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艾华 吴伟 | 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
收稿日期:2023-02-08
修回日期:2023-03-20
终审日期:2023-04-11
录用日期:2023-05-23
网络首发:2023-05-31
陈艾华 吴伟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
摘 要: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是影响科研生产力的重要维度,跨学科科研合作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思维碰撞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关于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目前研究并未对此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1990年至2021年4月间发表的有关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文献进行系统归纳,构建了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基本理论框架。在对跨学科科研合作和科研生产力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总结出以“跨学科科研合作-科研生产力”为主线、“跨学科科研合作-调节变量(中介变量)-科研生产力”为支线的研究框架,诠释了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直接正向和负向关系,介绍了研究者在两者直接关系中加入第三类变量,通过调节变量获取两者关系在不同组织和环境情境下的解释,或通过中介变量的不同作用机理揭示从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到科研生产力的中间转换路径。最后对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对于厘清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研究脉络、推动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提升大学科研生产力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跨学科科研合作;科研生产力;数字化情景 |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视域下浙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2021QN056);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浙江高校智库的跨学科合作动态演化机制及影响力提升研究”(2023SB1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创新需求牵引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演化与治理研究”(72274172) 作者简介:陈艾华,女,湖北汉川人,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教创新管理研究; |
关于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这一议题,目前研究较为零散,文献综述并不多见。鉴于此,为更好地理解现有研究领域和展望未来研究趋势,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试图对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这一议题进行系统述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全面梳理与分析,构建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理论框架,以期为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创新驱动发展实践提供参鉴与启示。
一、跨学科科研合作和科研生产力的内涵
曾粤亮和司莉认为,跨学科科研合作是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针对面临的共同问题,以促进知识共享与知识融合、创造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旨趣,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合作研究活动,是推进学科知识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跨学科科研合作整合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专业知识,被一致视为解决复杂科学难题与社会问题所必需的手段。鉴于跨学科研究的相关概念,本文将跨学科科研合作视为一个综合的概念,根据科研合作中不同学科知识整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跨学科科研合作划分为多学科科研合作、复杂学科科研合作、交叉学科科研合作、横断学科科研合作等形式,是整合两门或以上学科知识,对共同的研究问题开展合作的研究活动与过程。在合作研究活动与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科研合作形式并存的现象。
(二)科研生产力释义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维度对大学教师的科研生产力展开研究,但由于对科研生产力进行定义与测度较为复杂和困难,绝大多数学者仅用论文、专著、专利、荣誉、奖励等对科研生产力进行表征,未对科研生产力进行明确界定。极少数学者从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视角对科研生产力进行了尝试性的释义,如赵红州指出,如同生产力是衡量社会生产水平的标志一样,社会的科学能力系科学领域的生产力或科研生产力,是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衡量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Abramo和D’Angelo认为,作为科研活动的一种产出能力,科研生产力的意蕴涵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理论创新实现知识生产与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通过整合与应用达成技术创新、知识运用与知识转化的能力。基于此,本文认为科研生产力是指科研活动的产出能力,包括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的能力。
(一)文献搜索与筛选
为全面搜寻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研究文献,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CSSCI)数据库,对1990年至2021年4月间发表的有关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文献进行检索。如前所述,由于跨学科科研合作是包含多学科科研合作、复杂学科科研合作、交叉学科科研合作以及横断学科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概念,而科研生产力涵盖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能力,因此以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ies(大学跨学科合作)、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ies(大学多学科合作)、PluridisciplinaryCooperation in Universities(大学复杂学科合作)、Cross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ies(大学交叉学科合作)、Trans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ies(大学横断学科合作)、Research Productivity(研究生产力)、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vity(科研生产力)、Scientific Productivity(科学生产力)、Publication Productivity(出版生产力)、Research Output(研究产出)、Academic Output(学术产出)、Scientific Output(科学产出)、Research Performance(研究绩效)、Innovation Performance(创新绩效)为检索关键词,通过组合关键词或变换关键词来识别文献。截至2021年4月,初步获得481篇文献样本。为避免遗漏重要文献,对481篇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进行了查阅,补充了含研究报告、论文集论文、学位论文等在内的相关文献,共获得536篇文献样本。
