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长乐塬杯”海内外征联大赛 4月30日截至
本公众号以传播中华楹联的大美为主,兼顾诗词、书法等。谢谢你的关注!
重要链接:
复工复产全国第一征:
宝鸡市“长乐塬杯”海内外征联大赛启事
宝鸡市金台区长乐塬工业遗址(申新纱厂旧址)是中国民族工业精神的圣地,是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承载地。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陇海铁路以北,毗邻宝鸡市行政中心。完整保存了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窑洞工厂以及申新纱厂办公楼、乐农别墅、薄壳车间等4处历史遗迹,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产,见证了民族企业家实业救国的历史,也是中国工合运动主要发源地之一。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工业遗产、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际主义教育基地等。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时代主旋律,讴歌忠于祖国、不屈不挠、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西迁精神”,宣传推介长乐塬申新纱厂旧址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保护成果,加快全区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特举办“长乐塬杯”海内外征联大赛,现面向全国及海内外楹联爱好者征集楹联作品。届时将从应征作品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作品,结集成册,同时邀请全国知名书法家书写并镌刻制碑,竖立在文化长廊陈列。
一、大赛组织
主办单位:宝鸡市金台区文化和旅游局
宝鸡市长乐塬片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宝鸡市楹联学会
金台区楹联学会
由主办、承办单位和相关专家组成宝鸡市“长乐塬杯”海内外征联大赛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宝鸡市金台区楹联学会。
二、征集内容
长乐塬工业遗址(申新纱厂旧址)综合联及4处遗址联。相关介绍资料附后,亦可网上查阅获取。
三、作品要求
1、综合联,字数不限;4处遗址联,单比限21言以内(包括21言);
2、每位作者限投5副,一次性投稿;
3、作品应符合《联律通则》,意境贴题,新、旧声均可,同一作品中不得混用,用典须标注、集句须注明出处;
4、应征作品必须原创,不得抄袭、文责自负。如发现抄袭即取消参赛资格并公开曝光。
四、奖项设置
本次征联设:
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二等奖5名,各奖2000元;
三等奖10名,各奖1000元;
优秀奖50名,各奖200元。
同一作者,奖项可兼得。获奖作者均颁发获奖证书。
五、征稿评审
自启事发布之日,至2020年4月30日截至。征稿截止后,将采取全程匿名方式,聘请国内联界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初评、复评和终评工作。经网络公示后,5月31日前发布获奖结果。
六、投稿事项
1、一律使用电子邮箱投稿,邮箱地址:clyzlds@163.com
2、邮件主题请统一标明“长乐塬杯”海内外征联大赛,直接粘贴作品,请勿附件发送。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3、本次征联大赛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举办方对参赛获奖作品(一二三等及优秀奖)有出版、发表、使用等权利,不另付稿酬,作者享有作品署名权。投稿即视作认同。
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组委会。
征联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 | 赵小平 |
联系电话: | 0917-3153936 13325371016 |
长乐塬工业遗址联系人: | 张晶 |
联系电话: | 13659173601 |
微信公众号: |
|
宝鸡市“长乐塬杯”海内外征联大赛组委会
2020年2月25日
附1:
长乐塬的瑰宝---四处主要遗址
窑洞工厂----中国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
