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代人要有群己权界意识: 微信群不是自家客厅

2017-11-13 十年砍柴 文史砍柴




沈阳一所小学的班主任因为将一位学生的妈妈王女士移出微信群,竟然成了公共事件。该家长先找到了学校,后付诸媒体。


了解事情的经过,我和网上许多人的意见是一样的:班主任的行为没有什么毛病,而那位妈妈倒应该很好地反思。


我不知道建群之初班主任是否强调过群内发言规则以及处理措施。即便没有言在先,这个班主任建立的家长群,一个成年人也应懂得只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的工作群,与此无关的内容不应该在里面发布,否则就是干扰工作,是对建群的老师和其他家长的不尊重。


这位妈妈在这个群里发了一篇《让花成花让树成树》的“鸡汤文”,我在网上搜到了这篇分行的文字(如果说是诗歌是抬举了作者),就是无病呻吟式说一些大而化之的车轱辘话——这是目前流行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鸡汤文”的主要特点,如: 


把自己还给自己

把别人还给别人

把孩子还给孩子

让孩子长成本来该成长的样子

……

平庸的大夫看谁都有病

高明的大夫看谁都没有病

所有的病

都是心病

我们的心好了

整个世界都好了

我们的心平静了

整个世界都安宁了


稍微有思考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的人都会觉得这样的文字简直就是混淆概念、没有是非标准的废话,孩子“本来该成长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呀?你患了癌症去医院,高明的大夫看你难道也“都没有病”。我如果在微信群里看到谁传播这样的东西,我会从心底里鄙视他,但它却迎合了许多人的口味,当成宝贝传播。


班主任老师先还是比较客气的,首先私信提醒这位女士:

 

您好!我们家长群是班主任方便通知大家消息的,请您注意言辞和议论(我不懂您那首诗的意思)!谢谢!


这个“鸡汤文”里“平庸大夫”“高明大夫”的比喻加上孩子成长的主题,确实容易让班主任误会是家长对自己的与教育方式不满。这位妈妈进一步解释:

 

是给我们家长自己来看的,互勉只是“心灵鸡汤”。老师您多虑了。


那位班主任还是耐心地回复:

 

既然您不清楚我们家长群的功能,作为班主任我再次提醒您,与孩子或者我工作无关的消息请您慎重发表!谢谢合作!想给谁看请您私聊他们!


这班主任已经说得够明白了,而且给这位妈妈留了足够的面子,可这位妈妈是怎么怼回去的?

 

《“小二班”家长群》的标题很明确,这是个家长群,我想和家长们聊,您没看懂可以忽略,谢谢!


看到这段话谁处在那位班主任的位置上都会生气,那位妈妈的意思是:我和其他孩子家长们聊,你管不着,你看不惯可以绕道。

 


于是班主任将这位妈妈踢出群。事已至此还可以转圜,给班主任私聊说明一下,可这位妈妈给学校的教导主任打电话,这当然可以被视为“找你的领导告状”。班主任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在朋友圈里把她拉黑,其手机号码也设置为黑名单。后来班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说法是那个家长群混进非家长,她把群解散准备重新建。

 

这应该是学校领导关注这事后班主任的一种自保行为。领导一般的态度是尽量息事宁人,对自己的老师也会批评几句,要注意态度云云,如果告状的家长有来头更是如此。班主任的应对也很巧妙,我不是踢她一人,我这个建群的班主任退群行不行?这下其他家长炸锅了,这个群是用来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没有班主任,大家呆在群里还有什么意义?

 

可以说,是这位妈妈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家长的利益。而班主任一直有理有节,谁也不能要求班主任什么都承受着,尤其对混蛋家长不可理喻的言行,连生气都不行?班主任自己也说了,朋友圈、手机是私人领域,她可以选择拉黑任何人。也没有哪条法律和规章要求班主任的老师必须和家长加朋友圈,个人的的手机必须和家长保持畅通。

 

单就班主任建家长群这件事而言,只是班主任为了工作方便的一种行为,并非老师的法定义务,他可以建也可以不建,而采取传统的方式与家长联络;而加入到家长群也非家长们的法定权利,如果加入必须遵守群主的规定(否则你可以选择退群)。为维持群内的秩序群主确实可以对人采取某种措施,班主任先是提醒,而不是一上来就将她踢出去。而且看这位妈妈振振有词的样子,很可能她不是第一次在群里发这种垃圾了。

 

