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眼看余杭 | 热度持续!央媒省媒深度解读区党代会报告!

余杭发布 2022-01-16


20日,区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闭幕

党代会报告中释放出诸多信息

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

浙江日报等央媒省媒分别从现代化城区打造、

数字经济、人才特区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

一起来看看!




新华社客户端:城市综合能级

6月19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文章《杭州余杭:提升城市综合能级 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深度分析余杭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在“五化共促”的路径下,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等亮点。

全文如下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6月19日电(记者许舜达)杭州市余杭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18日开幕。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参会并作报告。报告表示,余杭将以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为主题,以数字化、高端化、国际化、一体化、品质化“五化共促”为路径,通过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创新策源能力以及综合治理改革等,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确保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970亿元。


双轮驱动  构建协同发展产业体系


近年来,余杭区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发展,构建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2020年,余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708.0亿元,同比增长5.6%。2021年一季度,余杭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82.4亿元,占GDP比重达63.6%。


报告表示,余杭将持续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和“新制造业计划”,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优化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配置,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是打造“三高地一基地”,抢占产业高质量发展先机。


一是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向发力,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区块链、集成电路、5G物联网、高端软件等数字产业,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积极培育“未来工厂”“灯塔工厂”,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二是聚焦创新药物研发、先进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医学健康服务等产业,依托中国(杭州)数字·健康小镇、良渚生命科技小镇等产学研平台和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优化生命健康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高地。


三是以创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核心区等为契机,聚焦航空航天装备、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网络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打造全球未来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此外,发挥海内外重点城市招商中心、人才驿站作用,大力招引研发总部和人才团队项目,打造全球科技企业和顶尖人才创新研发总部基地。


人才引领  打造“全域创新策源地”


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也在于人。


为持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余杭坚定不移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之路,锚定打造“全域创新策源地”首位战略。


报告表示,到2025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上市企业达到60家;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20个;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件;人才总量达到50万人。


为实现该目标,余杭将坚持人才引领、资源融合,全力提升创新策源能级。


一是打造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加快构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落实“鲲鹏行动”计划,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紧缺人才引培清单,实施“未来之星”百千万计划。


二是推进多元化创新载体建设。围绕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目标,全力支持之江实验室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智能计算国家实验室,加快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多维超级感知、社会治理大数据与模拟推演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集群。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围绕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高效协同联动机制,打造“原创科技—研发中试—成果孵化—产业化”全创新链。依托浙江(杭州)知识产权创新产业园等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首台(套)、首批次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支持力度。


推进数字化改革  实现全域治理现代化


当前,浙江省正掀起一股数字化改革的浪潮。报告表明,余杭将抢抓机遇,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坚持整体智治、系统融合,加快形成整体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形态、治理模式,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聚焦“一件事”“网上办”“掌上办”,依托浙里办、浙政钉、亲清在线等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打造更高水平的“移动办事之区”“移动办公之区”。


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夯实自治基石,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深化“物居业网”四方联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打造“全域协商”品牌;加快智治转型,推进“城市大脑”与“镇街小脑”“村社微脑”实时交互、基层事务“一体联动”,打通智治“最后一公里”。


“要顺应数字时代发展潮流,抢抓数字技术产业变革机遇,坚持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现代化建设。”张振丰表示,未来五年,要实现新目标、新发展、新跨越,必须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以世界一流的标准、业绩、胸襟和气魄,把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聚焦到提升城市综合能级上来,努力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



(向下滑动查看)




人民网:人才特区、创新创业

6月19日,人民网刊发文章《浙江余杭:涵养优质人才,激发创新创业澎湃动力》,深度解读余杭在培育优质人才、澎湃创新动力上的实践亮点。

全文如下

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抢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G60科创大走廊建设等机遇,全域打造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推动重要科研机构、重点高等院校、重大科技平台和科研基础设施集群发展,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系统,吸引了海内外英才汇集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双创”高地。

