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药咖访谈 | 引领再生医学 重塑健康人生 ——访艾尔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嘉显博士

药学进展 药学进展 2022-06-15


编者按

    再生医学(regenerative medicine)是一种综合应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开发用于替代、修复、重建或再生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理论和技术的新型学科和前沿交叉领域,其旨在给病人带来治愈效果。鉴于再生医学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国内外皆给予它高度的重视。

然而,再生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并不被世人普遍所知。为了扩大再生医学的受众面,加深对这一前沿技术的了解,《药学进展》编辑部带领CPU-ap访谈者团队走访南京艾尔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并有幸采访了CEO王嘉显博士。



专家介绍

王嘉显

南京艾尔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香港大学再生医学博士,美国纽约大学西奈山医院访问学者,兼任国家卫计委特聘研究员,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难治疾病iPS库首席科学家。


王嘉显博士是香港大学再生医学博士,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难治疾病iPS库首席科学家,专注于心脏再生领域,多次参与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发表SCI文章多篇。


此次我们走访的南京艾尔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利用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进行心肌、肝脏、神经等组织器官再生应用的生物科技公司。依托该核心技术,艾尔普再生医学致力引领细胞治疗的前沿方向,促进再生医学的临床转化,解决目前临床无法治疗的退行性及功能损伤性疾病,重塑人体健康。



iPSC(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即诱导多能干细胞,于2006年被日本京都大学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学术杂志《细胞》上率先报道。iPSC技术是指通过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将终末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在细胞替代性治疗、新药筛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等临床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与经典的胚胎干细胞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不同,iPSC技术不使用胚胎细胞或卵细胞,而是利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制备专有的干细胞,不但排除了伦理学问题,还大大降低了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在采访过程中,王博士用生动的例子向我们进一步解释了iPSC技术,让我们了解到它的发展对患者、对时代的意义。同时,王嘉显博士还分享了其关于创业的经历和经验以及公司关于理想人才的标准,令我们感悟颇深。本次访谈内容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


王嘉显博士接受采访

访谈实录

Q | 王博士您好!我们了解到艾尔普是一家研究干细胞再生的研究机构,其实很多人对再生医学还很陌生,您能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吗?

A | 人类的疾病里有两种,一种是像肿瘤这样,因为某些细胞的异常增生而造成的疾病,另外一种是因为器官功能的衰竭。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这种由于器官老化的疾病是无法治疗的,因为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没有治疗的手段,所以人们就认为这是自己正常的衰老,只能听天由命。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慢慢有了干细胞技术以及基于干细胞的分化技术,这使得再生医学的概念出现。随着科学家可以在体外逐步地由小批量到大批量,由未成熟到成熟,由不精准到精准地造出组织和器官,这使得再生医学成为了可能。而面对人体器官的提前衰老、病变导致的功能不全,用人工体外的干细胞制作的组织或器官进行替代去再生出它的功能,这就是再生医学。


比如在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膝关节炎,因为磨损的膝关节不能自己再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市面上就有公司用MSC(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膝关节创面的再生治疗。而艾尔普主要做的是基于iPSC的再生,iPSC功能上等同于胚胎干细胞,这就能再生出一些人体自然情况下完全不能再生的东西,比如人的神经,心脏。这就使得以前不能治疗的疾病有了治疗方法。国际上已经有用iPSC的技术治疗因视神经的萎缩造成的视网膜衰竭的先例。2014年日本在体外再生出RPE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填充视网膜,使患者重见光明。



访谈实录

Q | 您曾经有做过心脏科临床医生的经历,请问您觉得跟以往的那段职场经历相比,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又是什么使您发生了这样的改变?

A | 我从09年开始做心脏科医生,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份稳定且收入丰厚的职业,也正是因为我作为一线的大夫我才知道什么是患者的真正需求,什么是市场真正的痛点。比如来了100个患者,20个是心衰的,其他80个被治愈之后就安安心心回家了,可唯独这20个心衰的患者是没有办法去治愈的。长此以往,会让医生也觉得有一种无力感,所以我想去给他们找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就决定去国外学这个技术,再加上这件事一定要做下去,就只能选择离开医院这个平台。


改变在于相比于医院稳定、风险低的工作,自己创业就属于不稳定,高风险,可能有上顿没下顿。但是我认为这些都不太重要,因为当目标明确的时候,只会选择一种能把目标做成的方式,我认为就是我现在的这个方式。



访谈实录

Q | 公司前期科研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融资,您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过哪些困难的挑战?