1940年1月—1941年2月28日修建的24孔青砖箍砌窑洞工厂。窑洞总长度达1.75公里,为了抵御日军的轰炸,申新纱厂利用厂区的地理特征,修建窑洞工厂,将机器置于窑洞之中,坚持生产,提供军需、民用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战。被著名文学家林语堂称之为“中国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
申新纱厂办公楼----中西合璧的装修风格堪称时代建筑的典范
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王秉忱设计,1942年1月破土修建,1943年4月14日竣工。此建筑采用中国传统风格的八角窗点缀,落地玻璃窗,所有地面木地板铺设,装修精致。为庆贺办公大楼落成,著名书法家吴稚晖所书“福新申新大楼”,后被做成黑底红字匾额,挂在楼上入口处。
薄壳车间----从蛋壳上汲取力学原理的苏式建筑
上世纪50年代参照苏联援建图纸修建而成的薄壳车间,是采用拱形屋顶设计,跨度大且无梁相连。薄壳车间运用了蛋壳结构原理,利用曲面的薄壁抵消外力作用,具有用料少、跨度大、坚固耐用的特点。正是由于这种结构设计,车间至今完好无损,目前在国内尚属罕见。
乐农别墅----一份见证民族工业史的生日礼物
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王秉忱设计,始建于1943年2月,同年8月3日落成。在申新职工住宅中,乐农别墅是最具民国风格的一幢建筑。这是当时宝鸡申新纱厂总经理李国伟送给岳父荣德生的69岁生日礼物,因荣德生号乐农居士,“乐农别墅”因此得名。它记录了抗战时期申新纱厂西迁的历史,也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附2:
长乐塬工业遗址公园
长乐塬工业遗址是民族工业精神的圣地,是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承载地。遗址毗邻市行政中心,区域内现存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窑洞工厂、申新纱厂办公楼、薄壳车间、乐农别墅等4处历史遗迹,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产,也是中国工合运动重要发源地之一。
这里古称陈仓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1938年10月,远在湖北汉口申新第四纺织公司、福新第五面粉厂,为避日寇铁蹄践踏,保存工业实力,支持长期抗战,沿陇海铁路西行到宝鸡斗鸡台,创造了战时工业的奇迹。
宝鸡申新纱厂旧址,现存抗战时期及后期修建的窑洞车间、申福新办公大楼、乐农别墅、薄壳车间等历史遗迹,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现已被列为首批国家工业遗产、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基地等,在海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由于“淞沪会战”的进行,位于上海的2000多家工业企业只迁出154家,其余均遭日军摧毁和掠夺,全国经济近乎瘫痪,国民政府意识到实业对持久抗战的重要意义,因而对“迁厂运动”抓得很紧。“武汉会战”期间,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受共产党的影响,成功地动员了武汉21家企业西迁到陕西,其中以荣氏申新纺织厂和福新面粉厂为代表的15家企业落脚宝鸡,开辟了宝鸡近代工业发展的新纪元,并以此开创了西北地区首个工业园区——秦宝十里铺工业区,奠定了宝鸡成为西部工业重镇的基础。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抗)战前的西北工厂仅有19家,仅占全国工厂数量的0.48%;资本305.2万元,占全国0.82%,工人5787人,占全国1.26%。民国陕西省银行《陇海铁路潼宝段沿线经济调査》公布:“据二十三年(即1934年)的调查,宝鸡城内商号仅百数十家”。宝鸡几乎没有近代工业。西北工业的落后程度,正如斯诺《西行漫记》中形象描述的那样:“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绥远各省的工业总投资,还低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一个装配线上的工厂。”
申新纱厂来历:荣氏家族1919年在汉口创建的福新面粉厂和1921年创建的申新纱厂已达百年,1938年10月搬迁至宝鸡已超过80年。申新纱厂带到宝鸡一台3000千瓦/时的发电机组、2万纱锭、400台布机等纺织漂染全套设备、2组面粉机。这些企业到宝鸡后,建厂之初面临资金、土地、电力、燃料、建筑材料、工人等各方面资源的短缺与匮乏。
北方地广人稀,人均占地多,但由于气候与南方相比较干燥,出产不高,但也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卖掉自己的土地。西迁企业要征地建厂,减少了耕地面积,助长了地价飙升。满心烦恼的农户一张状纸投给县长王奉瑞,表示不能让申新征地。王奉瑞回复说,抗战时期是非常时期,工厂是奉最高当局命令迁来的,征地就是服从抗战,工厂是买地,不是抢地,所以劝农户们让工厂验地契量地皮。即便如此,申新也经常遇到农户漫天要价,以少充多等情况,征地过程困难重重。即使如此,由于工作抓得紧,政府又大力支持,到1938年12月,计划中的400亩土地已经征来395.6亩。