余杭高水平建设浙江人才大厦,打造辐射全省的科技孵化器、人才高地和公共服务平台。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之江实验室……一个个新地标拔地而起,串联起“创新余杭”气势磅礴的新图景。


创新引才,构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


人才,是城市创新创业的动力源泉。5月6日余杭行政区划调整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区性大会,便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会上,余杭区发布了服务创新发展的政策——余杭区创新发展“翱翔计划”,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未来之星”百千万人才引培计划。


“‘未来之星’计划五年内引进100名以诺贝尔奖、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为代表的顶尖人才,引进1000名以全球名校优秀博士、博士后为代表的领军人才,引进10000名以全球名校毕业生为代表的科技青年人才,引进200000名各类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储备人才,形成一支结构优化、创新活力强大的人才队伍。”余杭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对于高端人才,余杭区求贤若渴。就在本月初,余杭区又有了新动作,在区级层面探索设立招才局,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深入融合,加快集聚高端人才资源。

余杭区设立招才局。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余杭出台多项创新举措,让人才在余杭创业有更多保障。比如,设立全国首个人才小贷公司,为初创高层次人才提供无抵押短期融资渠道;全省范围内率先尝试“人才创业险”,降低人才创业风险。


余杭还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为人才提供数字化智慧化服务平台。该区首创“人才e卡通”掌上服务,集成9大生活服务和百余项创业服务,推出“10大e享”专享服务,解决人才关键小事;打造“人才e家”数据信息平台,多维度分析全区人才资源,以大数据提升服务决策能力。


这种“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播种成林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新余杭区累计引进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55人、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242人。人才资源总量26.8万人,其中市级E类及以上人才4693人,人才总量、海外高层次人才总量位居省市前列。


平台聚才,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众多优秀人才的引入,成功搅动了余杭区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该区营造了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智慧充分涌流,坚持“引人才”与“招项目”相结合,以“人才带项目、项目聚人才”的良性循环已经加速建成,双向驱动,成效显著。


“余杭是创业创新的沃土,相信我们的企业和余杭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80后海归博士曹鹏是杭州佳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回国后进入全球五百强企业“GE医疗”工作几年后,曹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创业。随后他带领创业团队一头扎进医疗技术领域,研发三尖瓣置换系统。


在研发技术成果取得突破后,为寻找更大的发展平台,去年3月,曹鹏带着新项目来到余杭,以医疗器械类别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海创园人才项目评审。


在余杭区“全生命周期”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助力下,由曹鹏担任创始人的“佳量医疗”很快在海创园落地生根。公司也从最初的1人发展到现在的90余人,研发出多项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系统,并获得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近亿元的投资。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曹鹏自信满满:“我相信在余杭区一系列政策红利和产业聚集优势下,我们公司能够继续茁壮成长,成为神经医学领域值得信赖的解决方案领航者。”

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地外探测项目组。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之江实验室总部投入使用,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实验装置建设稳步推进,中法航空大学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人工智能小镇、数字·健康小镇、5G创新园、区块链产业园等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型实验室体系、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能级科创平台呈现集聚趋势……余杭用更加高效的创新模式和方法,培植了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也吸引了菜鸟物流、vivo、OPPO、字节跳动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


2021年是余杭区蓄能发力之年,该区刚刚召开的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将坚持人才引领、资源融合,提升创新策源能级,在引进培育高端人才中更有作为,在招才引智工作中更显担当,在布局全域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上再求突破,奋力打造“全域创新策源地”首位战略,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




(向下滑动查看)




中新网:创新策源、产业能级

6月19日,中新网刊发文章《创新突围与城市裂变:浙江数字经济先锋答题“新发展”》,以数字经济为切入口,深度解读了余杭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创新策源能级、产业发展能级等方面的亮点。

全文如下

      图为余杭。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杭州6月19日电(张煜欢 许疏影)放眼中国,在活力四涌的长三角城市群,众多经济强市汇聚于此,在一体化加速的同时,亦上演着区域发展的同场竞技。其中,以数字经济为重要引擎的杭州余杭已崭露头角。


