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债”远程视界:估值66亿的医疗独角兽,商业模式有没有问题? || 深度 · 大健康

2018-02-09 叶万@广州 无冕财经

远程视界仅用5年便联网近4万家机构、年收入近百亿。但代理商追缴欠款,暗示其发展之不顺。医疗“独角兽”火速扩张下有何资金隐忧?其津津乐道的商业模式是否暗藏风险?


眼看2018年春节将至,这群人脸上却没有多少喜悦之情——他们共同的身份是北京远程视界集团(简称“远程视界”)的代理商,一心想拿回自己的“血汗钱”。

 

这是一家估值超过66亿元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根据远程视界官网,5年已有2000家合作医院、近4万家医疗机构联网。

 

但在代理商看来,这只“独角兽”履行承诺“像挤牙膏”——按协议正常申请退还的代理费,被塞以“上市不能出账”等理由逾期、分期退还,“从不主动联系,能拖就拖,给压力就退一点”。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追债的代理商们从“单打独斗”演化成一个个小团体、从失声到在网络发声,但谁也说不清,“追债”者有多少人、涉及金额有多大。

 

远程视界方面,一边以处于资本操作披露期为由拒不回应,一边则发声明称公司遭到恶意诽谤,只字未提代理商“追债”之事。其投资方倒是未否认“追债”的存在,但将之归为正常经营情况:“远程视界代理商规模庞大、被抱怨属于大概率事件”。

 

代理商要求退费事出何因?仅仅是公司所说的抱怨、诽谤吗?远程视界“被追债”的背后,有什么难言之隐?


 代理商“上京讨债”

 

“明天有人去吗?”

 

“有,我明天去。”

 

“我下午到。”

 

寥寥几句对话,“上门追债”的行程就这么决定了。背后的策动者,是一群心急如焚的远程视界代理商。年关将至,他们希望在春节前再做一次努力,“拿回自己的血汗钱,也好过年”。


 “追债”代理商在微信群讨论。

 

然而这次追债依然未奏效,他们得到的只是一丝希望:公司近期就有钱给代理商退款。

 

2017年上半年起,要求退款的代理商陆续收到该公司员工的反馈,一开始说是“准备上市无法出账”,到后来变成“财务人员不在”、“领导不签字”、“走程序”,各种拖欠退款的理由,他们慢慢失去了耐心。

 

“他们曾经去闹过事,现在就只是在等。”代理商刘永抱怨道。一开始远程视界还强硬塞以各种不退款理由,到现在公司一边承诺退款、一边坦白没钱,大部分代理商开始冷静下来——还是拿钱要紧。他们分析利弊、寻找有效方案,虽然讨论间隙仍会有人忍不住抱怨,公司现在给出的说法“只是另一种拖延的说辞”。

 

“董事长夫人也说一定给,(还说)公司现在向医院垫付了30亿,资金很紧张。” 从刘永转述的话里可以看出,远程视界的资金周转不太顺畅。

 

另一位代理商张鑫透露,远程视界对不同的区域收取不同标准的代理费用,就其药店合作项目而言,县级、地级、省会城市的代理费分别为6万元、10万元、18万元。因此他推测,该公司收取的代理费接近10亿元——对于2016年收入过60亿元的远程视界来说,代理费也是一笔重要营收。

 

“一开始是比较看好的,但没想到最后会是这样。”张鑫表示,通过参与远程视界在当地协办的“医联体”、“医共体”站长大会,他了解了公司的区域代理模式,投入数十万元,成为该公司在华东某两个区域的代理商。

 

半年后,由于自己花钱接待了几批公司项目组员工、“项目却没有实质性进展”,张鑫提出退款申请。多位代理商对无冕财经称,他们与远程视界签的合同中包含退代理费的条款,合作不成功就可以申请退款,还规定了具体的退款期限,有些是21个工作日,也有30个工作日、60个工作日的。

 

然而,提出申请后半年内他多次催促,却先被告知“上市不能出账”、“财务人员不在”等理由无法退款,后又被要求寄回合同、签订保密协议“走流程”,繁复的手续走完,他未在合同规定的工作日内收到退款。由于代理商与远程视界签署了“保密协议”,无冕财经未能获得合同的具体内容。

 

退款逾期至今近3个月,刘鑫只收到数笔小额退款,总数不及当初缴纳的代理费一半。

 

 “项目无实质进展”是代理商提出退款诉求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位内部人士透露,2016年11月远程视界与微医集团达成的“双千计划”——用一年时间为1000个县培养各1000名基层医生、服务1000万个家庭,后期没有全面推动。