这件事虽小,却可以映射出一个大问题:在微信群成为当下中国人信息沟通的重要工具时,如何恪守群己权界,在不同的群里采取不同的发言方式,尽量不要去麻烦别人,打扰别人,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可有些成年人,根本没有任何的群己权界意识,把任何一个微信群都当成自家的客厅。那位王女士就是如此。

 

正好我的儿子今年进入到北京东城区一所小学读一年级,从新生教育开始,班主任就建了个家长群,爸爸妈妈们都被拉进去。老师在建群开始只声明了一次,这是为了便于老师与家长沟通的群,在这里发布学校各种消息,提一些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除此其他消息不适宜发布。这个群运行大半个学期了,家长们非常自觉地遵守规则,和老师对话简洁直接——因为一个班主任要对几十位家长,顶多加一句“谢谢老师”这样的客气话。那么一些气味相投的家长想相互之间更大范围地交流怎么办?在班主任建立家长群的同时,我们建了一个没有老师参加的“纯家长群”,在里面交流教育儿女的经验,分享一些校外培训班的信息,家长之间有时候相互帮个忙,提个醒。许多不便在班主任当群主的那个群里说的话,就在这个群里说,比如商量要不要和校方交涉,家长自愿捐钱安装空气净化系统。即便是这样的纯家长群,群主也严禁将非家长拉进来,禁止一切广告,也没什么家长发那些让人笑话的“鸡汤文”。

 

微信就是一个网络上的大社会,不同的群就是不同的社交圈。一个成熟的、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应该意识到在不同的社交圈里,说话的方式和内容是不一样的。在线下的现实社会里,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好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或者和陌生人在一个饭局上首次见面,彼此之间的的言谈交流,是要有很大区别的,交浅言深会被视为不懂事、太莽撞。微信群里交流的规则也应是如此。

 

我们知道,班主任建立的家长群和上司建立的工作群性质一样的,都是为了公事,与公事无关的私人领域的话题,发到这样的群里是很失礼的行为。比如你发一张有趣的图片或者一篇你认为不错的美文,50人的微信群有10人可能喜欢,但另外40人不喜欢,你这行为就是对那些人的不尊重,严重点是污染人家的视觉。群主有义务站出来提醒,甚至根据建群之初约定的规则进行惩罚。

 

在有些群里,可以说话的尺度大一些,这也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相互的容忍。再说那位被老师踢出群耿耿于怀的王女士,如果在自己闺蜜群里,可以发那些鸡汤文——再垃圾也没问题。我在自己密友群里,有时候也会开一些玩笑,大家不以为忤。

 

想必大家和我有一样的经历,常常会被朋友拉进一些专注某个公共话题的群,进群的人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这时候一个人是否遵守群己权界就很好观察,有些人以为你和他在一个群,就是当然的朋友,动不动就 @ 你,说话没轻没重;有些人整天在群里刷屏,你打开这个群就看到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早就被他的垃圾信息掩盖了。对于这样的群,我一般会选择退群。人活着本来就很累,为什么还要在微信群中承受这些?

 

只有家族群,你几乎没有退群的自由——理论上当然可以退,但家族的人情约束让许多人没有勇气退。比如在一个家族群,有长辈经常发一些伪科学的帖子或者很垃圾的“鸡汤文”,由于受教育水平和人生经历,这些长辈不可能知识更新了。这,你就得受着,也没法提醒他们,提醒是一种冒犯。这种基于血缘的家族关系是与生俱来的,附着于人的一生,你无可选择,当然选择忍受。只有在这种群里,才不得不采取王女士对班主任所说的态度——“可以忽略”。

 

可在班主任建立以工作为中心的家长群里,凭什么让群主“忽略”你发的垃圾信息呢?作为群主的班主任如果不采取措施,别的家长很可能会私下向班主任表示抗议的。这位王女士还想和别的家长分享鸡汤文,以为别的家长一定会喜欢。——何谓无自知之明,此之谓也。

 

以小窥大,从线上可以看到线下,这位王女士几乎没有与人交往的群己权界意识——而这种意识对现代人来说尤其重要。真不知道她怎样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社会交际规则的教育。


【声明:本文为UC名家专栏约稿,未经UC许可禁止转载】



往期精彩文章

没有大白菜, 在北方如何度过漫长的冬天

双11你还记得走村串乡的货郎吗?他们是电商鼻祖

明帝国的末路风景(17):墙倒众人推的丑态

我的审美为什么还停留在90年代村支书水平?

明帝国的末路风景(16):推翻三座大山的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


打赏的人好可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