为保证文献的质量与相关度,随后对536篇文献样本进行人工筛选。第一轮通过人工阅读摘要,排除不适合作为分析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这一研究脉络的样本数据,筛选出153篇文献;第二轮通过讨论并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对不确定是否删除的文献进行确定,获得117篇文献;第三轮通过人工阅读全文,剔除研究重心非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关系的研究文献,共筛选出25篇文献(如图1)。
(二)文献编码
三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独立编码,具体流程如下:第一,鉴于三名研究人员均已对25篇文献进行了全文阅读,因此编码工作始于由三名研究人员充分沟通交流后确定的编码初始类目(如图1);第二,对于每个类目,在文献中有所提及输入1,否则输入0;第三,针对不同编码结果,三名研究人员进行仔细检查,并展开讨论,最终对编码类目达成共识,即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存在直接关系(包括直接正向与负向关系)、两者关系中存在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为判定三名研究人员之间的分析信度,本文利用Holsti提出的信度计算公式,对三名研究人员之间的交互判别信度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各个类目的研究人员交互判别信度均在0.80以上。另外,本文的编码类目均基于25篇文献,编码过程严格遵循编码程序,且编码工具得到了三名研究人员的一致认可,认为其能够全面捕捉到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信息。因此,本文中的文献编码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三、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研究演进脉络
(一)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对科研生产力的直接效应
1.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对科研生产力的直接正向效应
图2 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对科研生产力的直接正向效应
2.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对科研生产力的直接负向效应
尽管有极少数学者认为跨学科科研合作与跨学科研究成果产出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诸多学者们发现跨学科科研合作中产生的一系列群体关系行为如沟通、认知、评价等,会对科研生产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学者们于2008年开始围绕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和科研生产力之间的直接负向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究(如图3)。
图3 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对科研生产力的直接负向效应
Hollingsworth在对二十世纪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科研组织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合作中过度的多样化,可能会抑制不同领域的合作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阻碍科学发现与创新。Hung和Nguyen基于社会认同视角,对亚洲一所大型的大学和美国东部一所私立大学进行调查后认为,全球虚拟团队合作中来自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之间的互动面临潜在的语言困难,这种困难极大地削弱了团队沟通的能力。Deutsch认为,跨学科科研合作过程中团队异质性会导致团队成员在创新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负向影响团队的创新绩效。魏巍和刘仲林对国外跨学科评价理论新进展进行了介绍,认为即使按照跨学科项目涉及到的领域与学科寻找到相应的评价专家,也会产生跨学科整体失位的问题,从而制约科研生产力的发展,这主要缘于来自弱势学科的科研人员力求颠覆当前的权力秩序,而来自强势学科的科研人员则试图掌握制定评估标准的权力,导致评估过程可能会受到因学科而产生的政治性(派系性)或个体性考量的影响,使得评估结果的认可度不高。跨学科团队成员之间的差异使得在跨学科团队中培育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协作关系并非易事,尤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跨学科团队知识异质性中的职务背景对创新绩效存在负面影响。
(二)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中引入调节变量
学者们在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中探讨了调节变量的作用,主要考察领导方式、任务互依性、团队信任等组织变量以及政府支持这一环境变量条件下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对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如图4)。调节变量界定着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和科研生产力两者关系的边界条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强度或方向产生影响。在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和科研生产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引入调节变量,使得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图4 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关系中的调节变量
(三)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中引入中介变量
在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的关系中,学者们引入中介变量,通过中介变量的不同作用机理获取两者之间关系的解释,试图进一步揭示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关系这一“黑箱”内部的作用机理,从而明确从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到科研生产力的中间转换路径(如图5)。
图5 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关系中的中介变量
2013年,王兴元、姬志恒拉开了在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关系中引入中介变量的研究序幕,他们指出,团队沟通、团队知识共享、工作冲突以及团队协作等团队互动要素在跨学科创新团队伪隐性知识异质性与团队创新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而团队知识共享、团队人际冲突等团队互动要素在跨学科创新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与团队创新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显著的负向中介效应。2018年,对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展开研究的文献激增,引发了广泛关注。陈艾华、吴伟和王卫彬以大学跨学科组织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跨学科组织的合理性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这两个维度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结果发现,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在这两个维度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中均发挥着中介效应。赵文平和聂聚宾以130个跨学科团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跨学科科研合作中的家长式领导与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后认为,交互记忆系统在仁慈领导、德行领导与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均发挥着中介作用,但交互记忆系统的中介效应在威权领导与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并不存在。李美静对跨学科科研合作中团队异质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交互记忆系统在信息异质性、价值观异质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四、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研究未来展望
