救,则会产生“侵蚀”,人类会因过度占有物质而走向“崩溃”,甚至还会出现彻底崩溃,这显然不利于接受。
其二是自主积极方式,通过积极自主对生命意义反思,对尚未发生之前就进行内容意义的建构,进而为人工智能提供有意义模板。此等方式的实践需人类教师教育者助力。人类教师教育者所进行的反思与体验生命,必将落在每一位现实中具体的人类教师教育者身上。为此,在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联袂的情境中,培养审思生命的教师,就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的核心。
四、场景融合: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联袂中教师教育形态
(一)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的有效整合
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区块链、虚拟现实等的结合,能为人类教师教育者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提供高仿真的虚拟场景。虚拟场景能够使得人类教师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细节展现出来,以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意义体悟,为构建直观的教师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但是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虚拟教师教育场景却存在难以突破的局限。在虚拟教师教育场景中所教的知识不过是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联袂中现实世界已有知识而已,缺乏现实世界的检验,难以保证其真实有效。人类教师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以其对真实世界认知为根基的。若不能突破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人类教师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不可能获得实质性发展。
若需突破虚拟场景局限,那么就应使其向真实场景开放,将二者整合成有效的虚拟与真实互相关联的教育教学支持系统。将虚拟场景中模拟的成果运用到改造真实世界中,在真实中最终完成教育教学成效的检验。因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有效整合所得的教育教学支持系统,为人类教师教育者营造体悟生命意义的教育教学情境夯实基础。
(二)不同立场意义的有机融合
不同教师教育实践主体之所以产生不同立场的意义体悟,这从根本上来说是源于不同教师教育实践主体之间需要的差异。若要使不同立场意义的有机融合,就必须使得不同立场教师教育实践主体彼此之间具有“感同身受”的生命意义体验,而要具有这“感同身受”的体验必须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联袂的情境中,虚拟场景是对真实场景所进行的模拟,而这种模拟为不同教师教育实践主体获得感同身受营造条件。虚拟场景对于不同立场意义有机融合的支持力度与人机交互、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的发展程度有关。在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彼此交互的联袂中,传递信息技术需要打通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的边界线,而这需要人机交互、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获得突飞猛进实质性的发展才有可能实现。一句话,先进的技术是为不同立场意义有机融合提供根本支撑。
不同立场意义有机融合过程也是彼此之间包容理解、和谐共生的过程。基于此,不同的教师教育实践主体都能够借助虚拟场景感受与自己感受不同的生命意义体验,进而构建起更为立体交互的教师教育关系,使得开放、共生的意义在教师教育实践最终得以确立。
(三)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联袂情境中的教育教学形态
在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联袂的情境中,人类教师教育者的教育教学主要是通过与虚拟场景进行的信息交互实现,是通过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合作的方式作用于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数字孪生、人机交互等技术在此教师教育形态中的运用,使得信息承载体的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的联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共生,与此同时的人类教师教育者与机器教师教育者之间的联袂超越了以往彼此相互分工的功能融合,而是成了信息流动的场景融合。人类教师教育者在不同立场生命意义有机融合之后,就能超越以往对物质的执着,不仅为人类教师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实现“拜物解放”提供机遇,同时也为人类教师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自由的关键。人类教师教育者这种超越物质的生命意义体验必然会对以其为基础进行临摹的人工智能即机器教师教育者产生根本性影响。而人类教师教育者所体悟的生命意义必将长期融进机器教师教育者的价值设置之中,人类教师教育者的发展必将与机器教师教育者的发展交织在一起。为此,因人工智能所引起的价值危机必将消失于人类教师教育者发展与机器教师教育者发展交织在一起的联袂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