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近年来余杭数字经济发展持续领跑浙江,2017年以来,该区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浙江全省双第一,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更是位列国内区县首位。乘时代之势,从数十年前的阡陌纵横到如今的高楼林立、产业集聚,其发展巨变令人瞩目。


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再出新考题。今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部分行政区划进行优化调整,余杭亦在其列。18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杭州市余杭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表示,眼下的余杭区是“裂变而来的高能新区、机遇叠加的战略高地、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何以接续“领跑”?答案依旧不离“创新”。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高地、全球未来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全球科技企业和顶尖人才创新研发总部基地的“三高地一基地”,向科技创新“无人区”进军,全域打造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目标看似远大,实则伏脉千里,锚定“全域创新”为首位战略的余杭,正以更大创新实现突围,加速城市的崭新裂变。

图为位于余杭的中国杭州5G创新园。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厚植创新影响力:打造“三高地一基地”

对领跑者而言,奔跑在前便需“破风”而行。余杭的“破风”之道对准产业能级提升,该区提出打造“三高地一基地”,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的疆土。其中,数字经济是余杭的“金字招牌”,更是该区抢位创新风口的“头部选手”。


“我们做的一定是面向未来的事情。”常年专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产品与应用的孙林君说。他于三年前在位于余杭的中国人工智能小镇成立了杭州实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实在智能),企业研发的一款AI法律产品,通过智能咨询评估完成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普法成本。从基于政策推理图谱的“政策计算器”,再到现阶段的“数字员工”,目前企业的数字化产品已走出浙江,在国内多地的政府部门、智慧园区广泛应用。


朝气蓬勃的数字“新势力”是余杭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侧写。近年来余杭涌现出钉钉、菜鸟等一批高速成长数字企业。一季度该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82.4亿元,占GDP比重达63.6%。


与澎湃发展的数字经济一样,生物医药产业亦是余杭的传统优势产业,并在新时代继续“乘风破浪”。


2019年初在良渚生命科技小镇“诞生”的杭州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杰毅生物),短短两年左右便发展成一支拥有450人队伍的团队。“企业成立之初,目光就瞄准了传染病研究领域。”杰毅生物常务副总苏宏宇介绍,新冠疫情暴发后,只有不到十家医药企业能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年轻的杰毅生物就在其列。眼下企业自主研发出更便捷的标本自动化检测仪,实现标本进库到出库的流程一体化。


除了良渚生命科技小镇,位于余杭的中国(杭州)数字·健康小镇内,张伯礼智慧健康创新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涿溪实验室等项目相继入驻;各大产学研平台及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相继落地,为生命健康产业保驾护航。


在良好的各色产业土壤基础上,为进一步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现“三高地一基地”目标,余杭提出培育壮大区块链、集成电路、5G物联网等数字产业,培育“未来工厂”“灯塔工厂”;聚焦创新药物研发、先进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医学健康服务等产业,优化生命健康创新创业生态;聚焦航空航天装备、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以阿里全球总部、中电海康总部等为标杆,发挥海内外重点城市招商中心、人才驿站作用,大力招引研发总部和人才团队项目。


在余杭,年轻科创企业星罗棋布,创新影响力正厚植进这片区域的基因中。

图为之江实验室。 之江实验室供图

迸发创新竞争力:进军科创“无人区”

随着产业布局视野愈发宽广,厚植创新生态的余杭,为创新能级质的飞跃积攒下底气与实力。在新发展阶段,立于“科技自强”大背景下,余杭,何以突围?