申新着手建设厂房,但是宝鸡这里没有水文专家,厂地里没有水,连基建都无法进行。工程师龚一鸥转悠在厂址周围的山头塬坡上,又顺着雨水常年冲刷出来的山谷找,然后命人在谷底掏井居然掏出了水。后又在规划设定的电厂原动部附近挖了一口井,也出水了。这两口深水井挖好后,又在渭河滩地上打了几口井,使工厂的生活用水也有了来源。
因为征地,申新和周围农户的关系趋于紧张,加上南北两地气候、生活习惯、语言都有差异,因而工农矛盾更大。快过年了,瞿冠英便安排家眷女人们去学当地农户家做的“肉臊子”,通过多种生活上往来适应宝鸡的环境,融入西北人的生活。
申新要修建厂房,需要大批基本材料,宝鸡当地却无法供应。水泥和钢材属于重要的国防物资,在大后方特别紧缺。连建材中最普通的青砖、青瓦和石灰也很紧缺,宝鸡的小砖瓦窑、石灰窑产量太低,无法满足需要,大部分的青砖、青瓦从西安、咸阳用火车拉来,石灰从耀县购买;五金杂件和耐火砖在河南境内找到一些,还从郑州和洛阳搜购到200桶水泥,都集中在潼关东门外的阌底镇。因战局不稳,运输车辆极少,陕西省海关又快成立,进出口要加税,有些物资还不允许进口,采买人员急切想把这些物资赶快运回宝鸡,但是通过阌底镇和潼关的陇海铁路及公路都距黄河不远,河对岸的日军把这里定为封锁线,稍有动静就对这里炮击,所以过潼关的“闯关车”只能趁夜里加速硬闯。申新为了把这批物资运回宝鸡,另辟蹊径,但公路关卡又被封锁,运输过程中因为对水泥的监管加强,被扣押不说还受到罚款。去河南采买困难太多,又辗转从重庆购买。重庆运输条件也很艰难,得顺嘉临江到阆中后,经由汽车运输,从川陕路翻跃秦岭到宝鸡。
建厂复工后,工业燃料——煤炭的供给成为所有工厂的一道难题,陕西产煤区分布在渭北高原,煤窑的生产和运输条件十分落后,根本不能满足工厂所需。连运输煤炭的陇海铁路自身都有断煤危险,许多工厂根本无煤可用,申新不能停工,没有煤炭供应的时候,便从秦岭的山民手里买来大量的木柴和木炭,用煤炭、木柴和木炭和在一起烧,但这也只能解一时之急。无可奈何之下申新自己办煤场,后因对外运输条件实在困难,不得已关闭。为存煤运煤,在富平、耀县设立煤办。煤在市场上紧俏,转手就来钱,申新是大厂,运煤的车辆往来铁路线上,经常遭到武装人员的抢劫。从复工起到宝鸡解放前,煤炭供应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各种压力夹缝中申新只有想尽办法寻煤。
建厂之初,纱厂需要女工,面粉厂又未开工,男工暂时用不上,申新又遇到招工难,西北风气未开,女子早早就定了亲,等着嫁到婆家去,根本不出门做工。工厂又着手从难民中招工,无论有无纺织经验,多多益善。他们从西安到咸阳又到渭南招工,三个月也招不到几个。后又到郑州、洛阳、汉中招工,李国伟甚至在重庆招收20余名女工,带到宝鸡。招收女工太难,迫使申新改变招工规则,按照国府制订的《工厂法》,在宝鸡当地试招童工200名,要求年龄14-18岁之间,改变了原来只招年轻女工的习惯,逐渐使用男工值车,但招收男工仍有困难。
1939年8月9日,在缺乏动力的情况下,申新利用汽车引擎、煤气发生炉和借来的锅炉作为动力,在建好的14间平房中开动了2000纱锭进行试生产。在自备发电厂建成前,为满足生产需要,1940年1月租借陇海铁路局“404号机车”头进行改装,作为动力扩大生产,又增加了4000纱锭的生产量。1940年1月5日,申新发电厂投产运行,标志着申新建厂复工的全面开始。
为加快建厂速度,总经理李国伟在厂务会议上向大家动员说:“在这紧急时刻,多增加一分生产就是多增加一分国力。”他还强调说“环视西北半壁,纱厂寥寥无几,无论前方将士,无论后方民众,均有赖吾等接济。所以我们应快速完成建厂任务,努力增加生产。”申新全面复工后逐步扩厂,建立了发电厂、机械厂、造纸厂、煤矿、陶瓷厂等工厂,配套建立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医院、邮局、银行等附属设施。截止到1945年,申新纱厂生产棉纱六万两千多吨,棉布四十三万多匹,大部分供应前方战场,福新面粉厂53%的面粉也作为供应军粮。(因资料缺失,申新其它工厂生产数据无法逐年统计汇总)但1944年宏文造纸厂生产纸张5300令,申新铁工厂生产铸铁170吨。除修配纺织机械和面粉机、电机配件外,至1949年近十年的时间里,还先后制造出纺纱机、自动换梭织布机、清花机、摇纱机、面粉机及造纸机等主要设备114台(套)。申新发电厂还于1941年架起通往县城的3.3千伏高压单电源配电网,向县城及秦宝工业区输送电力。至1943年申新纱厂在宝鸡安置了数千名职工就业,加上建立在重庆、成都、天水等地的工厂,则有近万名职工就业,使数万家属得以安置,过上较好的生活,使职工子女得以受到中小学初级教育。申新纺织厂是宝鸡近代发展轻工、机械制造、电力工业的起源地。
在西迁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到1941年时,宝鸡已经从一个只有六七千人的小县城发展成一个拥有200多家企业的工业城市,形成了以荣氏申新公司为代表的“秦宝十里铺工业区”,西迁企业奠定了宝鸡近代工业的发展基础。西北工业的发展,改善了中国工业长期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巩固了西北后方的局势。
