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长假,别人出国游,我回乡村盖栋屋

2017-10-02 十年砍柴 文史砍柴


父母终将故去,埋骨于故乡的山上

在老家建一栋房子,不但清明回乡祭扫祖茔时有一个歇脚地

更有自己灵魂的安放处


你已经在北京定居多年,为什么还要回老家盖房?


近来,好几位朋友这样问我,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要不要回老家盖房”这个问题纠结了我好些年,去年农历十月母亲生日的时候,我终于做出了决定:回乡盖一栋新房。征得长兄和弟弟的同意,这个想法逐步付诸实现。


▲每次坐高铁回乡,看到窗外的风景,就若回到少年


昨天晚上,我和一帮朋友正在望京的一家饭店推杯换盏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她说,10月2日大哥要回乡,你也回来一下?家里的新房已经盖好了第一层。


在40岁以前,我从来没想到会回3500华里之外的故乡山沟沟里盖一栋房子,对那些回老家盖房的朋友不无嘲讽,说他们脱不掉中国人衣锦荣归的庸俗价值观。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老家盖房确实是很不划算的。十年前在一、二线城市买一套小房子,到今天其总价能增值上百万。而花几十万在老家盖个3、400平方米的楼房,就等于把流动资金凝固成钢筋水泥。而且这栋房子使用价值很低,一年内多数时间空空荡荡,栉风沐雨而无人问津。


▲拆除前的老房子


我老家的那栋房子,大部分用土砖砌成,是父母在1973年和1984年分两次建成的。父母曾多次向我们兄弟姐妹讲述过起屋的艰辛,我当时年纪尚幼,但还能模模糊糊记起建这房子时场景(见《听父母讲家史 |什么时候买房起屋不艰难呀?》)。


随着我们兄弟在外省的定居,那栋土砖屋也像父母一样,一年年衰老。墙体开裂,屋顶漏雨,粱柱开始腐朽,如果不彻底整修一下,恐怕等父母故去后不久,就会倒塌。


拆掉旧房在原址上盖一栋新楼房,也成了母亲这些年的一个心结。


大约从十多年前开始,故乡的农村开始了一轮盖房的热潮。最开始是在外打工的乡亲,户口还在当地,他们将多年积攒的钱,投入到一栋房子上,有的人手头不宽裕,先盖一层,过两年再盖二层、三层。中国农民“愚公移山”式的坚韧,在盖房上充分得到了体现。


最近几年,那些和我一样从乡村走出来定居在城市的人也开始回来盖房了,和还在故乡的乡亲盖房的艰难不一样,这类人出手大方,修建的房子也气派甚至豪华。和我一个行政村的某位老弟,花了四百万在老宅的原址上盖了一处江南庭院式的宅子,白墙黑瓦,假山水池,曲径通幽,竹木抚疏。


母亲总是在我耳边念叨,谁从广州回来盖房了,谁又从长沙回来盖房了。


父母不愿意跟着三个儿子去外省居住,原来的土砖屋居住条件很差。几年前我在县城一个新楼盘里为父母买了一套房子,装修好,父母住进去,感觉很舒适。可对母亲来说,高兴之余,仍然有不无遗憾。这房子在城里,周边没有熟人。这样的单元房再好,到底比不了在乡下老家有一栋房子。


父亲病了好几年,期间三次进ICU,我们兄弟也没有精力来筹划改造老家的房子。前年父亲故去,和父亲吵了一辈子架的母亲一下子变得消沉而容易伤感。她时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叹气,而且常常提起老宅屋场风水是多么的好,村里的人是怎样怎样羡慕。她说:



趁着我这老骨头还在,以我的名义,你们兄弟可以把老屋拆了,用钢筋水泥盖一栋新房子,上百年都不会倒。如果不盖新房,我一走,老屋很快就会倒,你们兄弟的户口都不在老家,再就没资格回来建屋了。这块风水宝地一定会被别人占去。我和你们父亲在地底下也不心甘呀。



母亲说的一点不错,中国现阶段农村宅基地的政策就是如此。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修建一栋新房保住屋场对母亲而言,是她衰朽残年最大的心愿,几乎是她全部的精神寄托。