攻坚前沿科技和“卡脖子”技术,向科创“无人区”进军,是余杭关键之“术”。


以道驭术,以术载道。近年来,浙江集全省之力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成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作为该走廊核心区所在地,余杭亦在种下培育“科研创新重器”之梦。


今年3月,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实验室——之江实验室南湖总部正式启用。眼下,余杭提出全力支持之江实验室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智能计算创新中心,而这一高能级创新平台已初显“重器”威力。


太赫兹通信是国际公认的6G关键技术之一。为支撑6G海量无线设备连接的发展,之江实验室布局了Tbit光电太赫兹通信器件与系统项目。“我们目前已经实现高达600Gb/s线速太赫兹无线传输,通信系统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负责人、之江实验室高级研究专家余显斌介绍,“未来我们致力于突破Tbit超高速太赫兹通信技术,为实现泛在、宽带、智能的6G提供关键核心技术支撑。”


在之江实验室,上述这般勇闯“无人区”的重大项目不胜枚举。之江实验室副主任袁继新表示,该实验室成立初衷就是服务国家战略、补齐浙江科技创新短板、引领未来发展。去年,之江实验室和余杭区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引进、装置建设、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余杭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领域前沿技术创新,助力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


眼下,浙江重点建设的四个省实验室中余杭坐拥其三。除了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皆在科研道路上加速推动前沿项目的“开花结果”。不久前举行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包括三大实验室在内的位于该区的11家单位的15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项上实现“大满贯”,余杭亦获浙江首度颁发的“科技创新鼎”。


发力科研更需多轨道推进,余杭正加速多元化创新载体建设,提出将加快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多维超级感知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集群。该区还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推动清华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高校与区内龙头企业共建联合研究院,协同参与重大科技攻关专项“揭榜挂帅”。


张振丰公开表示,未来五年,余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将达4.5%(2020年中国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4%),力争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图为“未来之星”计划发布现场。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裂变创新驱动力:以顶级支持构筑“人才特区”

如何为创新裂变提供不竭驱动力?余杭以“高看一眼”的重才之道,“细致入微”的爱才之心,续写下留才用才的新文章。


2014年,抱着“要打造一个在亚太地区航空数字智能化最强品牌”的信念,杭州派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单晓韵带着项目通过答辩,入驻位于余杭的杭州未来科技城。“余杭对人才企业、对人才非常重视,有各种各样的项目可以申请;党委政府也非常专业,在听完我的商业计划后,会给予精准地帮扶。”


像单晓韵这样的创业创新者正不断流入余杭,截至2020年底,余杭人才资源总量已达45万人。而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是余杭下个五年的更高目标。该区提出将实施“未来之星”百千万计划,设立不少于10亿元的顶尖人才团队创新创业“资金池”,让顶尖人才毫无研究资金之忧。


为留下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该区发力全域布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健全薪酬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构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期待以人才之涌入,形成这方土地崭新裂变的最强加速器。


张振丰称,未来五年,余杭将聚焦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辐射浙江的未来城市样板地、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该区将坚持人才引领、资源融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效集聚整合创新资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尊崇创新为“顶流”的余杭,目光并不止于下个五年。在这股强大合力之下,潺潺创新力正从余杭汇入长三角、流向全国,为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向下滑动查看)




浙江新闻客户端:世界一流、中心城区

6月19日,浙江新闻客户端刊发文章党代会报告里的这两个词 是解码余杭未来的关键词》,通过“创新”和“城区”两个关键词,深入分析报告中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蓝图。

全文如下

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杭州市余杭区,迎来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6月18日,该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正式开幕。


一份32页的党代会报告,围绕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全面数字化改革引领区”,描绘了余杭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发展蓝图。


有媒体统计,这份报告中出现了76次“创新”。作为浙江创新高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余杭对创新格外重视在意料之中。


但更吸引记者的是另一个关键词——城区。这两个字虽然只出现了4次,但出现的地方,用军事术语来说就是“战略要地”——文内提纲挈领的标题。


在记者看来,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当下,这两个词是读懂余杭未来发展蓝图的重要关键词,也是该区实现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走在前列的一把“金钥匙”。


定位——

如何做到“最闪亮、最耀眼”

当前,杭州正加快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市域发展新格局。


杭州市委市政府则赋予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余杭“建设成为杭州‘一核九星’中‘最闪亮、最耀眼之星’”的城区发展定位。


如何才是“最闪亮、最耀眼”?


