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的力量,让身心安定
20-22日,在HK参加《社区动起来——2018城乡社区妇女发展研讨会》。这个研讨会由香港半边天公益组织举办。面向全国从事社区尤其是妇女工作的公益机构和从业者开放。
图:来自四海八荒的伙伴们
全国20多个机构40多人参加,参与者中,有多年的公益从业者,机构管理者;有长期在社区蹲点积累了很多经验也面临很多困扰的;也有刚进入这个行业,热情洋溢激情满满的;还有直接从村里、社群走出来的伙伴。
2天半时间,安排了主题讲座、案例分享、瑜伽学习、外出考察、餐后夜谈和一人一故事剧场几个环节。这个设计,除了学习交流技术经验,更强调关照自我——公益人也要照顾好自己。
图:古学斌老师在讲性别与赋权
图:会场中的瑜伽练习
这一点也是我特别关心的,公益人身心安定很重要,保持成长,被倾听、被理解、获得支持,很重要。孙庆忠老师很早就说过——自立立人,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做好自己,怎么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所以在伙伴们分享各自的社区经验时,我更关心的,是伙伴们在工作,在陪伴社区伙伴时的状态如何,如何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是否获得了应有的支持?
图:周山村社区动员经验
阿甘,在社区工作了四年,他在分享自己的项目是,准备了几十张ppt,里面规规整整的总结了项目成果、机构做社区工作的经验框架。
但最触动我的,是他说,他也面临很多困扰和纠结,虽然喜欢社区工作,但是也要成家、生孩子,要面对家人的期待,生活的无奈,他在思想上认同抵制消费文化,但是行动上却又不得不从,就是有消费欲望呀。
触动我的,是他展示照片时,指着一张狗的照片、一个小孩的照片,他说,你看这照片像不像现在的我,也是那么迷茫?
图:阿甘分享
对于阿甘,我关心,在光鲜的项目背后,他的境遇——如何让自己安定,自己平时怎么调节,机构给他什么支持,外部环境如何让他感到温暖?
小白,之前在宣明会工作,从机构离开后,2014年回到家乡大理,成立蓝续工作室,开始社会企业探索,希望传递少数民族的扎染文化。她的工作室基本步入正轨,村子的有30多个人参与其中,大家向心力足。
我问她,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她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社会企业,在商业和公益的权衡之下,保持初心不变,她需要时刻的回望和提醒自己。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对社会价值的追求。
我想知道她是如何坚持的,不忘初心的信念源于何处,自我如何平衡内心,受到过什么外部支持?
而无论这一次,还是过往,我都遇到和听到过太多公益小伙伴,说起自己都无助困扰。
芳芳,社会工作毕业,入行两年,转换过两家社工机构,很不满意现在大多数家综的服务状态,她之前在一个家综做社区服务。
她说,我们真的是在做社工吗,我们不是应该服务那些弱势边缘的人群吗,但是现在怎么服务的人群比我们还要有“钱”?每一次做活动都是我们求着他们来,为了完成指标、而凑人数。我们这是在做什么?
她最近在的一个社工机构,刚刚承接了妇女反家暴项目,要在全区30多个地方开展。妇联开通了反家暴热线,她主要工作是做个案干预,接到热线,安抚疏导案主,也要陪案主去处理后续各项事物,比如取证、去警察局等等。
她说,现在做这个事情(比之前的机构)好一些,至少能够跟服务人群在一起,能够感到自己确实提供帮助,在做助人的事。但是,同时也有很多指标性的工作,要写报告,也有很多“杂”事,不得不为了完成个案数量指标,而放弃陪伴质量。
她说,很多时候自己都意识到,在接听电话时,自己的不耐烦,自己的情绪。她觉得很困扰也很撕裂——如此,我如何做好服务?
而说到机构有无相应的支持,则是极少。因为请督导很贵,培训机会也不多。
我问她是否有过反家暴相关的经验或接受过相关培训,是否知道目前国内一些做得好的机构的资源。她说,没有。
这样窘迫的境遇——为完成指标而工作;想要做好却只能是完成指标以后的个人去投入;自己的情绪得不到梳理,也缺乏学习培训机会;待遇不高;对服务专业性的困扰...我想,并非芳芳独有,也不罕见。
只是,我不太理解,一个尚且年轻的社会工作者都认为不妥,都怀疑现在的社工文化,服务质量,那,那些在这些机构服务的资深社工,机构创始人,是如何想的,感受如何?如何定义社会工作,如何用行动践行以人为本,自人自助?
如此工作,不是在给公益界抹黑,继续固化大家对公益人缺乏专业性的印象么?
她回复,倒是轻巧——因为这些机构的创办者或高管大多来自商业/政界,并非社工或社会学专业出身.... 真的是这样么?只是因为是这样么?
那行业基本的操守和底线哪里去了?我们是为了促成一个改变,还是仅仅为了生存,如果是后者,何必来这个行业?
虽然忧伤,但仍有这么多同伴在坚守。年轻人入行可贵,坚守不易,希望环境建设能跟上,更友善些。
谢谢组办方,这是一次温暖,有温度的活动。
希望行业能够提供更多类似的支持,从人性关怀的角度而不只关注项目本身,把人当作项目工具。希望在我们关注服务对象时也能关注公益人自身的成长和需要。身心安定,再行公益。
我亦愿做一个陪伴者,推动这样的事情发生。
21天写作营,是一个切口,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通过陪伴,助力营友们梳理自我、清理情绪,也通过陪伴,形成一个场域,一个社群联合体,有人相伴,彼此陪伴。
期待大家加入!二营还有1个名额,三营继续开放,15人成营~
支持行动者发声,为公益知识代言
共读写作营二营招募中,欢迎加入
欲登营伙伴,微信后台留言,或添加微信:18275285972 ,支付21元入营体验费+21元保证金后,邀您入营。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营规。
苹果用户专赏二维码,谢谢支持!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