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向2030的中国健康城市

张馨月 城PLUS 2021-10-11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过去,为了应对阶段性城市发展问题,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于1989年正式启动了创建卫生城市运动的工作,使中国城市的卫生条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上世纪80年代末,西太平洋区域的部分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率先行动加入了健康城市的行列。我国的苏州市也是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简称WPRO)健康城市联盟(Alliancefor Healthy Cities)的创始会员之一。


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始终保持着密切合作:



从1994年开始,中国卫生部与世卫组织将卫生城市运动纳入国际健康城市运动中,在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嘉定区率先开展了健康城市项目试点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到世界性的健康城市规划行动当中。


近年来,中国健康城市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


来源:王兰《健康城市与区域研究推进与热点》报告内容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论坛


什么是健康城市?


2016 年,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将健康城市定义为:



深圳湾街心花园
图源:谷德设计网



城市和社区

是实现健康城市的关键场所


为加强健康城市的国际经验交流,WHO与中国卫生部、卫计委多次召开健康城市国际市长论坛,提升城市领导相关认识,交流中外经验。


2016年,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的议程中就“通过健康促进工作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3个领域的重点健康促进行动,其中第二条的“改善城市健康,支持创建健康的城市和社区”就再次重申了城市对健康和福祉的重要贡献,讨论内容涉及了“健康城市运动”的加强和扩展、公共卫生政策与城市政策的协同、提高公民地位和增强社区的参与。会议还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上海健康促进宣言》,城市和社区在文件中占据了重要篇幅:



“人们每天生活、工作、休闲和购物的场所与健康息息相关,健康是任何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标志之一,健康城市对全体居民而言更包容、更安全、更有活力。我们必须与城市市长一起解决包括快速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全球人口流动、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和贫困、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将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健康服务问题。”


宣言承诺:


“优先实施能够为健康、福祉和其他城市政策创造共同利益的政策,充分利用社会创新和交互式技术;支持城市改善公平和社会包容,通过加强社区参与提高社区不同人群的知识和技能;以人民健康和社区和谐为核心,重新调整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方向,实现公平最大化。”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

—— 健康中国 2030


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和2大战略目标: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安顺虹山湖市民公园
图源:谷德设计网


《纲要》中对城乡环境、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等涉及规划领域的内容做出了指示:


  •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城镇地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 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

  •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依托现有机构,建设一批引领国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医学中心,建设一批区域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加强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到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

  • 促进健康老龄化,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让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 维护残疾人健康,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

  • 建设健康环境,编制实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

  • 推动健康科技创新,依托现有基地和机构,完善医学研究科研基地布局。


释放城市力量

共筑健康中国


2018年,清华大学与《柳叶刀》杂志联合发布了特邀主题报告《城市健康: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该报告由清华大学主导,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联合国大学全球环境健康研究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个机构和高校参与,共45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委员会耗时2年完成;编写委员会由医学、环境、生态、城市规划、公共安全、社会传媒等领域国内外一流学者组成。


 

报告对中国的城市正面临着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众多健康挑战做出了归纳。这些挑战侵蚀了城市给居民带来的健康红利,并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

 

报告指出“大量证据表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不足是造成中国许多城市健康问题的根源,包括由职住分离带来的风险、对步行不友好的环境造成的交通事故,以及增加的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


SKY-RAIL社区活动公园,图源:谷德设计网


报告提出:


在“全球建设健康城市的众多实践中,最重要的是对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关注,包括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混合土地利用和步行友好型设计”。

 

中国的城市已采取诸多行动来应对所面临的健康挑战,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的宜居性,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推动医疗保健的普及,尝试城市健康管理的新方法。这些行动都明显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

 

报告建议采用一个系统的方法——建设健康城市,来应对城市健康挑战的复杂性[2] 。尤其是统合各种分散的管理措施,加强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因子的综合管理、提高部门协作度、公众参与度与主动性。

 

报告指出,城市是中国独特的政府治理体系下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新的全面健康政策的最佳主体。尤其是在管理权、资源调配和跨部门合作方面:“显然只有市级政府才拥有实现新的健康政策所需要的政治权利、经济和人力资源以及体制结构。”

 

报告还展望到:


“40年前,因为‘赤脚医生’和村卫生所等创新健康措施的实施,中国提高了数亿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低成本健康的典范。如今,中国发展健康城市并创造世界首个生态文明的目标,是在全球为实现可持续目标而空前努力的背景下提出的,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和颠覆性的全球健康思想。”


贵州安顺虹山湖市民公园
图源:谷德设计网

…… 

相关阅读:

绿地修复:谁会爱上没有绿色的城市?


大伦敦环境战略:要做最绿色的全球城市!


西丽枢纽,深圳引擎!


深圳2050:面向未来,主动预警6个危机!


深圳城市规划馆观展指南:深圳就是生命力!




作者 | 张馨月
中规院深圳分院粤港澳研究中心-拓展中心

作者简介:英国建筑联盟学院本科生(AADip.),英国皇家注册建筑师(ARB),英国皇家建筑协会会员(RIBA)。曾于伦敦、香港、温哥华和东京从事建筑、艺术、城市研究和公众学术交流的工作。

注释:
[1]孔宪法.由健康城市运动反思地方发展愿景及都市规划专业[J].城市发展研究,2005(02):6.
[2]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健康城市: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中译本正式发布” 最后编辑时间 (2018年9月20日).  访问于2020年8月31日. http://www.cess.tsinghua.edu.cn/publish/ess/7760/2018/20180920195651712104372/20180920195651712104372_.html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