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芜湖百年,藏在建筑里!
1876年中英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增开北海、温州、芜湖、宜昌为通商口岸,芜湖成为安徽最早开放的城市。开埠之后,陆续建有英驻芜领事署、洋员帮办楼、海关关廨大楼等建筑,走进芜湖依稀可闻曾经的繁华市声。
位置: 坐落于范罗山山顶中部
年份: 建于1877 年
2013 年3月,与总税务司公所旧址、洋员帮办楼旧址、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一起被国务院合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英国建筑师设计,外廊式建筑,两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平面方正,东西对称,建筑面积 1190 平方米。外廊式建筑是西方国家早年在东南亚地区的建筑风格,以宽阔的券廊和高大的落地窗为主要特点。领事署廊宽 3.5 米,宽阔的走廊延展了建筑空间,也在视觉上提升了建筑的档次。
红色砖墙结构,四坡屋顶,青石砌筑露明基座与青石拱券组合成丰富的立面,造型端庄,精致大气,外形美观,线条柔和。光影萦绕在领事署墙上,红砖白瓦,色彩明丽又不失典雅,仿佛穿越到19世纪的欧洲,解开封尘已久的历史。
位置:坐落于镜湖区雨耕山顶
年份:建于1887 年
建筑取材上乘耐久,布局合理巧妙,展示出精妙的建筑技艺及宜居的人性化理念,堪称芜湖近代西洋风格建筑典范。
青砖砌筑,四坡瓦楞式铁皮屋面,木构架支撑屋顶,砖石墙体承重,两层,平面方正,立面雄浑,西面和南面设置券廊,地坪上设置架空层,防潮通风。室内装修以石膏线顶棚为主,线脚丰富华美,建筑面积 713 平方米。
位置:坐落于范罗山半山腰,领事署旧址东侧
年份:根据现存的英国建筑师手绘范罗山总平面图推断,该楼建造时间应早于 1905 年
这幢大楼被芜湖有些人称作“大班楼”,是领事署及总税务司公所外籍人员的住所。
整幢建筑为外廊式,两层砖木结构风格统一,坐北朝南,平面方正,青砖砌筑,四坡屋顶。旧址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以柱承重,除边间外,余五间设拱券,建筑面积 803 平方米。
位置:于范罗山半山腰,领事署旧址西侧
年份:建于民国初年
与英驻芜领事署、洋员帮办楼等相关建筑一起,开启芜湖近代化进程。
建筑坐北朝南,两层外廊式建筑,红砖砌筑,四坡屋顶,平面六开间,建筑面积 764.94 平方米。石砌露明基座高 71 厘米,东向第二间设条石台阶五步。券廊为水磨石地坪,室内为木板地坪,白色石膏线顶棚。西后方有附属用房,一层楼,形式简朴,原为勤杂人员使用。
位置:老芜湖海关旧址原是一组建筑群,现仅存关廨大楼,坐落于镜湖区滨江公园
年份:建成于 1919 年,2019 年 10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主楼和钟楼组成,建筑面积 1101.46 平方米。主楼为柱廊式砖木结构,两层,四坡屋顶,铁皮铺盖屋面。一楼是营业大厅,二楼是办公用房。钟楼矗立在主楼西向外廊中部,装饰构件设计极富匠心。西面有圆形舷窗,舷窗下装饰绶带,飘逸舒展。三层之上的四个角, 都有塔式权杖各一,彰显醒目。西、南、北三向各有一圆形铜钟。
整体建筑风格源于欧洲新古典主义的外廊式建筑,采用中西建筑文化共存的手法,是古今建筑过渡时期的产物,此类西洋建筑在安徽 省留存极少,在结构设计和建筑工艺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科学价值。
从建成至今,这座老海关矗立于浩浩长江之畔,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了芜湖近代沧桑巨变,也成为了当下芜湖人民的宝贵城市记忆。
往期推荐
安排!运动 · 采摘 · 美食,入冬必备三件套
这7家精品民宿,每一家都值得住~
入眼成画!芜湖初冬美景正当时
芜湖麻辣烫火了!众多网红博主高频打卡推荐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