基于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考虑到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对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之间关系的未来研究做出如下展望。
(一)重新界定与审视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的边界及其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
数字化情景具有无边界性、互联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征,对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数字化情景下,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实验室与个人通过社交网络平台纷纷建立自己的学术身份,及时报道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探究热门的研究问题,分享自己的科研观点,甚至建立在线合作关系[39]。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主体不断丰富,传统的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边界被破坏,呈现出日益扩张的趋势,大学在数字化环境下可以开放的与校内、校际及全球其他跨学科主体产生互动,开展跨学科科研合作,从而获得更为多样化的创新资源,以提升科研生产力。
另外,在数字化情景下,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中的弱连接状态进一步凸显,更加松散的合作结构使得合作规模与合作异质性不断扩大,拥有核心资源优势的大学,就会具有竞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获得更加卓越的科研生产力。随着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边界不断拓展,传统的合作结构变量似乎不再能很好地衡量合作的特征,而基于微观视角考虑数字化情景下大学新型的跨学科科研合作机制构建、突出数字化情景下大学的资源优势与劣势以及这种优势与劣势对构建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机制的影响、探索数字化情景下大学行之有效的跨学科科研合作机制和由此产生的对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深入揭示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影响科研生产力的作用机制
在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直接关系中,已有研究结论存在悖论。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在合作演化的不同阶段,对科研生产力的影响是否会发生变化,是否存在倒U型或U型的曲线关系,已有文献对此缺乏研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的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特征及演化方式相比,数字化情景下的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特征及合作演化方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数字化技术对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动态演化是否会产生影响?如何产生影响?产生何种影响?在大学中是否会有新型的跨学科科研合作模式出现?这些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议题。因此,在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研究中注入新的时代元素显得非常必要与迫切。
(三)全面探究跨学科科研合作价值共创机制中大学网络能力对科研生产力的作用
在数字化情景下,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必须要突出主体间价值共创的作用,以价值共创赋能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网络的发展。在跨学科科研合作网络发展中,大学自身所具备的网络能力成为在数字化情景下应对复杂情景的关键要素。
五、结 语
跨学科科研合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合作形式,由于产生的巨大影响获得了广泛关注。大学能够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如跨学科知识和跨学科人才,是从事跨学科科研合作的重要载体。本文界定了跨学科科研合作和科研生产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提出了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的未来方向。
作者—编辑—同行评议意见
第一轮审稿意见
2.论文以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ies(大学跨学科合作)、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ies(大学多学科合作)、Plur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ies(大学复杂学科合作)、Cross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ies(大学交叉学科合作)、Trans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ies(大学横断学科合作)等作为检索关键词,通过组合关键词或变换关键词来识别文献。所以,需要交代这些关键词与“跨学科科研合作”之间的学术逻辑关系,或者说是作为“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基本内涵才能进行这样的检索。同样,“科研生产力”的研究文献检索亦存在类似问题,Research Productivity(研究生产力)、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vity(科研生产力)、Scientific Productivity(科学生产力)、Publication Productivity(出版生产力)、Research Output(研究产出)、Academic Output(学术产出)、Scientific Output(科学产出)、Research Performance(研究绩效)、Innovation Performance(创新绩效)等作为检索关键词,需要论述这些术语与“科研生产力”之间的学术逻辑关系,方能进行这样的检索。这些术语之间的关系不能基于常识或者认为理所当然,在学术论文中需要通过论述其学术逻辑关系方能开展相应的研究。
3.论文的文献回顾过程非常严谨和规范,图1也做了清晰的展示。这里可能有一个问题需要补充,即论文仅仅交代了文献回顾过程,但是对于论文是如何得到“初步分类”所含的内容(好像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直接正向关系、直接负向关系、调节变量的引入和中间变量的引入)没有交代,然后就直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即论文是通过什么样的研究工具(涵盖词频分析、话语分析、编码分析等及其他)得到这些“初步分类”的,这就是论文的研究设计与整体过程的呈现。请补充。
审稿结论:修改后再审。
同行评议意见2
助推抑或抑制: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具有较好的文稿基础,对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如果作者能够加入一些“学术史”的元素,文章会在时间线索的牵引下更有立体感,目前来看稍显平面化,读者看不到这个研究主题的学术演进脉络。
首先非常感谢贵刊编辑部老师以及外审专家对我们论文提出的宝贵建议!这些宝贵建议对我们的论文写作与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贵刊编辑部老师以及外审专家的建议与指导,我们进行了认真修改,具体如下:
1.笔者非常同意贵刊编辑部老师和专家的观点,也认为应该对文献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予以适当阐释,因此在“文献回顾方法”部分对文献检索词予以了解释与说明,以增加文献检索词之间的逻辑性与相关性。
2.在“文献回顾方法”部分,对论文是如何得到“初步分类”所含的内容(直接正向关系、直接负向关系、调节变量的引入和中间变量的引入)进行了阐述,并对最终是如何确定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与梳理的程序进行了表述,使论文的研究设计更具完整性、连贯性。
3.根据贵刊编辑部老师和外审专家的指导,在“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关系研究概述”部分增加了一些“学术史”的元素,使得论文在时间线索的牵引下更有立体感,也能更为清晰地呈现研究主题的学术演进脉络。非常感谢贵刊编辑部老师和外审专家的指导!
