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十年砍柴公号 文史砍柴 2020-09-08


《诗经·卫风·河广》是我很喜欢一首诗,这首诗大约算得上中国现存最早的游子思归诗歌之一。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一位旅居在卫国的宋国人,卫国是周室姬姓之后裔,大部分疆土在黄河以北。赤狄灭卫国后,在强大的齐国帮助之下复国。为了躲避北面狄人的侵扰,卫国把都城迁到黄河以南的帝丘(今河南濮阳)。


这首诗表达的是游子悠悠的思乡之情,他在黄河北岸的卫国,而故乡宋国在黄河以南。游子自问自答:哪个说黄河宽广?一支苇筏可以渡过。哪个说宋国遥远?踮起脚跟就能望见。哪个说黄河宽广,难容一条小船。哪个说宋国遥远,天明过去尚能赶上早饭。


也许在宋国的老家,有他年迈的父母,有恩爱的妻子,有可爱的儿女等着,所以,一条大河在他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天堑。


最近两天,一条新闻让我想起了这首诗,但感受到的不是夹杂忧伤的浪漫思乡之情,而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悲愤,直不知今夕何夕。


近期鄂省肺疫肆虐,该省省垣江城而外,黄州疫情最为严重。黄州下辖之县级市武穴,与江西省九江市一江之隔,平时两地往来频繁。肺疫起后,浔城人为自保,切断两地交通,自然沟通长江的大桥无可逾越。然如此禁不住武穴百姓飞渡长江去浔城避疫。网上流传一张照片,乃浔阳官府知会武穴官府,要求管住本地百姓毋私渡。文中曰:“贵市仍有部分非法营运的交通工具载客来浔。黑车载客、农用船私渡屡有发生,甚至出现木盆划渡过江的现象”。



一开始我以为是闲人杜撰出来的故事,后来权威媒体报道了,果真有浔阳官方截获划盆渡江的武穴市民,盆、桨俱有照片,此人亦被遣送回鄂省。


呜呼,孰料今日亦见此种只在评书、小说中见过的情节。吾友陈宝成说,他想起了小时候听《说岳全传》里,洪水淹没村庄,襁褓之中的岳飞由岳母抱着,坐在木盆里漂流,保住了性命。而我则想起了《卫风》那首诗。长江浩荡,一盆而渡,真如沧海中一片树叶呀。人在求生欲驱动下,什么样的风险都敢冒,什么样的招数都想得出。


武穴,数百年来叫广济县,原是该县因洋务运动兴起后逐渐繁荣的一个码头。1987年县改市,废掉了人所周知、历史悠久的广济之名。我总认为广济更文雅,更有历史感。此地文化昌明,人才辈出,民国时期同盟会元老、司法院院长居正及郭泰祺、刘文岛、张导民诸公皆为广济县人。


几乎是同时,黄州下辖的红安县亦爆出一个让人悲伤难已的新闻。某人被疏隔后,其年满16岁的脑瘫儿无人照顾而死。此儿平时需要父亲喂饭,其母亲早抛家远走。其父被隔后曾托基层官吏照顾瘫儿,疫情似火,此嘱托便成耳边风。瘫儿在家独处六日,多半是饿、渴而毙。


他日若有人写这段历史,广济灾民一盆渡江和红安瘫儿孤身饿毙是不能漏过的事。真让人感叹广济难济,红安不安呀。


【十年砍柴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往期精彩文章

曾国藩为什么如此看重这一待遇
歧视庶出女,曾国藩亦不能免俗
剁辣椒拌饭是一代乡村少年的共同记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