A | 融资过程遇到了很多挑战,因为我们之前都是做一线的,与融资完全没有打过交道,但是融资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门必修课,而且不论是对于初创企业还是大公司来说都是常态,是永远都要做的,就像每个人每天都要有三餐,只有在顺利融资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说我要去实现我的人生理想。
困难就在于再生医学本身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对很多投资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其实融资与投资很大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信心,融资说到底融的不是钱是信心,但对于一个新的领域就会缺乏信心。所以我们作为整个这个行业的引领者,就要去帮助行业的上下游,包括医院、合作院校、政府的监管方面、投资机构去认识、了解这个领域,这个过程就要去反复交流沟通,慢慢增加彼此的信心,当信心达到一定程度,这个融资自然而然就达成了。所以赢得投资人对这个全新领域的信心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访谈实录

Q | 我们都知道只要是科研就一定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再生医学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前期研发投入非常大的行业,那么如果再生心肌细胞的技术真的成熟了,综合来看,在价格方面会有怎样的考虑?

A | 价格方面我们现在还没有考虑过,但我认为有两个原则。首先我们定的价格一定要能覆盖住我们的成本,因为任何一家企业做出任何一个产品都是要用产品本身的价值获得的回报来继续支撑企业前进去研发更多的产品。第二我们作为在国内的研发再生医学的一个公司,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能够帮到更多的患者,所以我们一定会提供患者能够支付得起的产品。



访谈实录

Q | 您作为CEO,可以分享一下公司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吗?

A | 我觉得企业的文化通常是企业的老板所决定的。我希望艾尔普能成为一家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司。我们在管理上偏向于开放,更注重个人价值,愿意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激发大家的生产力。因为再生医学在国内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很多院校都没有这个专业,所以一方面我们会在国外招一些这个领域的顶尖级人才,另一方面我们会为我们的核心员工提供充电的机会,送他们到香港大学或澳门大学去进修博士学位。


艾尔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管线


访谈实录

Q |目前,欧洲、美国、日本均建立了由国家牵头,企业运营管理的iPSC细胞库和研究所,相比之下我们起步比较晚,但是目前已经由国家卫健委和科技部牵头,建立了由南京艾尔普再生医学有限公司运营的中国难治疾病iPS细胞模型库。请问,我们在这个领域和西方还有多大差距,还有哪些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A | 首先我觉得起步晚就是一个和国外的差距了,这个也与国内的人才培养,储备周期晚于国外是有关系的。但是我们公司在技术上一直与美国和日本的顶尖实验室保持同步,所以我觉得我们只是在进度上比他们慢。除了自身技术方面的差距,还有一个就是细胞库的应用环境。每建立一个细胞库都有它应用的上下游,而国内应用上下游的环境还没有成熟。相比之下国外的细胞库已经成熟了,所以他们应用的上下游企业也开始变多。但长期来看我觉得建立细胞库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国家目前缺乏孤儿药的开发,这是一个特别大的空缺,但是对于罕见病的研究我们是一定要去做的。



访谈实录

Q |您对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A | 我认为自律很重要。曾经一位对我影响很大的老师对我说过一段话,他说人生要想成功,有三点就足够了,第一是‘smart’,第二是‘driven’,我认为这个词很精准,三是‘discipline’,就是自律。有了这三点,人一定成功。我做什么事情就会拿这三点来审视自己,古人说得好“君子慎独”。而且我给你们的建议就是把每一步做到最好。我们在遴选人才的时候,同样一个大学的学生我们会看GPA(平均学分绩点),GPA 2.8和3.6的人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表现。所以你们上大学每一步都要把目标定高,不要因为上了大学觉得终于自由了,就放松了,其实你的GPA就反映出了你的自律程度,时刻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在采访过程中,王博士平易近人的态度逐渐消减了我们团队成员的紧张与局促。


