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十而立,有几个头部企业拿得出手?
4月13日,海南建省30年庆典在海口市举行,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莅临祝贺,并送给了海南一份厚重的庆生大礼包: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一时间,海南这个中国最南的省份引起世界瞩目,“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的概念再一次被热炒。许多在海南建省时南下创业的人开始回忆那段火红的岁月。
当年十万跨越琼州海峡的“闯海人”,而今多数已是中老年,进入到人生的夕阳岁月。其中大部分声名不彰,淹没在寻常的日子里。少数幸运者成为今天知名的企业家、官员、文化人.......
成功者才更有资格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我的湖南同乡兄长、有“湘商文化第一人”之称的伍继延已过了知天命之年,1988年他是第一批南下的“闯海人”,那时候他只是一位24岁的小伙子。
1988年的寒假,从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从冰天雪地的北京坐火车、坐海船一路南下。伍继延回忆说:“一路上不停地脱衣服。在海上晃荡晃荡一晚上后,早晨醒来站到甲板上一看,哇,一个阳光灿烂、热乎乎的夏天到了,马上就只能穿短袖了。”
伍继延去了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另外一个牌子叫海南省政府体制改革办公室),顶头上司是迟福林。在海南他结识了“万通六君子”王功权、冯仑、刘军、王启富、易小迪、潘石屹和其他一些日后扬名立万的企业家和文化人,并在六君子的“蛊惑”下辞官下海了。
除了万通六君子,当时还有很多人胸怀大志的创业者踏上海南,有着苏东坡“余生欲老海南村”那样的人生规划,如马蔚华、陈峰等人。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这些日后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多数离开了海南,海南只是他们商海搏击生涯中的一个驿站而已,只有陈峰,把根扎在了海南。
陈峰毕业于联邦德国汉莎航空管理学院,在中国民航局和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工作多年。他受到当时的海南省常务副省长鲍克明的邀请,委以海南省省长航空事务助理之任,负责筹办海南省航空公司。1990年,37岁的陈峰放弃在北京的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副主任职位,与在民航总局的几个同事王健、陈文理和李箐一起,南下奔赴海南创业。
今天,海航集团从一家从单一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发展成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构建了航空、酒店、租赁、IT分销等7个世界一流产业,2017年在世界企业500强中位列170名。
▲海口的海航总部
当然,人择良木而栖,我们不必苛求那些最终又跨过海峡回到大陆一线城市的企业家。只是在海南建省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回顾这些商界牛人与海南或长或短的缘分,也许能更为形象地审视海南建省以后的得与失。我们也不必讳言,海南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今天的经济成就和对全国的影响,和当年十万闯海人过海峡时的期望是有较大差距的。
或者,我们可以更为直白地问一句:“海南这个最大的经济特区有几个拿得出手的头部企业?”
海南建省时,只有“龙头企业”这个词,指的是在某个行业中,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或者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而今天国际化大企业几乎都是跨行业的,有些是网络密布全球、财富抵得上一个小国GDP的新经济体,“龙头”二字已不足形容之。
头部企业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比较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的四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发展到今天,他们之间差距很大,有城市甚至让人意识不到是特区,其经济总量还不如中西部的二线城市。其中的佼佼者显然是深圳。
深圳能以一个边陲渔村跻身于中国一线城市之列,其经济实力正在追赶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源地、老牌工商业城市大上海。深圳的底气在哪里?我以为主要是这个城市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成长了一批“头部企业”。
美国《财富》杂志2017年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深圳共有7家企业上榜,分别是平安集团、华为、正威国际、招商银行、万科、腾讯和恒大。除恒大以外,其他6家都是深圳土生土长的企业。这些已经上榜的企业之外,深圳还有一大批有可能冲击世界500强的中资企业,如比亚迪、中广核、中集集团、腾邦、顺丰、怡亚通、大疆科技、深投控,等等。即使是近期麻烦缠身的中兴通讯,自1997年在深圳成立以来,取得过不俗的业绩,对深圳的科技创新、就业、税收贡献甚大。
反观海南,除了海航集团是公认的、当之无愧的头部企业,还有谁?
海南企业联合会和海南企业家联合会以2016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排序出2017海南省企业100强名单。其中前十位的是:
名次 | 企业名称 | 营业收入(万元) |
1 | 海航集团有限公司 | 35233153.00 |
2 | 海南华信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 8913292.00 |
3 |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 2773078.00 |
4 | 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1601760.00 |
5 | 海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1525605.00 |
6 | 海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423927.00 |
7 |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1405827.00 |
8 | 中国烟草总公司海南省公司 | 1235927.00 |
9 |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海南石油分公司 | 1049068.00 |
10 | 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 | 1045643.00 |
海航的营收差不多是后面9家企业全部营收总和的2倍,而且这9家企业,好几家是总部不在海南的分公司。从这个图表可以直观地看出海航对海南的重要意义,也可以看出在过去25年,海航的超常规发展对海南这个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何等的添彩增色。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还有海航,海南建省30年交出来的答卷不至于太平淡。
过去的一年,海航处在舆论漩涡之中,它的并购模式、它的负债、它的资金流动性,不时引起媒体关注。应当说,这些问题多多少少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倒推一下,海航在几个关键的节点上,不是那么大手笔,不借助金融杠杆等手段扩大规模,涉足各个领域,到今天它还只是一个产业单一的航空企业,甚至被国航、南航或东航三大国有航空公司收购,那么海南省的企业还剩下什么?谁还能拿得出手?
当年闯荡过海南尔后又离去的那些商业巨子,如冯仑、潘石屹、易小迪、王功权等人,他们多是在房地产和投资业里大展手脚的,这也是他们年轻时在海南打下的底色。冯仑、潘石屹的“第一桶金”就是在刚建省后不久炒房获得的。
海南建省后30年的跌宕起伏,也是和房地产大有关系。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给了还在襁褓中的海南这个最大的经济特区当头一棒。自此海南元气大伤,真可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好些年才恢复过来。
那些炒房发家的商业精英离开了海南,而以实业起家的陈峰和海航还扎根在海南。这说明什么呢?
不扎扎实实办实业,没有一批高科技企业,只想走捷径,炒地皮发财,热衷于炒概念,玩来钱快的资本游戏,是无法产生头部企业的。
根据最新发布的《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显示,海南的战略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无论是发展第一、第二产业或是第三产业,最终是要靠一批优秀的企业来实施,来推动。没有拿得出手的头部企业,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和与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产业,等等只能是画饼。
在海南这个地方成长一批头部企业,应当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完成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中,海航的经验是很可贵的,而海航曾经遇到和正在遇到的困难,也是海南这个最大经济特区可做镜鉴和必须面对的。设想一下,再过十年、二十年,海南省拥有七、八个甚至十几个海航这样的头部企业,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恐怕才算得上名副其实,而在海南岛上,海航也不再孤单。
由此可知,海南省省长沈晓明去年年底说:“海航好,海南好。海南好,海航更好。”决不是一句简单的官场套话,而是意味深长。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