4.修改之处均已用红色字体标出,并按照贵刊近期刊发文献和投稿指南通修了全文格式,以保证全文格式的规范、统一。
5.为体现研究的前沿性和论文相关部分的紧密性,笔者对论文题目以及第四部分的标题进行了微调,请老师们和专家们定夺妥否。非常感谢!
6.对全文文字表述进行了认真推敲与仔细斟酌。
具体请见上传的修改稿件。
1.学术史的梳理在哪里?
2.题目修改很失败,太长且重点不突出;
3.摘要写作不规范,过短;
4.格式修改也不到位;
5.结构框架安排不甚合理,第二部分作为单独的部分,并将之界定为文献回顾方法,需要再斟酌。
6.语言表述需要进一步梳理,使之规范、专业、简洁。
不知作者这么考虑的,为何后面又凸显数字化情景?
请作者结合第一轮审稿意见继续修改完善,修改之处请标蓝。
首先非常感谢贵刊编辑部老师以及外审专家对我们论文提出的宝贵建议!这些宝贵建议对我们的论文写作与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贵刊编辑部老师以及外审专家的建议与指导,我们进行了认真修改,具体如下:
1.笔者非常同意贵刊编辑部老师和专家的观点,也认为应该对文献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予以适当阐释,因此在“文献回顾方法”部分对文献检索词予以了解释与说明,以增加文献检索词之间的逻辑性与相关性。
2.在“文献回顾方法”部分,对论文是如何得到“初步分类”所含的内容(直接正向关系、直接负向关系、调节变量的引入和中间变量的引入)进行了阐述,并对最终是如何确定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与梳理的程序进行了表述,使论文的研究设计更具完整性、连贯性。
3.根据贵刊编辑部老师和外审专家的指导,在“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关系研究概述”部分增加了一些“学术史”的元素,使得论文在时间线索的牵引下更有立体感,也能更为清晰地呈现研究主题的学术演进脉络。非常感谢贵刊编辑部老师和外审专家的指导!
4.修改之处均已用红色字体标出,并按照贵刊近期刊发文献和投稿指南通修了全文格式,以保证全文格式的规范、统一。
5.为体现研究的前沿性和论文相关部分的紧密性,笔者对论文题目以及第四部分的标题进行了微调,请老师们和专家们定夺妥否。非常感谢!
6.对全文文字表述进行了认真推敲与仔细斟酌。
具体请见上传的修改稿件。
再次感谢贵刊编辑部老师和外审专家的宝贵建议!非常希望能从编辑部老师和专家那里获得更多的指导!
“跨学科科研合作——科研生产力”为主线、“跨学科科研合作——调节变量(中介变量)——科研生产力”这句话中的连接线为何是破折号?
