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西洋月刊》丨英才制度的悲惨赢家

法意编译 法意读书 2019-11-21

《大西洋月刊》丨英才制度的悲惨赢家



作者:丹尼尔·马克维茨(Daniel Markovits)


编译:曹宇

法意导言


本文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丹尼尔·马克维茨(Daniel Markovits)在其著作《英才制度的陷阱:美国的奠基性神话是如何促进不平等、消解中产阶级和侵蚀精英的?》导言部分的节选,刊载于美国《大西洋月刊》9月号。“英才制度”或者“英才主义”(Meritocracy)是与“平民主义”(mass democracy)对应的概念,强调更为优秀的人获得更多的资源,在教育领域表现为“择优录取”和“精英教育”,在工作领域则表现为“唯才是用”和“绩效管理制度”。作者笔下的英才主义社会,仿佛一个每人都想向上攀爬的金字塔,下层因为掌握不到优质资源,无法实现阶层上升,“美国梦”破灭,而表面上实现了“美国梦”的上层,为了维持对对优质资源的获取,更加拼命地榨取自己,并将这种逻辑继续传递给自己的后代,“精英阶层”不再闲暇,而是更加悲惨。在丹尼尔·马克维茨看来,最大的问题是因为英才主义的选拔在社会中下层和精英阶层之间筑起鸿沟,庞大的中产阶级日益萎缩,而解决这一切的办法,则是必须打破英才制度的逻辑,给更多的人以优质教育资源,同时给没有接受过精英教育的人以更多的工作机会,以重建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这种改变可能会要求精英阶层放弃一部分收益,但由于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闲暇和家庭时间,但作者对此表现出乐观态度,并以“罗斯福新政”为例,认为这种调整是有可能成功的。



古埃及的社会结构与金字塔如出一辙


“英才制度的择优录取”变形


作者从他所在的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情况切入,法学院的师生似乎都是跟作者一样,来自父母为职业精英阶层的家庭。上世纪60年代,正是耶鲁大学校长布鲁斯特(Kingman Brewster)将择优录取带到了这所学校,打破了世袭的精英制。这种英才制度(Meritocracy)曾经一度使得天赋和努力而非出身成为进入上游社会的敲门砖。但如今的英才制度显然已经精“排除了少数精英之外的所有人”。据统计,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共同招收了来自收入最高的1% 家庭的学生,而不是来自收入最低的60% 家庭的学生。可以说,“择优录取”“唯才是用”的英才制度,并没有真正打破出身的限制。


丹尼尔·马克维茨(Daniel Markovits):

《英才制度的陷阱:美国的奠基性神话是如何

促进不平等、消解中产阶级和侵蚀精英的?》


被英才制度破坏的“美国梦”


美国民众通常把这种问题归责于高校选拔的“后门制度”,但作者认为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并非只是遗产、裙带关系或招生腐败,而根本上恰恰是由英才制度本身造成的。英才制度使得“努力的局外人”不再享有真正的机会。根据一项研究,最贫穷的五分之一家庭的孩子能够进入最富有的5%家庭的概率只有1%,而中等的五分之一家庭的孩子概率则不到2%。绝对经济流动性也在下降。自本世纪中叶以来,中产阶级子女的收入超过父母的可能性下降了一半以上。公众对经济不平等的愤怒经常指向精英机构。然而,作者指出,英才制度本身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它正在破坏这种“只要经过努力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的“美国梦”。英才主义所创造的“择优”的竞争规则,却使得只有富人才能从中获胜。

作者指出的这一问题与帕特南在

《我们的孩子:美国梦的崩溃》一书中所指出的一样,

在英才制度之下,寒门再难出贵子


精英阶层的悲惨生活


但精英阶层并不是这场竞争中的真正赢家,事实上,他们在英才制度中受到的伤害才是“真实和重要”(real and important)的。只有诊断清楚英才制度伤害精英阶层的机制,才能够治愈这一变形的制度。


1、精英阶层孩子的悲剧

英才制度的压力从孩子的幼年就已经开始了,而家长们别无选择。从名牌幼儿园到名牌初中、名牌高中,精英阶层的儿童精致地计算着他们的未来,而整个教育体制恰恰在鼓励他们付出更多的时间,甚至牺牲睡眠,去完成精英学校布置给他们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些精英学生从小就学会了从自己的人力资本中榨取收入和地位,将自己置于他人之下。


2、精英阶层的悲惨获胜者

事实上,在这一竞争机制中获胜的精英阶层在英才制度中越上升,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工作中,很难实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根据报告,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的美国人平均希望每周少工作25小时。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工作让他们陷入了“时间饥荒”。200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这种“时间饥荒”干扰了他们与配偶和子女建立牢固关系、维持家庭、甚至拥有令人满意的性生活的能力。一些坚持不住的人中途退出,而最终成为高层的人员都是“非常聪明,工作狂热,不会退出”的,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维持家庭生活”,“他们赢得了比赛”。与古代贵族阶层的休闲不同,当今的精英阶层工作强度是前所未有的。


CNN的报道关注“时间饥荒”,

指出这一问题已经跨越所有阶层


3、英才制度是悲惨的根源

作者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景,是因为“一个财富和地位取决于其人力资本的人”必然 “把工作当作一个从人力资本中获取价值的机会”,在英才制度的体制中,“一个人在组织结构图上爬得越高,对其工作努力程度的期待就越高”这些精英管理者“被终身雇佣束缚在一个奖励资历高于业绩的公司等级制度中”,并继续将他们的收入投入到子女的精英教育中,以期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价值。


出路:重建中产阶级?


作者认为,解决这种悲惨局面的出路在于建设一个更多的人都能享有良好教育和良好工作的社会。首先,教育必须变得开放和包容,不能像现在这样,将教育的好处集中在富裕家庭训练过度的孩子身上。公共补贴和税收政策应该鼓励学校扩大招收来自收入后2/3的家庭。其次,与之相应,还要有改革工作领域的政策,“支持那些没有经过精心培训或没有高学历的工人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作者指出,“克服精英阶层不平等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上的,而是政治上的”。但正如杰弗里·a·温特斯(Jeffrey a. Winters)在《寡头政治》(Oligarchy)一书中所记叙的,这种将财富和机会集中在少数精英阶层的不平等机制,其解决往往伴随的是社会的崩溃。但是作者认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之后的恢复是一个例外,即通过新政(New Deal),并最终形成了大规模的中产阶级。罗斯福新政的逻辑是通过“建立的广泛共享的繁荣”,促进经济上的平等,超越了等级制度。同时,《退伍军人权利法案》(GI Bill) 则“大幅扩大了受教育的机会,并将中等技能的中产阶级工人置于生产中心”。


罗斯福总统1944 年 6 月 22 日就

签署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案》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平等走向崩溃,今天仍然可以采取重新扩大教育和重新强调中产阶级的工作的政策,并使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精英阶层通过适当降低工作强度和收入,换取一定的闲暇时间;中产阶级可以重新获得收入和地位,重新夺回美国生活的中心”。尽管这种民主经济秩序的重建是困难重重的,但作者认为每个人的收益是合理的,并对此充满乐观期待。



文章来源:

(Daniel Markovits:Meritocracy’s Miserable Winners,The Atlantic,Sep. 2019,p14-17);


译者介绍:

曹宇,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博士,北京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兴趣方向:美国高等教育法。


往期链接:

国安委里来了一位“反华”的年轻人

《卫报》| 欧拉伯迷思:极右翼阴谋理论如何成为主流思想

阿兰·布鲁姆|回应福山,法西斯主义仍有未来


技术编辑:吴佳琪

责任编辑:YUE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