申新纱厂是内迁企业的一个缩影,回顾申新建厂复工的历史。可以看到民族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土地、劳动力、建材、电力供应严重缺乏等困难,还得应对日军空袭的军事威胁。这些民族企业想尽千方百计,采取一切措施度过了抗战中最困难的时期,为军需民用生产了大量物资,为坚持持久抗战,争取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申福新办公楼
申福新办公楼1943年4月14日竣工,面积1470平方米,是著名建筑设计师王秉忱先生设计的。抗战期间建筑材料极度匮乏,地质气象资料无处寻觅,王秉忱就地取材,使用青砖和木材及少量水泥、钢材,修建出中西合璧又不失现代气派的办公楼。王秉忱还负责设计了乐农别墅及其它厂房、职员住宅等,取材于青砖与土坯,风格各异,生活功能俱全,尤其长乐塬的职员住宅区,是将中国传统园林同欧美园林的风格有机结合。申新当时专门设立基建科,园艺科等机构负责厂区规划和建设。
办公楼正门上方刻着的“福新申新大楼”六个大字,是当时民国流行美术字体。大楼带有地下防空室和地下金库。大门转角的青砖全部使用手工打磨出圆角,体现了当时战乱没有磨灭中的工匠精神,每个窗下还镶嵌敌机轰炸时逃生踩踏的砖块。大楼南立面用中国传统的八角窗点缀,三楼会议厅使用通体落地窗,房间内设有壁炉采暖,这是欧洲元素,全楼铺设木地板。这栋楼至今还是很多学建筑专业的大学生慕名前来参观临摹,撰写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
大楼前方这座江南园林风格的梅花形喷水池,是根据当时的历史照片复原的。在那个年代,见惯了黄土高坡的西北人,觉得这些都格外的新奇。
1940年9月2日,日机轰炸申新发电厂时未爆炸的250磅航空炸弹。炸弹空壳就放置在申新办公大楼二楼大厅前,警示全厂职员,同时作为日本侵华的铁证。
二、三楼办公。二楼主要是各业务部门办公场所,财务科的金库设在隐蔽的地下室内。三楼是总管理处、各厂厂长的办公室,还设有会客室、休息室。
相关人物介绍:
1、李国伟
李国伟(1893.9-1978.10)名中枢,字国伟,江苏无锡人。1915年毕业于唐山路矿学院土木工程系,曾任徐州铁路工程局测量员、副工程师。1916年与荣德生的长女荣慕蕴(1896.11-1981.8)结婚,1918年赴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任襄理,1921年创办汉口申新第四纺织厂后,任福新、申新两厂经理。
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国伟主持汉口的荣氏企业向西南、西北搬迁。1940年1月,李国伟修建了宝鸡申新的窑洞车间,万枚纱锭转入地下生产,被林语堂誉为“中国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
1941年6月,李国伟任“申四、福五、公益、建成、宝兴煤矿筹备处五公司总管理处”处长,统管西南、西北各企业。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创办宏文造纸厂、广州福新面粉厂、香港九龙纺织厂,租用芜湖面粉厂,继续发展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国伟担任武汉市人民代表,被中央政府委任为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后调任北京,担任了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委员会、全国工商联常会、湖北省工商联副主席、武汉市民建常委等职务。
2.章剑慧
章剑慧(1905-1995),江苏无锡人,李国伟的姨表兄弟,无锡荣氏工商中学毕业。1923年秋进入汉口申新四厂工作,从车间练习生当起,1930年晋升工程师,1934年升任汉口申新四厂厂长。抗战爆发后,协助李国伟组织工厂西迁。在武汉沦陷的前夜幸运脱险,辗转成都、重庆筹备建厂复工。
1939年1月,在他的主持下,申新重庆厂正式开工生产。1939年10月,从重庆来到宝鸡,受荣德生与李国伟的委托,继续办理西迁工厂的建厂复工。
1941年6月,任“申四、福五、公益、建成、宝兴煤矿筹备处五公司总管理处”副处长。抗战期间,他在西南、西北建起了20多座民族企业。1945年1月,任“申四、福五、公益、建成、宝兴煤矿筹备处五公司总管理处”西南管辖区区经理。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申新重庆厂章剑慧、厉无咎三次受邀参加毛泽东、周恩来会见工商界人士的座谈会。这些活动影响了申新高管人员的思想,促使他们接受并理解了共产党和平建国的方案。
全国解放后,章剑慧被任命为西南财经委员会委员,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纺织业联合会主席。
3.瞿冠英
