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郝铁川: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
文/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院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郝铁川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2年第8期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
郝铁川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法治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西方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模式没有促进绝大多数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1688年,英国通过“光荣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法治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迄今已有330多年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创造了资本主义法治道路之外,中国为什么还要努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现代化道路模式没有促进绝大多数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西方国家开辟的法治道路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它扎根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它依托的政治体制是分权制衡制(多党竞争制、三权分立制、议会内阁制)等。三是它体现的价值观念主要是个人主义。西方国家创造的法治现代化道路,对其他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否认这一点。
三百年来,西方国家主要采取三种方法,把自己的法治模式向其他国家推介、有时甚至是强加。一是把许多发展中国家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直接照搬。根据我的粗略统计,如今约53%的国家曾经有过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历史。殖民统治者除个别国家之外,都是西方发达国家。二是恩威并用,督促许多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采用西方法治模式。例如,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后,对殖民宗主国所推行的殖民地法只做了一些零星的修改或变通,有些甚至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三是利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与搬用西方法治模式相捆绑。
可是效果如何呢?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发达国家经联合国认可的,有30多个,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3691%(按世界2017年人口计算)。
这表明:资本主义制度用了300多年的努力,只解决了30多个国家和十分之一的世界人口迈进发达国家的行列,剩下150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和近90%的人类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西方法治模式并没有在促进发展中国家摆脱不发达方面起到什么显著作用。原因何在呢?第一,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国家的历史传统不同。只有西欧国家在奴隶社会有过三次社会大分工,有过奴隶制民主法治的历史;只有西欧国家在中世纪有过教权与王权的对立、12世纪商品经济和城市兴起的历史;只有西方发达国家有过通过殖民掠夺他国资源的历史,发展中国家和他们的历史起点不同。钱乘旦教授在《西方那片土》一书中对此做过阐释。第二,近年来研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历史的最新成果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殖民统治给发展中国家留下了一笔沉重的阻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包袱。第三,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不愿意让其他国家超过自己。张宇燕教授在《跨越“大国赶超陷阱”》一文指出,每当别的国家的经济总量达到美国三分之二的时候,美国就会采取一定的手段予以打压。如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总量达到美国70%时,美国就逼迫日本签订日元升值、自愿限制出口的“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迅速下滑。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西方法治道路不能被普遍复制,如果发展中国家全盘复制,最多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邓小平曾经深刻指出:“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现在国际市场已经被占得满满的,打进去都很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的主要特点
当下中国开辟的法治现代化道路,有哪些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扎根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这与西方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不同。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依托的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等。这与西方分权制衡、多党竞争制度等不同。第三,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所强调的“十一个坚持”,这与西方个人主义和人权对内对外实行双重标准的理念有着显著的不同。
我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最大优势,就是由于有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民主集中制这样的党和国家的组织原则,所以我们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体制优势,较为快速地解决人民最关心、最急迫的一些权益保障问题。例如,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保障困难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集中力量打好化解各类风险战,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权;集中力量打好环境污染治理战,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环境权;集中力量抗击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成功地控制疫情,等等。这样的优势,会使我国的一些权利保障方面问题的解决,比西方更快、更好。
三.坚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
怎样进一步开辟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我觉得要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这也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与西方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本质不同点。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重大国计民生问题的决策党,是全面执政的党,是长期执政的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的重要途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两个不改变”(即邓小平提出的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的重要屏障。
二是要坚持法治服务大局的原则。我们法治工作者要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法治提出的新要求、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等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思考法治、实施法治,不要简单地就法治论法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不是社会以法律为基础,而是法律以社会为基础。
三是既要反对法律虚无主义,也要防止法治浪漫主义,坚持法治分阶段推进的原则。党的十九报告提出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其中对民主法治都提出了阶段性要求。因此,我们既要反对法律虚无主义,也要防止法治浪漫主义,坚持阶段革命论和不断革命论的统一。没有最好,只有较好。法律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对法律的蔑视,不把法律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浪漫主义的实质是对法律的错估,把法治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忽视道德、宗教、经济等其他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的作用;把西方法治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忽视各国国情的差异;把法治的实现视为一蹴而就的事情,忽视法治的阶段性。法律虚无主义和法治浪漫主义是发展中国家最容易出现的两种倾向。
四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依法治国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地方、基层和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我们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同时也要看到,顶层设计往往是建立在基层和人民群众的法治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往往都是对基层和人民群众法治创新实践的总结、提炼和推广。邓小平曾经谦虚地说过,所谓我的理论,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加以总结和推广。
五是立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积极地借鉴人类一切法律文明发展成果。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没有中断文明的国家,有丰富深厚的生存智慧,其中也有很多可以推陈出新的现代化因素。人民调解制度、改造罪犯制度等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事例。法治包括法治理念、法律制度、法律设施、法律技术等层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在法律设施、法律技术等方面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六是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中产阶层占社会总人口50%以上的“橄榄型”人口结构社会。历史已经表明,只有橄榄型人口结构社会最有利于法治的产生。我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只有四亿多,在14亿多的人口总结构中,才占30%。党中央最近提出要探索共同富裕道路,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增加中等收入群体。
实践已经表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是行得通的,它在中国近年来创造的经济高速增长、社会高度稳定两大奇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未来还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但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我们必须继续走下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荐阅读:
特别报道|张韵声:推动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 建设更加崇法善治公正的法治安徽
特别报道|张安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 进一步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特别报道|张虎: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 展现新担当 实现新作为
特别报道|江必新: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明确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任务
编辑:康齐贤 芦佳琪
扫描或识别二维码
让周刊陪伴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