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这门课时,以为只要背记一些知识点就可以顺利过关。然而,在老师们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理解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路径非常重要,这门课是带领我们真正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金钥匙’。”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宇在谈到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体会时感慨道。作为西南地区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阵地,健全法学教学体系,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向教学体系转化,开创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新局面。
>>西南政法大学关于研究阐释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成果展示区 本社记者 高波/摄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如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学教育中实现有机融合,如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法学教育的全领域、全过程、全系统当中,成为当前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面临的前沿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运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发展。实践逻辑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逻辑之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更是一项以实践性为鲜明特征的工作。”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谈道。西南政法大学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性出发,不断健全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体系,围绕学科建设、制度构建、学理阐释、教学改革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力,打出一套组合拳,切实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为此,西南政法大学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明确了教学目标:——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国法律的制度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全面培养学生的法学与政治素养,提升学生的法治理论水平,使其能够从法治国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法治化的高度把握法律问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动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从掌握知识到习得技能再到转化思想的三重境界转变,激发学生投身新时代法治建设的热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世界观、良好法学素养和健全的法律人格,通过实际行动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西南政法大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法学教育教学规律。无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还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教学,都具有极广的覆盖面,非一个专业一个学科所能容纳。因此,必须转变过去单打独斗的观念,实现“学科交叉”的师资力量整合。“比如讲授‘宪法的作用是什么’,我们需要让学生对我国宪法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而不仅是专门讲授这门课程。我们联系其他学科的老师,如教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政课程的老师,联合几个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与多个部门法的老师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尝试,我们还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的胡兴建在谈到教学思路时说道。西南政法大学持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建设跨学科教学团队,吸纳“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专职教师、部门法学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教师组建教学团队,通过跨专业、跨学科整合师资力量,实现师资力量对接,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的能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不能仅仅依赖课堂上的讲授,而是要灵活运用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实现“媒介融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有效利用线上课程和大众传媒资源,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从“线下”到“线上线下相结合”。2023年3月,胡兴建主持建设的法律硕士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入选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建设名单,目前已完成课程建设。2024年2月,龙大轩、胡兴建、秦涛等参与录制的《法律讲堂》文史版春节系列节目《典籍中的法治思想》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在“第二个结合”的维度上,推进面向社会大众的习近平法治思想阐释、传播。2021年4月,西南政法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教研室,开展有组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活动。同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在《法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21年版)》中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纳入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西南政法大学积极参照《法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21年版)》修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面向法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专门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课程为2学分、32学时,课程设置在大一下学期。2022年4月,教育部社科司批准付子堂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研究》,列入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周尚君、张建文、温泽彬、郑志峰、胡兴建、刘文会、李超群、朱林方等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教研室骨干力量,持续性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教学活动,为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团队根基。同时,付子堂、周尚君、胡兴建积极参与法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依托虚拟教研室实现校际师资力量整合。2023年11月26日,法学专业虚拟教研室第二次共同教学会议在西南政法大学顺利举行,课题组成员与成员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进行充分讨论,交流宝贵经验。西南政法大学高度重视教学机制建设,注重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制度化,形成团队共同遵守、共同分享的良好教学机制。教学团队编制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为准确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提供“操作手册”式的方向指引和具体指导,常态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教研、教学工作。《教学指南》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方式以及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思路,梳理出部分较为典型的教学实例,同时,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思政元素总览表的形式,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各章节中的重要课程思政元素与相关联的专业知识或教学案例进行对应。通过《教学指南》将成功教学经验固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机制,并进一步打造教学指导机制、教学协同机制与教学创新机制在内的一整套保障制度,确保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对课堂全覆盖、对课程真融入、对教学见效果、对育人出成果。高校法学教师队伍是法学教育的关键支撑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这是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原则。高校法学教师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在教育教学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学生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建构新时代中国法学理论体系的‘主心骨’。