瞿冠英(1904-1958),江苏靖江人。1927年秋进入汉口申新四厂工作,由练习生开始,逐步升任保全部主任、布厂工务副主任、厂营业部主任。1938年7月来宝鸡建厂,被称为申新在宝鸡“开天辟地第一人”。他与职工同甘共苦,以木炭炉、汽车引擎为设备,开动2000纱锭试生产;租用陇海铁路机车头发电,又开动4000枚纱锭投入生产,任宝鸡申新纱厂厂长。
1941年6月任“申四、福五、公益、建成、宝兴煤矿筹备处五公司总管理处”副处长,协助李国伟在宝鸡创办发电厂、机器厂、面粉厂、煤矿、陶瓷厂、造纸厂。1945年1月任申新、福新、宏文、建成、渝新五公司总管理处西北管辖区区经理;1951年11月,公私合营后,任新秦企业有限公司经理;宝鸡市工厂联合会会长、陕西省面粉同业公会理事长、西北纺织同业公会理事长;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4.龚一鸥
龚一鸥(1902.11-1996.9)江苏无锡人。读过上海大同大学文科、英语专科,后在浙江高等工业专科(今浙江大学)机电专业毕业。任汉口申新四厂外七部主任、福新面粉厂工务主任、副工程师;发电厂总工程师。
申新西迁宝鸡初期,为解决动力缺乏难题,龚一鸥研究汽车引擎与木炭机工作原理,向工人传授技术;改装利用陇海铁路机车头发电,加快了建厂复工的速度;承担了申新发电厂厂房设计和施工,他设计的发电厂厂房抵御了日军飞机的轰炸而屹立不倒。1945年1月,任申新、福新、宏文、建成、渝新五公司总管理处西北管辖区区副经理;总处设计组工程师兼天水面粉厂厂长。
宝鸡解放后,军管会高度评价了龚一鸥在申新迎接解放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他被推选为宝鸡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长期担任第一、二、三、四、五届陕西省政协委员;省、市民建常委级顾问及全国工商联中央执行委员;全国工商联顾问等职。
5、华迩英
华迩英(1898.10-1985.10)名荫相,江苏无锡人。毕业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大学机械工程科,毕业后在美国福特和派克汽车制造厂实习两年。回国后任汉口福新面粉厂主任技师。
1939年10月来宝鸡参加建厂复工,任申新纱厂副厂长兼福新面粉厂厂长。主持福新面粉厂复工时,正值日军飞机对宝鸡进行狂轰滥炸时期,面对日机炸毁炸残的设备,华迩英想方设法指导工人反复修理和拼装,并亲自动手安装不易装配的机器零部件。
1947年春,申新租用芜湖面粉厂以发展生产,华迩英前往接收,任厂长。
6、李统劼
李统劼(1908.5-1986.11)名李健,江苏无锡人,李国伟堂弟。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采冶工程科,后在美国盖莱钢铁厂、通用水泥厂实习;回国后先在龙烟铁矿炼铁厂任工务员,又在山东大学工科任教授;还在津浦、湘桂铁路担任过工程师。
1940年5月,被李国伟邀请到宝鸡主持开办申新铁工厂任厂长。1940年至1949年间,李统劼设计并带领工人制造工作母机102台,又制造出纺纱机、自动换梭织布机、清花机、摇纱机、面粉机、造纸机等设备114台(套)。
1948年6月,赴上海任宏文造纸厂副经理;1949年5月,任总处江苏管辖区区经理。
7、李启民
李启民(1912.11-2006.8),名李棐,江苏无锡人,李国伟堂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在京赣铁路工程局实习。
抗战前赴英国学习,专攻精纺工艺;抗战爆发后回国。1940年从重庆来宝鸡参加申新建厂复工,任申新纱厂工务主任,协助建筑工程师王秉忱督造窑洞车间。1941年11月,申新从上海建业营造公司接收窑洞车间工程后,由李启民负责后续工程建设。1947年李启民又主持了申新大礼堂兼电影院建筑工程。
1948年1月,被李国伟派往香港筹建九龙纺织厂,任厂长。
8、 王秉忱
王秉忱(1910 -1976),字克丹,浙江黄岩人。父亲王琎,是我国庚子赔款留美的第一批留学生。著名建筑师、中山陵设计人吕彦直与王琎是庚款留美的同学和朋友,吕彦直常到王琎家作客,在吕彦直的直接影响下,高中时期的王秉忱对建筑学产生浓厚兴趣。
1930年,王秉忱中学毕业后考上中央大学物理系。由于喜欢建筑设计,于1931年转入中央大学建筑系。
1935年,王秉忱从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留校任系主任刘福泰教授的助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秉忱随中央大学集体从南京搬迁到重庆。
1939年底,王秉忱接受申新公司总经理李国伟的邀请,离开中央大学建筑系,到宝鸡任申福新公司建筑工程师。
1942年,王秉忱与同在申福新公司的同事章映芬结婚。1943年,王秉忱和章映芬一同参加过罗家伦率领的国民政府西北工业考察团,为开发大西北去过甘肃、宁夏和青海。
1948年,王秉忱被公司派去筹建和设计广州面粉厂。
1950年,王秉忱被任命为武汉福新面粉厂代理厂长。
五十年代初,王秉忱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建筑处设计室副主任。