请作者结合首轮外审意见和两轮编辑意见继续修改,并附上详细的修回说明或回应。
目前来看,文章细节问题很多,请作者端正态度,继续修改完善,并珍惜修改机会。论文写作不要想当然,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非常感谢贵刊编辑部老师以及外审专家对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已经认真思考,并参照审稿意见对论文内容进行了相应修改,修改处已标蓝。下面对审稿人及编辑部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逐条回复:
对同行评议意见1的回应:
1. 在第二部分开头,对文献检索词予以了解释与说明,以增加文献检索词之间的逻辑性与相关性。[如前所述,由于跨学科科研合作是包含多学科科研合作、复杂学科科研合作、交叉学科科研合作以及横断学科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概念,而科研生产力涵盖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能力。]
2. 在第二部分,对论文是如何得到“初步分类”所含的内容(直接正向关系、直接负向关系、调节变量的引入和中间变量的引入)进行了阐述,并对最终是如何确定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与梳理的程序进行了表述,使论文的研究设计更具完整性、连贯性。[三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独立编码,具体流程如下:第一,鉴于三名研究人员均已对25篇文献进行了全文阅读,因此编码工作始于由三名研究人员充分沟通交流后确定的编码初始类目(如图1);第二,对于每个类目,在文献中有所提及输入1,否则输入0;第三,针对不同编码结果,三名研究人员进行仔细检查,并展开讨论,最终对编码类目达成共识,即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存在直接关系(包括直接正向与负向关系)、两者关系中存在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为判定三名研究人员之间的分析信度,本文利用Holsti提出的信度计算公式[13],对三名研究人员之间的交互判别信度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各个类目的研究人员交互判别信度均在0.80以上。另外,本文的编码类目均基于25篇文献,编码过程严格遵循编码程序,且编码工具得到了三名研究人员的一致认可,认为其能够全面捕捉到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中的文献编码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对同行评议意见2的回应:
1. 非常感谢外审专家的意见,在论文的第三部分开头,增加了“学术史”的元素,且在论文第三部分文献梳理过程中也增加了相应的时间线。[从文献所涉及的编码类目潜在演进脉络来看,2018年之前,学者们更多侧重探讨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之间的直接关系,论证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会助推或抑制科研生产力的发展;尽管早在2007年有学者引入两者关系中的调节变量,但对两者关系中的调节变量进行系统研究始于2018年,论证组织、环境等情境下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对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存在不同;与调节变量的引入类似,虽然有学者在2013年在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中尝试引入中介变量,但学者们于2018年开始才对两者关系中的中介变量进行深入研究,关注的焦点由大学科研生产力能否从跨学科科研合作中受益,转移到通过何种方式与手段受益,试图打开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之间关系的“黑箱”,探讨“黑箱”内部的作用机理与规律。因此,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理论框架呈现出以“跨学科科研合作-科研生产力”为主线、“跨学科科研合作-调节变量(中介变量)-科研生产力”为支线的特征。]
对编辑部老师意见的回应:
1. 在第三部分开头部分,增加了学术史的梳理,且在第三部分相应地方也增加了相应的时间线。
2. 将摘要扩充为518字。
3. 按照贵刊近期刊发文献和投稿指南通修了全文格式,以保证全文格式的规范、统一。
4. 对论文的结构框架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对第二部分的标题进行了修改完善。
5. 对通篇语言表述进一步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6. 根据编辑部老师的指导意见,修改了文章的题目,且对文中涉及到文章题目的措辞也进行了修改完善。
7. “跨学科科研合作-科研生产力”为主线、“跨学科科研合作-调节变量(中介变量)-科研生产力”这句话中的连接线已经改正。
具体请见上传的修改稿件。
同行评议1二审意见
根据上次审稿意见进行了修改,比较到位,可以刊用。
审稿结论:可刊用。
编辑部定稿会终审意见
会审意见:
1.标题删掉冒号前面的文字;
2.按照我刊看要求精炼并规范文本,包括图表。
审稿结论:修改后录用。
作者修回说明
尊敬的编辑部老师:
非常感谢贵刊编辑部老师对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按照终审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以前修改的标蓝,这次修改的标红)。下面对编辑部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逐条回复:
1. 根据编辑部老师的指导意见,删除了中英文标题冒号前面的文字。
2. 按照贵刊要求精炼并规范了文本,对图表进行了规范,特别是对图5(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两者关系中的中介变量概览)中的图进行了完善,使之各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清晰。
3. 对通篇语言表述进一步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具体请见上传的修改稿件。
再次感谢贵刊编辑部老师的宝贵意见!
文字编排:张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