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雨磊:文献综述的三个有机部分

石头君的 冠霖书院 2022-05-02



上次做了一个直播课,反响还不错。有很多读者和朋友建议我多做一些直播课。上次用的直播平台效果不好,这次我准备用新的直播软件。尝试了几款,才发现,直播这事还真是一门技术活,而且成本还挺高的。
很多读者问我如何阅读和整理文献,所以,下次直播课的主题暂定为:学术文献的阅读、整理与运用。时间定在本周日晚八点。直播地址和海报,后续发布。
今天再推送一篇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旧文。本次推送略有改动。


文献综述的三个有机部分
文/王雨磊
关于文献综述,总是有人在问。我再讲一个具体的写法问题。其实文献综述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部分,往往不是独立的部分。但是文献回顾的写法,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除了《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中已经讲过的以外,我前段时间“私塾”的时候,聊起一个写法,我现在把它总结一下。
文献回顾,我认为,有三个有机部分:
第一,叙述部分,不论是一个一个说,或是一段一段说,还是一条一条说,这部分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如实描述文献的本身观点——当然是基于文章相关性。
这个部分最花功夫,因为要真的读懂了再写,明白无误地展示你对文献的“复述”——因为还有人没看这些文献,所以,这种复述本身不能是支离破碎的,也不能佶屈聱牙,应该本身具有可读性。让没有看过文献的人也能够“get”到文献。
第二,评述部分。这个部分,是站在本文的基础上,对这些文献进行“评头论足”,是是非非,好好坏坏,作者都有主见和立场,必须是一种可信的评价。关于这一点,书里讲了很多了。
关于这一点,我只想多强调一点,那就是,对文献的评述,必须有一种穿针引线的作用,把诸多已经读到的文献,系统地“编织”在文章之中,让读者跟着作者的线索,畅游文海。
第三,过渡部分。这通常是被人忽略的地方。好的文章都非常善于从文献回顾平滑地过渡到自己的研究,这是把文献回顾的作用发挥出来的地方。也就是说,文献回顾必须让大家明确其应该继续往哪里走,应该如何继续这项研究,进而生产本文的“正当性”——否则,何必多次一文呢?
好的学术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部分的作用就是点出“肩膀”的位置所在。写好这一点,往往就可以奠定文章的理论基础。这就是所谓的“小切口”,也是我之前所谓的“薄发”之所在。
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各位好好读一些经典文献,看看他们是如何平滑过渡的。

文献回顾的本事特别考验作者的本事,学术期刊的编辑往往能够只通过文献回顾的层次,就能断定作者的层次。关于如何进行文献写作,我会在直播课里系统讲述,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先留言。
明天就是除夕了,祝大家新年快乐!牛年牛牛牛!



王雨磊:学术研究要“有劲儿”

王雨磊:学术写作直播课的回放及PPT
王雨磊:超越身我,成为自己!
王雨磊:写作的“神通”
王雨磊:心眼观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