在这短短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王博士对再生医学侃侃而谈,不仅让我们深度认识了iPSC这门新技术,更让我们看到了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尽管再生医学在国内刚刚兴起,未来还会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相信,因为有艾尔普这样与国际接轨的新锐企业的存在,再生医学定会为国内患者带来更多福音,他们胸有成竹的姿态也让我们对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在问及给大学生职业规划建议时,王博士耐心地教导我们要有韧性,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就像一位学长对学弟学妹传授过来人经验,让我们收获满满。

-END-

采访丨骆泽鑫,钱静静,刘元江

      陈聪琳,倪傲挺,冯源

撰稿丨陈聪琳,王苑琳

排版与校对丨范香成

指导老师丨杨臻峥

CPUap访谈者团队/《药学进展》新媒体团队

关于药学进展

《药学进展》杂志是由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月刊,80页,全彩印刷。刊物以反映药学科研领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势为宗旨,以综述、评述、行业发展报告为特色,以药学学科进展、技术进展、新药研发各环节技术信息为重点,是一本专注于医药科技前沿与产业动态的专业媒体。

《药学进展》注重内容策划、加强组稿约稿、深度挖掘、分析药学信息资源、在药学学科进展、科研思路方法、靶点机制探讨、新药研发报告、临床用药分析、国际医药前沿等方面初具特色;特别是医药信息内容以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合,更加突出前瞻性、权威性、时效性、新颖性、系统性、实战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刊物篇均下载率连续三年蝉联我国医药期刊榜首,复合影响因子0.760,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药学进展》编委会由国家重大专项化学药总师陈凯先院士担任主编,编委新药研发技术链政府监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临床医院、CRO、由金融资本及知识产权相关机构百余位极具影响力的专家组成。

《药学进展》编辑部官网:www.cpupps.cn;邮箱:yxjz@163.com;电话:025-83271227。欢迎投稿、订阅!

● 想回顾《药学进展》编委会主办和协办过的精彩活动吗?请戳这里!

→【药闻大家谈】“药学服务模式创新与未来药师价值体现高端论坛”隆重开幕


→ 由《药学进展》编委会主办的侨界生物医药精英人才“赋能之旅”取得圆满成功!


→ 钟山峰会|11个创新项目+10家专业机构的相见恨晚


→ 《药学进展》编委聚首港城,助力连云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未来!


→ 2018年首届“钟山峰会”在宁召开,院士领衔药界精英齐聚江北新区,《药学进展》编委汇智金陵,为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 群英荟萃:《药学进展》编委会暨“第四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精彩回顾(I)

→ 群英荟萃:《药学进展》编委会暨“第四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精彩回顾(Ⅱ)

→ 群英荟萃:《药学进展》编委会暨“第四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精彩回顾(III)


→ 双创响江苏,献礼十九大  |“健康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大赛隆重召开


→ 盛邀 | 2017第二届创新药物研发与应用大会  热忱欢迎您参会!


→ 由《药学进展》编委会协办的第三届“基因治疗产业发展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 创新创业,集群发展 ——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新方向


→ 孤儿药的忧伤与曙光- 第三届中国孤儿药研发论坛精彩回顾(I)

→ 孤儿药投资进行曲—第三届中国孤儿药研发论坛精彩回顾II

→ 孤儿药研发多方协奏曲—第三届中国孤儿药研发论坛精彩回顾III


 放眼国际,聚焦创新|2017中国医药研发创新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优秀项目、金融资本、产业平台精准对接——“2017 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与投资洽谈会”在苏举办


→ 智汇江苏,共创未来:“大院大所江苏行”生物医药专题推介会精彩回顾(Ⅰ)

→ 智汇江苏,共创未来:“大院大所江苏行”之走进南京生物医药谷暨创药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与投融资高峰论坛精彩回顾(II)


→ 年会巡礼:《药学进展》编委会暨“第三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精彩回顾(Ⅰ)

年会巡礼:《药学进展》编委会暨“第三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精彩回顾(Ⅱ)

年会巡礼:《药学进展》编委会暨“第三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精彩回顾(Ⅲ)

年会巡礼:《药学进展》编委会暨“第三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精彩回顾(IV)


精准医疗时代,还需精准研发——《药学进展》-复星医药第二届专题学术研讨会纪实


国际仿制药发展前沿与一致性评价关键技术高峰论坛隆重开幕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