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巨头强势杀入,喜马拉雅再不上市就麻烦了?|| 焦点

无冕财经团队 无冕财经 2021-03-16



一年多就遭遇600多起版权纠纷,最近还被爆出可能要对创作者抽佣金,盈利困难、上市一再推迟的喜马拉雅着急了?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首发

作者:葛瑞

编辑:陈涧

设计:布冬

实习生:郭曼怡


在线音频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内容版权纠纷、播客主广告发布报备纠纷、盈利模式的不清晰、一再推迟的上市进程,对于创业八年、积累6亿用户、估值超过240亿、长期处在长音频领域第一梯队的喜马拉雅FM(以下简称喜马拉雅)来说,每一项都是头疼的问题


然而,更麻烦的还在后头。


6月初,字节跳动上线“番茄畅听”APP,正式入局长音频。而在此前的4月23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则上线一款“酷我畅听”的产品。


腾讯和字节跳动两大巨头来势汹汹,在给这个“慢热”的领域添一把火的同时,也给了喜马拉雅更严峻的挑战。在与巨头同台竞技的过程中,能否带动整个在线音频行业出现稳定的商业模式,或许不单单关乎喜马拉雅能走多远的问题,也关乎能否继续走下去的问题。


上市进程一再推迟


2018年8月完成E轮4.6亿美元融资后,关于喜马拉雅上市的传闻便屡屡出现,并长期被外界寄予“在线音频第一股”的厚望,直到荔枝今年年初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为止。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经过近十年的酝酿和厮杀,在线音频领域逐渐呈现出喜马拉雅、荔枝、蜻蜓“三分天下”的局面,且三家侧重点各有不同。


转型之后的荔枝,目前侧重点为在线音频娱乐和社交,与喜马拉雅和蜻蜓形成清晰的界限。而蜻蜓则在某种程度上与喜马拉雅更为相似,以PUGC内容和知识付费为主,只不过喜马拉雅在体量和内容丰富度上更胜一筹。


根据《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喜马拉雅的用户渗透率达到62.8%,作为第二梯队的荔枝、蜻蜓FM用户渗透率约为33.5%。


作为音频行业的“龙头”,喜马拉雅一度备受资本的推崇。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2年成立于上海的喜马拉雅,截至目前累计进行过八轮融资,估值为240亿元。背后的投资方也较为抢眼,腾讯投资、小米科技、京东数科、春华资本、华泰证券等机构赫然在列。


喜马拉雅FM融资历程。


据财新网此前报道,喜马拉雅准备在2020年6月在境外完成IPO并上市,并签署上市对赌协议,但随后被喜马拉雅官方否认。


由于“瑞幸事件”引发的中概股信任危机,对于近期准备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从目前出现的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浪潮来看,喜马拉雅是否继续寻求赴美上市或许要打一个问号。


与此同时,也有外界分析认为证大戴志康被捕,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喜马拉雅的上市进程。


据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2年8月的喜马拉雅,由戴志康旗下的上海证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余建军、陈宇昕创办的上海喜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证大投资实际出资1499.6万元,占股66%;喜那科技实际出资3.4万元,占股34%,且戴志康曾担任过喜马拉雅的董事长。


虽然戴志康被捕后,喜马拉雅发布声明称与“证大公司”、上海证大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无任何股权关系,无任何债权债务关联,无任何业务往来。


但据财新网此前报道,戴志康在被捕时通过境外公司持有喜马拉雅境外母公司的股份,仍是喜马拉雅最主要的外部投资人。其在投案自首前并未真正退出喜马拉雅的董事职位,在董事会内依然拥有较大话语权。


“喜马拉雅之所以迟迟未能上市,外部因素的影响其实不是最主要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其目前尚未盈利、盈利模式没有很稳定清晰的情况下,能否撑得起目前240亿的估值。”一位在线音频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如是说。


商业变现乏力


在线音频或者说长音频行业,会是一门好的生意吗?