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余杭,继承了“中华文明圣地、创新活力之区”的基因,在产业、创新、文化等领域,有着肉眼可见的长板,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处于领跑地位。


相对来说,现在的余杭,最大“短板”在于城市功能不完善。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在作报告时讲了一个小插曲:近日,国家统计局余杭调查队做了一项调查,教育、医疗和养老排名老百姓最期望提升的前三位。


不仅如此,此次党代会报告也指出,在民生方面,余杭目前的教育配套、交通出行、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还不能有效满足群众需求。


纵观国内外产业集聚和创新引领地区,如深圳南山区、上海浦东新区,均是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典型,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城市建设。


补齐短板,要有的放矢。余杭已经在行动了。比如,该区启动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未来五年推进100个以上学校项目,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全面提升各类教育发展水平,确保余杭教育“三年大变样、五年攀高峰”。


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际,余杭构建一流中心城区的实践,也更具有时代意义。


只有把弱项变成强项,把“城”的功能做强,实现各领域均衡发展,成为一位“全能选手”,“最闪亮、最耀眼之星”才能成为现实。

路径——

如何抓住区划调整后的新机遇


通过实施各类计划,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是当前满足老百姓需求的有效举措,也是余杭开展“民呼我为”的重要领域。


但是,余杭人非常清楚,城区建设不能是“修修补补”,而需要更高层次、更宽视野的规划、部署与推进。


而此次杭州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就给予了余杭这样一个历史性机遇——不是简单的区域分拆,而是深层次的空间大重构、资源大调整、发展大提速。


此次党代会报告就提出,余杭要抢抓行政区划调整后区域空间重构的机遇,健全完善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发展机制,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提升资源、环境、经济和人口承载力,形成“一廊一轴、一心三片”格局。

“一廊”即服务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一轴”即推进南北向千年发展轴建设,“一心”即加快约70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建设,“三片”即科学统筹城西片、东部片和西部片均衡协调发展。


比如,串联起良渚古城遗址、中国(杭州)航空科技小镇、云城核心区域、未来科技城中央公园的“一轴”,将成为古城与新城辉映、历史与现代交汇、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展空间。


形成“一廊一轴、一心三片”格局,余杭才能称为高能级城区,也才与“三个地”和“重要窗口”省会城市的重要城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相匹配,更是其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余杭实践。


融合——

如何绘制“共富”蓝图


如果没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和产业体系、直击人心的文化软实力、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和水平等注入,再靓丽的城市空间,也不过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对一座城市或城区来说,综合能级才是真正的竞争力。而实现综合能级的全面提升,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探索。


在余杭党代会报告中,用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来规划“共富”蓝图——


未来五年,余杭必须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以世界一流的标准、世界一流的业绩、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把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聚焦到提升城市综合能级上来。


如何才能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答案还是创新,通过各领域的创新赋能综合能级的提升。而创新,恰恰是余杭的“拿手好戏”。


创新和产业领域的创新自不必说,发力基础研究、向“无人区”挺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余杭早已谋划并不断迭代升级。在文化、配套和治理能级提升中,更需要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思维的加持。


在记者看来,综合治理能级的提升,很有可能成为余杭综合能级提升的又一强大推动力。


当前,浙江正掀起一股数字化改革的浪潮。具有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先发优势的余杭,则将数字化改革作为提升综合治理能级的“牛鼻子”。

报告指出,余杭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加快形成整体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形态、治理模式,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余杭已启动实施“创景计划”,建立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项目培育机制,将创新技术与创新思维在提升综合治理能级中充分应用——力争在2021年底前,创新谋划区级典型场景50个以上,建成重大多跨场景10个以上。


一张关于“共富”的余杭画卷,正徐徐展开。




(向下滑动查看)


更多区党代会消息,点击余杭发布菜单栏即可查看


 张振丰、金承涛参加区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团审议 外眼看余杭 | 聚焦党代会,余杭持续获央媒省媒点赞! 外眼看余杭 | 党代会前夕,央媒省媒集中关注余杭!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中新网、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郎芊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