1954年,王秉忱被建工部审定为国家一等二级建筑师,后任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1952—1966年期间,王秉忱领导设计了中南建筑设计院承接的大部分民用建筑项目,其中包括湖北省委办公厅大楼、洪山礼堂、华中工学院图书馆、荣军疗养院、东湖宾馆、行吟阁、烈士陵园、华中师范学院主楼和图书馆、武汉市第二医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主楼、新华路体育场、武汉体育馆、郑州体育馆等。他亲自负责设计的还包括中南建筑设计院办公楼、东湖疗养院、武昌火车站、武汉剧院、武汉电视台等。
1949年7月14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司令员彭德怀在申福新大楼指挥扶眉战役后期作战。7月26日在乐农别墅住过一夜。彭德怀路过宝鸡时在申新乐农别墅小住过一段时间。
广场(发电厂、碑林)
发电厂:根据宝鸡县志记载,日军曾出动334架次飞机轰炸了宝鸡地区32次,申新成为重点轰炸目标。建成后的发电厂,经受日军多次的狂轰滥炸后屹立不倒。主要原因在于龚一鸥先生设计厂房时,从地基到墙体加大了建筑的保险系数,墙壁与屋面的厚度加大到正常建筑的三倍。屋面使用铁路钢轨代替钢筋密排,再用470桶水泥浇筑成整体。从国民政府申请了500桶水泥,经历了7个月时间才从重庆运到宝鸡期间多次被炸无奈后退。屋顶用黄沙堆积成土丘形状作掩护,再动员工人用麻绳编织成伪装网,把整个发电厂和厂房遮盖起来。原发电厂位置在申新办公楼西侧,现在我们看到的发电厂是模拟复建的,是园区的精神堡垒和标志性建筑之一,象征着希望和光明。1939年8月,申新在建好的14间平房里用木炭机和发动机结合组装成一台75匹马力的蒸汽机发电带动了2000纱锭生产。1940年1月,租借陇海铁路局“平汉404号机车”改装蒸汽机发电带动4000纱锭生产。1941年1月5日,3000千瓦透平发电机正式运转,申新退还“404”火车头,申新电厂建成。
碑林:此处结合地形高差特点建成了台阶式艺术装置,通过三组造型构成反映宝鸡工业发展的历程。
窑洞车间
(西迁工业历史展厅)。日机从运城起飞频发轰炸陕西,西安、咸阳和宝鸡是主要目标,1939年1月19日,日机首次轰炸宝鸡,炸死31个百姓,66人受伤;3月里又炸伤80人,进入10月,日机更为猖狂。县政府下令,动员老百姓挖防空洞和壕沟,以躲避空袭。
窑洞车间外景
面前的24孔砖砌窑洞,就是地下工厂窑洞车间。占地1万6千平方米,使用面积4800平方,是国内最大的抗战时期的地下工厂。
1940年,面对日益频繁的空袭,李国伟征询多方意见后,决定在斗鸡台陈仓峪下开挖窑洞,建设地下车间来抵御日军空袭。这个想法一提出,便得到了“工合”领导人路易·艾黎的肯定,他还建议修建窑洞车间可以参照斗鸡台隧道的地质资料进行施工。艾黎的建议坚定了李国伟修建窑洞车间的决心。
窑洞车间克服重重困难,于1941年2月28日竣工,历时一年零两个月,最长的达109米,在地下形成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网络,像一座地下城堡,整个窑洞长度达3.5华里。申新纱厂把全部前纺设备和一万两千枚纱锭安装在洞内,1941年4月19日,窑洞车间正式运转。窑洞车间建成后成功地抵御了日军多次空袭,万枚纱锭在地下生产亘古未有。1943年11月20日,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先生来此参观后,著书写到“这就是中国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但是新闻记者从未报道过。重庆及其周围有许多地下工厂,但没有一个在规模上超过申新的窑洞工厂!”申新的窑洞工厂体现了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到今天更具备了特殊的历史意义。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荣大伟来此参观后谈到:“我参观‘南京大屠杀’展览馆时心情非常沉重,参观窑洞车间时我感到精神振奋,看到了中国人的不屈精神!”
如今呈现的西迁工业历史展厅便是利用其中四孔窑洞进行展陈的,主题为“西迁!西迁!”。分别以:历史背景、企业西迁、申新纱厂和申新实业家四个章节来讲述这段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浴火岁月。
(历史背景)宝鸡,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1937年3月1日陇海铁路西通宝鸡,对宝鸡具有跨越时代的意义。
(企业西迁)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使中国沿海沿江地区的工业遭到严重摧残。1938年10月前后,工矿企业被迫向内地迁徙,史称“迁厂运动”。宝鸡一地就有15家内迁企业落户。同时,大批河南难民逃往宝鸡。让原本只有六、七千人的县城,到1943年时人口骤增到3万以上,截至1949年人口达到9万七千人(近十万人)。
我们看到的便是一节旧式列车车厢内部,车窗屏幕里面播放着江南树木葱笼的地平线与西北苍凉的黄土高坡,使人不由轻声吟咏老一辈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作《西去列车的窗口》:“呵,在这样的路上,这样的时候/在这一节车厢,这一个窗口......”
