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到什么样的产品,才能跟着神舟十二号十上太空?|| 深长

无冕财经团队 无冕财经 2022-11-21


太力的命运与中国人追寻了几代人的航天梦,以这种方式产生了奇妙的连接。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发布

作者:海棠葉

编辑:雷缓之

设计:岚昇

实习生:武宜和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将迎来第一波真人访客。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凝聚了无数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图片来自新华社。


你也许并不知道,在110立方米的中国空间站,航天员要完成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物资与废弃物管理。航天员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换洗衣物、食品包装等物品,都要分门别类,仔细地收纳到对应的装置里面。


太空上的垃圾分类可比地球上严格得多。因为太空上的细菌繁殖能力是地面的是80倍,在失重和密不透风的太空舱里,航天员要及时处理漂浮在舱内的残余物品,否则残渣和气味就会飘散在太空舱内,影响宇航员的生活和办公,飘散在空中的各种细菌病菌,将威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状态。


协助航天员完成这项任务的,就是太力科技集团的真空收纳产品。长30厘米、宽40厘米、重不过60克,用复合材料制成的四方形真空压缩袋,单件成本在百元人民币以内,小小的,很不显眼。


而此番行动,已经是太力第十次助力中国航天员上太空了。在其之前,中国航天事业的合作伙伴皆是军工企业或国营企业。


世人惊讶于其先后十次登上太空,惊讶于其蕴藏极大价值,既能收纳宇航员放进去的残留食品,也能收纳宇航员看不见的漂浮物。


但世人不知,一个小小的真空密封收纳装置,需经过5000次检测和3000余次实验才能顺利“升空”。


 小小袋子上了天


一通电话,改变了中山太力集团的命运。


2008年夏天,太力集团董事长石正兵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说通过半年来对市场上各类真空密封产品的跟踪测试,发现太力的产品接近航天员中心的设想,希望来实地考察。


“我第一反应这是个骗局,航天员中心怎么会找我?”石正兵险些直接挂了电话,转头想似乎也没什么损失,便答应让对方前来考察。


很快,两名自称是军人的男子敲响了工厂大门。没穿军装、没有名片,石正兵将信将疑把人请进门。在石正兵的印象里,来者对“钱”只字不提,反而对太力的生产流程、科研实力、产品质量测试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疑虑烟消云散,还是在一个月后的北京之行:石正兵应邀携科研人员、合资背景、质量认证、专利等相关资料赴北京中国航天城,第一次见到了杨利伟等重量级人物。


也是在这里,石正兵终于了解到自己创办将近十年的太力,在航天领域的使命所在。


在太空失重环境,航天员饮食起居产生的废物都会漂浮在空中,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腐烂并产生挥发性气体,对航天员的工作空间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保证对航天员健康不造成危害,航天员中心决定在飞船中使用相关收纳装置,用以处理航天飞船残留食品,要求其在失重条件下能方便使用、不增加航天员负担,且能长时间抑菌、一个月解封后不长细菌。


而这些需求,正是长期专注于真空技术领域的太力所擅长的。在1999年创办太力的石正兵一定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与中国人追寻了几代人的航天梦,以这种方式产生了奇妙的连接。


从这一天起,太力的成败不仅关乎石正兵一个人,甚至也不仅关乎在太力工作的上千名员工,它关系到无数中国人为之朝思暮想呕心沥血的一个梦。


由于航天工程的特殊性,过去航天产品项目基本是由军工企业或国营企业承办研制,但军工、国营企业在真空包装产品方面很少涉及,航天员中心才把目光投向了民企。这一次,为航天员中心首次与民企的合作。


“企业有外资背景不行,股东有刑事记录不行,中途变换研发人员要得到航天员中心批准。”石正兵描述,在合同签署前,航天员中心对太力的股东、研发人员以及股东组成形式等都进行了严格审查。此外,双方还签署了保密协议,除要求在生产研制过程中严格保密,还规定相关产品及资料在航天员于太空使用前不得外泄。


初审、实质性审查、方案比对,2008年9月,双方签署“中国航天飞船残留食品处理用品合同协议”,地处岭南一隅的太力与中国航天有了正式联系。


十次上太空,太力体现了太空之力。图片来自太力官网。


但握住命运赐予的机会并不容易。


首当其冲的,是经费有限。航天员中心划拨的40多万元研制经费远远不够,最终石正兵拍板,从公司拿出100多万元建立高标准实验室、配置真空试验和检测设备。


钱的忧虑基本解决了,研发的困难迎面而来。


在此之前,太力出产的皆为民用产品,生产标准相对没那么严格且有一定的容错率,而航天产品完全不一样,将生产难度拔高了无数倍,还必须保证产品100%合格。


另一方面,载人飞船搭载物重量限制严格,每增加一克重量,就给上天的飞船多增加一分难度,一分风险,以及难以估算的成本。因此,残留食品处理用品重量也必须减轻到最低限度,并且精确到克。


对一直以家庭主妇为目标用户的太力来说,这可是全新的挑战。用研发中心总工程师王振昌的话来说便是,“标准在那里,但你从未接触过。你不知道产品哪些地方有问题、可以往哪个方向改进,想破脑袋也想不到。”