据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为175.8亿元,同比增长55.1%;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4.9亿,预计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达272.4亿元。


毫无疑问,在线音频是继图文和视频流量见顶之后,有可能存在快速增长的市场。


在线音频行业用户稳定增长,图片来自艾媒咨询。


但从目前来看,音频平台和视频平台一样处于烧钱不盈利的境地。年初上市的荔枝FM,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据公开资料显示,喜马拉雅在2017年亏损1亿元,目前仍未能实现盈利


“把喜马拉雅想象成声音领域的出版社,就能很好地理解它的商业模式。”上述行业人士对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表示,喜马拉雅的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广告收入,另外一部分来自付费业务,其中包括知识付费以及VIP会员的收入,而其主要的支出来自于版权的购买以及运营和推广。


知识付费曾经一度给在线音频行业变现带来过希望。率先杀入音频知识付费的喜马拉雅也确实收益颇丰。


2017年第二届喜马拉雅“123狂欢节”内容消费总额达1.96亿元,是首届的近4倍,与此同时总用户突破4.5亿。而到了2019年“123狂欢节”,喜马拉雅宣布用户突破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亿。


但是知识付费的红利并没有持续很久,在2018年开始出现退潮。归根结底在于用户的复购率太低,有数位曾购买过付费节目的用户对无冕财经研究员表示,多数时候购买的付费节目压根就没有听完。


与此同时,喜马拉雅也朝着泛娱乐化的方向布局,邀请明星入驻、制作广播剧等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喜马拉雅带来改变和机遇,但用户是否能够持续买单,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像《三体》这种热门的广播剧,可能会有大量用户去愿意付费收听,其他的就很难说。”一位广播剧爱好者对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表示,目前国内广播剧的受众相对较窄,付费用户比率更低。


此外,喜马拉雅在近些年深陷版权地雷阵。


据网易财经消息,喜马拉雅在2018年至今,陷入司法纠纷的记录就高达600多起,其中既有人民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腾讯等企业,也有多位创作者和演员,因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纠纷、广告合同纠纷以及侵犯著作权等原因将其状告。


而在近期,更是有喜马拉雅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对平台“抽佣”的做法表达不满


6月13日,据“PingWest品玩”消息,有部分播客近期反映通过喜马拉雅站内信收到一份题为《喜马拉雅主播/媒体自接广告合作政策(2020年)》的文件,要求所有播客作者应在发布广告前向喜马拉雅“报备”包括广告客户信息、广告报价等在内的敏感信息。目前该文件已被喜马拉雅官方删除。


有播客收到的文件截图,图片来自“PingWest品玩”。


如果文件属实,留给内容创作者的商业和创作自由将大大减少,让本身就变现困难的音频内容创作者们难以接受。这背后也凸显了喜马拉雅营收困境,可能试图从创作者的内容变现上分一杯羹。


与巨头博弈,胜算几许?


麻烦缠身的喜马拉雅,一方面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应付来自巨头的竞争。


在酷我畅听上线的同时,4月23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召开战略发布会,CEO彭迦信在会上表示,“长音频将是未来TME持续发力的战略领域”。


由此可见,在短视频竞争中处于下风的腾讯,此次在长音频领域的布局并非玩票性质,似乎势在必得。


无独有偶,6月初,字节跳动上线“番茄畅听”APP,也宣告正式入局长音频。腾讯与字节跳动这对“冤家”势必在该领域继续展开对垒。


对于来自巨头的竞争,此前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竞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喜马拉雅欢迎良性竞争。与此同时,他还提到此前的企鹅FM,虽然有腾讯强大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仍未能对喜马拉雅形成威胁。


然而今时已不比往日。


2019年12月,TME旗下酷我音乐发布“百亿声机”计划,将以百亿资源+资金扶持长音频内容创作,于是也就有了此后的独立产品“酷我畅听”,内容涵盖有声小说、畅销书、相声评书等内容,板块设置与喜马拉雅并无二致。


与此同时,同属腾讯系的酷我畅听与阅文集团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这让其在内容版权的获取上相比喜马拉雅有着巨大的优势。而字节跳动旗下的“番茄畅听”也有“番茄小说”为其提供优质的版权资源。


此外,腾讯和字节跳动本身有着巨大的流量,在长音频产品的推广上也有着天然的优势


虽然巨头的进入给了喜马拉雅很大压力,但是能在八年间干掉一票竞争对手,喜马拉雅还是有两把刷子。作为目前行业第一梯队的选手,其积累的运营经验以及此前在商业变现不断探索和试错,这些都是喜马拉雅在未来竞争中的法宝。


与此同时,其目前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以及多年来所打造的主播和内容生态,短期内是酷我畅听和番茄畅听所不能匹敌的,但喜马拉雅势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正如所有内容行业一样,平台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是否有优质的内容持续吸引用户。与此同时,竞争也不完全是坏事,巨头的介入或许可以让在线音频行业尽快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这对于喜马拉雅来说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版权声明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首发,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商务、内容合作,请联系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无冕财经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现已覆盖今日头条、搜狐财经、网易财经、凤凰新闻、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号、新浪微博、UC头条、百家号、企鹅号、雪球号、蚂蚁财富号等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