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必再去计较老家的房子盖好后,我们兄弟很能否少回去住多久,会占用了我们多少资金。母亲其实是担心如果老家没有了宅子,她的儿孙在她故去后,会像断线的风筝,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将这个地方遗忘。


一旦决定盖房,执行起来就很快了。我们兄弟都不能回家操持此事,委托在镇上的姐夫和姐姐。去国土所办理改建手续、请风水先生看日子、选择包工队,这一切,都是在老太太的指导下由姐夫、姐姐去完成。一日,姐姐叫来钩机,三下五除二将老房子推倒。此前她照了好些老屋的照片,看着姐姐传来老屋最后的留影和钩机推倒老屋的视频,我颇为伤感。


▲将要拆掉的老屋


这简陋的土砖屋里,我们兄弟姐妹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夏天在屋外做作业,冬天围着火塘取暖,一条大黑狗偎依在我们身旁。老屋西边偏厦的牛栏里,我一次次牵牛出去吃草喝水;家里买来第一台“韶峰牌”黑白电视机,在观看连续剧《红楼梦》中进入到青春期的忧郁与思索。


9月9日晨7点,前一天晚上参加了阿里18周年年会,我从杭州东站坐上高铁去长沙,半小时后再转动车到邵阳,下午2点就回到了老家。在高铁上和出租车上,我时刻用手机处理公务。真切地感受到,北京与故乡相距遥遥,但高铁和移动互联网大大缩短了地理和心理的距离。


新房的地脚梁已经浇筑好了,这天凌晨,风水先生前来主持了“下脚”仪式。尽管有姐夫在帮忙,年迈而有病的母亲不愿意呆在姐姐家里,每天执意要到工地旁的小屋里坐着,看着工人们干活。


老房子的土砖堆在前面的院子里,院内的杂草和灌木已经砍掉,只留下两棵桂花树、一棵枇杷树和一棵铁树,用一块大青石凿空的水缸搬到了院墙下面。——这个水缸里的水浇灌着我长大成人。我在脑海里设想着,等新房建好后,要把院墙重新砌一下,槽门建好,门楣上写“紫气东来”四个字,院内再栽种一些桃树,一些李树,或者还可以挖一个小池塘,养几条鱼。堂屋大门的上方,则题写“陇西堂”。


有高铁和移动互联网,北京虽遥,一年择个好时节回来住上些日子,也不是没可能。


▲在建的新房


我在一位族弟的新房里找到了承包工程的族叔,三人喝着酒,对着门外的青山与小溪,聊着天。我一再拜托族叔要尽心尽力把这个房子盖好,这是我母亲人生最后的心愿,不要让她留有遗憾。族叔点头称是。


有一篇题为《不在农村住了,为什么很多人还要回老家盖一栋新房?》的公号文刷了屏,此文深得我心。文中道:


对于大多数农村出来的人来说

外面的房子,只是一个住所

老家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

即使老家的房子没人住

也要造起来的原因吧


在老家建新房子,对长住在城里的人来说,其实就是建一座纪念馆,是一种精神上的、情感上的投资。城里买房求其升值,租出去收租金,这固然是常见的投资,但红尘里我们所有的投资不能都只指望金钱的回报。


国庆长假的后半程,我要买张高铁票回家,新房应该在盖第二层了吧。这个黄金假期,许多人选择出国游,或驾车游历国内有名的名胜地。而我,选择回老家农村。这世上最美的风景在故乡,在我们生命的起点。


▲最美的风景在故乡


(本文为UC名家专栏邀稿,未经UC许可禁止转载)



往期精彩文章


一个区教育局如此恐吓网友的胆子是谁给的?

这个苗族人曾是朱元璋和张士诚的心腹大患

明帝国的末路风景(12):大权在握的张居正无法不腐败

如果自家孩子像刘文展那样“爱管闲事”, 你是喜还是忧?

假道学治国的奇葩规定:每碗茶不许过五文 禁止不健康文艺作品


打赏请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