具体到生产材料一环,按照航天员中心提出的标准,彼时市面上找不到一款合格的材料,王振昌只好带着人跑到供应商厂里,多番商讨进行定做,一次次送到航天员中心,通不过就回来再找、再做、再研究。


2009年2月,石正兵带着首批样品赴京,航天专家看后非常不满意:样品只有含糊性描述,缺乏准确的数据支撑。“轻轻合上是多大的力量?打开需要多大的力?必须准确地计算出来。”至今想起,石正兵还是忍不住大摇其头。


“那一年往北京跑了十多次吧,每次都带着很多问题回来。”主导研发的王振昌回忆起来印象仍然十分深刻。


航天产品对品质的要求是最高的。图片来自太力官网。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次的努力后,2009年4月,太力提供的航天产品终于全部通过航天员中心在模拟太空环境中的试验和检测。对僻处珠三角的太力来说,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企业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后的时间,航天人员又在模拟太空环境中对产品进行了3000多次试验,直至2009年10月18日,太力举办中国航天飞船残留食品处理用品研制成功大会,历时1年、30多位科研人员参与的产品研制终告一段落。


2012年6月16日晚,“神九”成功发射升空,一同顺利升空的,还有太力研制生产的“航天飞船残留食品处理用品”。


“这次是正式使用,‘神八’时没有载人。2011年9月‘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时,就携带着航天飞船残留食品处理用品,它们已在太空飞行了大半年了。”太力集团合伙人饶志明表示,当“神九”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航天员就可以正式使用太力研制的产品。


 太力品牌制高点


2008年,可谓是太力发展史上最具浓墨重彩的一笔——凭借真空收纳技术在航天员产品设计应用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中国航天产品研制合作企业。


“太力牛上天了!”2012年的正式露面后,太力的研发实力惊艳了业界和国人。


自此以后,太力产品成为中国航天员的“御用”产品,从神舟8号到神舟11号、从天宫1号到天宫2号再到天舟1号,太力产品伴随一系列宇宙飞船先后7次登入太空,为中国宇航员的太空生活保驾护航。


经过多年合作,整个太力上上下下,都成了百分之百的航天迷。王振昌这样的理科生,更是成了半个航天达人,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在电视上直播,他都要抽时间收看。


十上太空,这样的殊荣实属罕见,不仅在家居收纳行业仅此一份,放大至全省全行业,与航天“国家队”合作的民营企业也屈指可数。


一方面,从神舟五号杨利伟上天开始,中国进入载人航天时代,有了第一代生命保障系统支撑,航天员的生活也应运产生了新的需求。而后的神舟每上天一次,都会在航天员的生活保障方面登上一个台阶。到神舟十一号那会儿,景海鹏、陈冬在太空巡游33天,就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他们太空饮茶、太空健身的时尚生活。


而随着驻留时间的变长,驻留人员人数的变化和增多,系统越来越复杂,技术难度也越来越高,航天器搭载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是突破航天员从短期在轨驻留,到长期驻留的关键所在。


对太力提出的挑战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难。但太力人的劲头和实力也越来越高。


2013年,中国航天员中心授予太力公司“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成功”贡献奖。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方面,造就“航天太力”的标签,也得益于太力对于技术与日俱增的渴望与重视。


2008年研发航天飞船残留食品处理用品时,由于产品对材料和技术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单凭太力一家企业的力量毕竟有限,很多检测难以进行。王振昌等人便找到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家高校,联合几家之力完成对项目的检测。


“研发过程对企业既是个考验,也是个锻炼。”饶志明表示,在航天员中心的协助下,太力逐渐和国内多家高校重点实验室建立产学研合作,科研人员增加了70多人,加上此前配置的各种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真空试验和检测设备,“很多专业检测机构不能做的项目,在太力的实验室都可以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太力产品还成功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和火箭军等部队使用,并被国家档案局列入“纸质档案封存技术”重点推广项目。目前,该技术已在各大银行、医院、档案馆、工商局、电力系统广泛使用。


“科技太力,航天品质”,对于技术源源不断的投入,促使着太力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联系更加牢固。


2016年11月7日,石正兵和饶志明受邀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火箭发射。


轰鸣一声,白烟、火光四下奔腾,火箭从发射基地拔地而起。起飞十几秒后,火箭在天空中喷出一道浓浓的白烟,而后继续加速升向蔚蓝的深空。


火箭在视野中渐渐变小,在场观众们不再嘈杂,有的拿着手机狂拍,有的看得入了神。时间仿佛过得很快,也仿佛过得很慢,当指挥台宣布火箭搭载的返回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人们才意识到,此次火箭发射成功了。


欢呼声四起,身在其中的石正兵和饶志明心潮澎湃。


他们骄傲于国家航天事业的实力,感动于科学家们的心血,自豪于曾七上太空的自家产品。望着远处的发射塔,他们坚信,太力的未来,必定与中国不断发展的航天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进步。


他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版权声明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首发,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商务、内容合作,请联系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无冕财经现已覆盖今日头条、搜狐财经、网易财经、凤凰新闻、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号、新浪微博、UC头条、百家号、企鹅号、雪球号、蚂蚁财富号等平台。


都到这里啦,麻烦点个“在看”再走,这样才不会漏掉无冕财经更多新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