 远程视界与微医集团达成“双千计划”。

 

进展不如预期、公司不作回应,进而引发代理商“追债”、捅出资金链疑云,这个过程让代理商意识到,远程视界所津津乐道的商业模式“闭环”未必如想想办法顺利,他们寄希望于公司退款、抽身而退。

 

规模扩张下的资金链疑云

 

远程视界之所以能在短短5年成为行业内“独角兽”,与公司董事长注重搭建商业模式有很大关系。

 

曾经的眼科医生、导医网总经理,如今的远程视界董事长韩春善尤为重视运营。他曾说过:“做远程医疗的企业,有60%掉入了技术的陷阱,有30%没有看清运营的本质,而剩下那10%,才能真正盈利。”


  远程视界董事长韩春善。

 

远程视界毫无疑问被他划入了盈利的“那10%”——根据多家媒体报道,远程视界于2013年1月创立,2014年实现盈利。

 

跟多数国内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深陷亏损泥潭不同,早在2016年,远程视界对外公布的营收已达到60亿元,盈利6亿元。他们未透露2017年的营收规模和2018年的营收计划,但明确表示2018年要做到100亿元的回款。

 

据此保守估算,2018年他们至少要做到100亿元的营收规模。这也意味着,从2016年到2018年两年时间,远程视界要实现近乎翻倍的营收规模增长。

 

无冕财经向代理商了解到,远程视界所实行的是区域代理模式:远程视界提供远程医疗技术、设备和专家资源;吸引在当地有资源的人成为代理商,促成公司与地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借助远程医疗手段提高诊疗效率、从而增加收入;最后,企业、代理商、医疗机构对诊疗收入进行分成——这是一个基本的商业闭环。


  远程视界对合作医院提供手术补贴。

 

这一模式最初得到了代理商的极大认可,据他们提供的信息,代理商的分成比例从1/8到1/6不等,预期收入十分可观。

 

但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代理商的反馈,“医院不买账”成为商业模式落地的最大阻碍。一位代理商反映,他“带着代理医院的领导去谈,但最后医院不愿意出钱采购设备”;在网络上,另一位代理商指责远程视界通过这种方式“高价售卖远程医疗设备”,让其很难跟医院谈合作。

 

再结合此前有高管向代理商透露“公司向医院垫付30亿元”的消息,业内人士关慎判断,远程视界很可能在医疗机构的合作推广中耗资巨大——一部分原因是设备卖不出去形成库存;另一部分原因则是达成合作、卖出了设备却又难以回款。激进的扩张策略下,公司资金承压过重,对外表现为代理商退款逾期、对内则是对员工工资的拖欠。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某职场社交软件上出现大量“远程视界员工”实名或匿名发布的公司拖欠工资消息,甚至有人称公司内部为员工设置虚拟账户,“工资打到账上取不出来,最后又回到公司账上”。

 

 职场社交软件上有关远程视界拖欠工资的部分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代理商和员工“吐槽”相对集中的远程心界(远程视界子公司),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在资本市场寻求收购:4月,上市公司中珠医疗(SH.600568)公告称,拟受让该公司100%股权,但在7月22日即告终止;8月1日,银河生物(SZ.000806)公告正拟收购该公司股权,随后交付了3亿元收购定金,但不久前又告暂停。

 

无冕财经致电银河生物董秘办公室咨询交易暂停原因,对方表示远程心界2017年采取了较为积极的销售策略,导致应收账款所占额度“太多”,目前正在调整,稳定后再重启交易。

 

收购方的言论进一步印证了关慎有关“激进扩张”“医疗机构推广耗资过大”的推测。

 

此前在公司年会上,韩春善用“有成长,也有阵痛”来形容过去一年的远程视界;而对该公司2018年的收入计划,他又着重点出“回款”二字。


 1月20日,远程视界举行公司年会,主题为《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韩春善在年会上说。

 

年关难过,对这只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以及它的结盟者而言,2018年都可能将是艰难的一年。

 

(注:文中刘永、张鑫、关慎,均为化名。)



仁和药业 | 代孕冻卵 |

广药 | ST生化 | 多啦衣梦 |

唯品会 | 朗姿 | 茵曼 | 苏宁 |

阅文集团 | 糯米影业 | 三只松鼠 |

四三九九 | 亭东影业 | 大数据 |

版权声明

文由无冕财经原创,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商务、内容合作,请联系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无冕财经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现已覆盖今日头条、搜狐财经、网易财经、凤凰新闻、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号、新浪微博、UC头条、百家号、企鹅号、并读、号外号等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