这些经过战火洗礼的西迁企业在工业荒原上建厂复工,开展实业救国。这批工厂以大机器生产为特征,有随迁来的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和数以千万计的工业资本,更主要的是带来了沿海沿江地区积累起来的丰富且先进的经营经验和管理技术。这批企业都是宝鸡非常缺乏的近代轻工业、机械制造业厂家。西迁企业在宝鸡工业发展历史上,发挥了近代工业主力军的作用,也奠定了宝鸡近代工业的基础。一批著名的文化人,如老舍、艾青、严辰、罗峰、茅盾等,无论北上还是南下,都要在宝鸡中转。茅盾路过宝鸡时,目睹了在宝鸡往来的投机商人,掮客熙熙攘攘的车辆,十分惊讶,写下了一文《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
申新纱厂自费修建铁路专用线、改装蒸汽机头发电、开挖窑洞车间、扩大生产经营、生产军需民用支援抗战,创造了工业史上的许多奇迹,同时改善工厂员工的生活福利,甚至在娱乐方面也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口口相传,得到良好评价,引起了陕西省政府社会处的注意,从1940年开始到宝鸡参观访问的中外宾客就络绎不绝。从1941年5月美国记者团主席鲁斯夫妇和英国议会访华团先后访问中国,参观申新。还有美国花旗银行、英国驻华大使、土耳其驻华代表,都到申新参观了厂貌和生产管理状况。1944年外国记者团“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21人来到宝鸡,里面有美联社、美国《时代》杂志、伦敦《泰晤士报》、路透社、苏联塔斯社等著名媒体的记者。
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在讲述着当时申新纱厂的抗战历程和抗战决心,以及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
抗战时期西迁到宝鸡并延续到今天的企业还有石油机械制造公司(原陇海铁路管理局宝鸡机厂)、宝鸡棉纺集团(原申新纱厂)、西北机器厂、陕棉九厂(原雍兴公司)、宝鸡杭叉厂(原大新面粉厂)五家企业。
西迁实业家 李国伟(1893.9-1978.10)名中枢,字国伟,江苏无锡人。1915年毕业于唐山路矿学院土木工程系,曾任徐州铁路工程局测量员、副工程师。1916年与荣德生的长女荣慕蕴(1896.11-1981.8)结婚,1918年赴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任襄理,1921年创办汉口申新第四纺织厂,后任福新、申新两厂经理。
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国伟主持汉口的荣氏企业向西南、西北搬迁。1940年1月,李国伟修建了宝鸡申新的窑洞车间,万枚纱锭转入地下生产,被林语堂誉为“中国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
1941年6月,李国伟任“申四、福五、公益、建成、宝兴煤矿筹备处五公司总管理处”处长,统管西南、西北各企业。抗战胜利后,创办上海宏文造纸厂、广州福新面粉厂、香港九龙纺织厂,租用芜湖面粉厂,继续发展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国伟担任武汉市人民代表,被中央政府委任为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后调任北京,担任了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委员会、全国工商联常会、湖北省工商联副主席、武汉市民建常委等职务。
李国伟学识渊博,多有著述。其中在1944年5月所著《钢铁与国计民生》一书,是其对工业救国、坚持抗战的经验总结。建国后,他又对荣氏企业发展民族工业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所著《荣家经营纺织和制粉企业六十年概述》刊登在1960年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总结。“三线建设”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统战部特意派员向李国伟咨询建造窑洞车间的过程和经验。
这里还展示了申新、福新各厂主要领导的相关介绍。
西迁企业开创了宝鸡近代工业文明历史,创造了战时经济的一度繁荣,促使宝鸡成为“战时的宠儿”。宝鸡因抗战而兴,因工业而立市,也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布点投资,及“三线建设”新建重点工厂奠定了工业基础。宝鸡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工业重镇,这段独特的历史形成了宝鸡重要的工业历史文化。
旧址内存留的厂房建筑,见证了抗战时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奋斗不屈的工业精神,为我们留下了极有价值的人文信息。
薄壳车间
(工合西北区历史展厅)这六跨相连的建筑就是薄壳车间,是作为面粉仓库使用的。现在宝纺集团大荣纺织厂生产区内还有16跨,都是在1954年按照苏联援建图纸修建的。
薄壳车间被规划建设成宝鸡工业遗址博物馆的工合西北区历史展厅。抗战时期产生的“工合运动”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产物,是由中外人士共同发起的,得到了国共两党、中国民主力量和国外反法西斯国家朝野人士的大力支持。工合是为坚持抗战和促进中国民主运动作出重大贡献的群众性经济救亡运动,是中国人民抗日统一战线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结晶,当时曾被誉为“经济国防线”。其领导机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与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围绕“工合”这一主题,我们在展区内分为:工合历史、中共五代领导人对工合的关怀、工合先驱、工合运动、奠定宝鸡工业基础、崛起步伐、重镇腾飞五个展区开展。
(工合历史展区)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尤其“淞沪会战”时,在中国工业集中地的上海,工业企业多数被日军摧毁或掠夺,中国急需增加生产和难民救济的双重困难更是难以解决。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夫妇、上海工部局新西兰人路易·艾黎、戴乐仁(英国)等国际友人和爱国人士梁士纯、徐新六、胡愈之、卢广绵等十一人酝酿成立筹备性质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设计委员会”,对开展工业合作运动举行会议并取得一致认识,他们计划以合作方式在大后方推行手工业、半机器工业增加生产,支援长期抗战。1938年5月,计划书写成后,由徐新六带到汉口征得政府同意。6月,由艾黎去汉口着手工合组织的筹备工作。