授课老师要想讲好课,一定要做到真信、真学、真教。只有自己相信,论证清楚,才能给学生教授明白。”胡兴建说道。“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理论性极强,必须深入推进理论研究,才能为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供理论支撑。西南政法大学形成一系列习近平法治思想阐释的重要成果,为开展“用学术讲政治”提供了扎实基础。如付子堂:“中国共产党创造法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叙事”,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12期;朱林方:“论双轨法治——复规范性的中国叙事”,载于《中外法学》2022年第5期,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2期转摘;李超群:“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原创性人民话语——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阐释”,载于《现代法学》2022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23年第11期转摘。2023年12月10日,付子堂教授在由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校协同研究机制、浙江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教育部重大专项“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项目组联合主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研究”为主题的习近平法治思想高端论坛上,作《“全球人权治理”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创性范畴》主旨发言。让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性在学生中入脑入心,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支持。西南政法大学高度重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政治性和学术性的双重属性,通过开展制度性的集体备课,在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形成了协同研究与协同教学的基本方法论,推进“政理、学理、情理”相结合,“以政理指引学理,以学理阐释政理,以彻底的理论说服人,以鲜活的情理打动人”,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研究》课题组撰写的《构建协同研究与协同教学机制切实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一文,集中呈现了本课题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该文刊载于《政法教育评论》2024年第1辑。课程教材是育人的载体,直接关系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要编好、用好、讲好教材,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专业教材之中,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自2021年起,付子堂教授参与“马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编写,该教材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付子堂教授还负责执笔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和大纲中的习近平法治思想部分,为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提供了权威教材。西南政法大学不断健全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教材体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作为核心教材,以人民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等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并打造相关教辅教材。在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引,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高水平理论课程群。持续推进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重庆市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重庆市一流课程、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法理学”,国家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法理学专题研究”,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马克思主义法学经典著作选读”。将法学基础理论课程群作为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前沿阵地,努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知识的各领域、应用的各环节,将法学基础理论课程群建设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的示范样板。西南政法大学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阐释与体系研究,提炼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概念、命题、理论、方法,科学展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系统观念与理论体系,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融入课堂讲授与人才培养。注重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生动实践,将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成就以经验素材、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融入课堂讲授、辅导教材编写等工作中,运用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法治话语进行课堂教学,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开发“课程联动”方案,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映射。在定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与其他法学课程双向映射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知识点”“部门法学知识点”“理论法学知识点”“学生兴趣点”的“四点映射”方案优化课程思政路径,通过科学设置议题,进行跨课程的“全局式集体备课”,设计精巧的课堂间对话方案,实现专业知识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元素点的平滑过渡,再以深刻的分析说理,明确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意义是如何具体体现的,从而推动课程思政目标由感性维度向理性维度的提升,以跨越课堂界限的“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各法学课程的科学指引。目前,西南政法大学组织创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与“法理学”知识点双向映射表,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与“法理学”成功实现了“课程联动”,并积极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与其他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双向映射表制作,推进“课程联动”方案全覆盖。利用“多师同堂”方式,实现同一课堂中的课程互动。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的课堂上,邀请相关的理论法学、部门法学教师以及专业思政教师,以多师对谈的方式进行教学,共同围绕同一案例、议题展开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运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理论学习与现实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提升教学实效,打造有故事、有活力、有温度、有高度的课堂。打造“最优天团”组合,精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切实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2024年4月至6月,西南政法大学坚持“最好的团队讲最重要的课”的理念,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坛”系列活动,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教授领衔,付子堂、周尚君、龙大轩、段文波、张力、孙鹏、黄忠、黄汇等优秀教师组成的授课团队,为本科生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通过系列授课,专家团队不仅全面、系统地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进行了专业解读,还结合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践的最新经验和生动案例,引导学生坚定法治自信、精研时代法理,为学生们呈现出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思政盛宴。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加强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含的理论观点和深刻道理来武装自己,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西南政法大学正阔步前行、砥砺奋进,为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原题:“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系列报道之二|健全教学体系 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讲活讲实讲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