1938年8月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武汉宣告成立(以下简称中国工合),协会推选宋美龄为中国工合名誉理事长,孔祥熙为理事长,艾黎被任命为工合技术顾问,总干事刘广沛,副总干事梁士纯。
共产党方面的董必武、林伯渠、邓颖超以及宋庆龄等都曾担任领导职务。工合成立之初,周恩来还派王炳南多次参加其会议,参与具体工作的研究。
中国工合是国际合作的产物,是国际友人和中国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是实业救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工合先驱展区)1938年8月23日,卢广绵和孙夏威到达宝鸡,开始着手组织工业合作社。中国第一个工业合作社——宝鸡大华手工铁器合作社成立。1938年8月26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在宝鸡挂牌成立,8月31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技术顾问路易·艾黎与工合交通组组长王仲琳来到宝鸡指导工作。
1939年4月,英国人乔治·何克来到宝鸡,被办事处任命为秘书兼巡视员,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中外技术管理人才陆续来到宝鸡。他们的到来推动了工合运动在西北的开展。
(工合运动展区)这里展示多张老照片、原始文件,展陈了工合西北区办事处成立以来,按照工合运动制定的三项特殊使命,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到1940年4月底,西北区办事处合作社迅速发展到557个,宝鸡已经成为“工合城”和工合运动的中心。西北区办事处引领了工合运动,支援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
西北区办事处在宝鸡播撒了工业文明的火种。他们宣传民主思想,发动妇女参加生产活动,开办各类训练班,设立纺织训练所,传授文化知识。这些活动的广泛开展,开启了民智,宣传了抗日救亡思想,坚定了民众长期抗战的决心。
我们回顾工合在抗战中的奋斗历程,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驱,学习和传承工合精神,并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奠定宝鸡工业基础展区)在这一历史阶段中,陕西最有成就的是新崛起的宝鸡“秦宝十里铺工业区”。1941年时,宝鸡已经建起200多家工厂,成为大后方继邵阳之后的第二个新兴工业区,宝鸡成为西北新兴的工业重镇。《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显示:“到1942年时,西北建立的工厂已经达到546家,占全国工厂总数的20.56%;资本16931万元,占全国8.8%;工人33074人,占全国13.7%。”这些企业改善了西北脆弱的农业经济,西北逐步成为物资补给基地。
(崛起步伐展区)宝鸡的近代工业起步于1937年陇海铁路的通车运营,在抗战的旗帜下,沿海沿江工厂内迁是宝鸡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放后经过“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投资,宝鸡建成了一批技术装备较为先进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为宝鸡在机械、电子、航天、铁路、军工工业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工业经济的核心作用,使得宝鸡工业逐步发展壮大,也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
如今,曾经的三线企业已成长为宝鸡工业的支柱和代表。
(重镇腾飞展区)宝鸡工业自抗战时期起步,数载跋涉、砥砺前行,逐步与国际接轨。回顾宝鸡在建国初期,全市仅有工业企业74户,如今的宝鸡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6户,上市公司6户,入驻世界500强企业4户、中国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8户,100多个产品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被国家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八十年风雷激荡,几代人砥砺前行。我们重温抗战工合历史,就是要发扬和传承“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无穷的力量。
乐农别墅
这座建筑仍是由中国著名设计师王秉忱设计的,1943年8月5日落成,面积557平方米。别墅虽是长乐塬上建筑标准最高的,但使用的建筑材料很普通。青砖外墙,青瓦屋面,松木地板。房间内分为主次卧室、笼箱间、衣帽间、阳光室、浴室等二十余间,楼内设有壁炉采暖,家居设施十分齐全。这是李国伟送给岳父荣德生的69岁生日礼物,别墅因荣德生号乐农居士而得名。尽管荣德生本人没来住过,但这座建筑一直被保留下来。别墅落成后国共两党重要人物曾在此住过。1945年5月27日英国战时内阁生产专员爱斯葵士和他的随员迪卡第来申新考察生产情况,就下榻在此。
1949年7月26日夜,一野司令员彭德怀来到这座楼房住过一宿。年底,贺龙率军路过宝鸡也在这里小住过一段时间。这座楼房一度作为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后勤司令部的办公地点,部队撤离后工厂将其改成招待所。
结束语:
在西北地区,能够像宝鸡这样同时保留工合、西迁企业遗址的城市并不多,这些遗址见证了抗战时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奋斗不屈的工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极有价值的历史记忆和人文信息。抗战工业旧址不可再生,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认真保护好旧址,挖掘其蕴含的独特的宝鸡工业历史文化,建立宝鸡工业历史博物馆,宣传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意义非常深远。
中华楹联(zhylwxgzh)编发,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重要链接
* 中华楹联报第137期“兴隆杯”对联擂台 魏艳鸣出句 3月20日截稿
* 《中国对联作品集》(2019年卷) 征稿启事,3月30日截稿
* 商丘汉梁文化公园征联特等奖1万,并声明不空缺,大奖多多,5月1日截稿,赶快行动吧!
* 欢迎您订阅2020年中华楹联报!使用微信、支付宝订阅更方便
转发、点赞都是对编辑和作者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