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读史】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前后

阎丽 河北党史 2021-09-09

“为人民服务”是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重温《为人民服务》是如何诞生、发表的,对我们“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战士张思德的牺牲深深感动毛泽东

张思德是四川仪陇人,1915年生,1933年12月参加了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的张思德作战机智勇敢,生活中关心战友,很受大家的喜欢。

  和战友一起烧炭的张思德(左),这是他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资料照片)。

1940年春,张思德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这一年为了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张思德带领全班战士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深山老林中去烧炭。他们苦干了3个月,终于把8万斤优质炭运回了延安。

1942年10月,中央军委警卫营和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备团。编制缩减,当了7年班长的张思德成了一名普通战士,但他毫无怨言,依然任劳任怨地工作。1943年初,由于张思德过硬的军事、政治素质,他被选到警备团内卫班当战士,在毛泽东身边负责警卫工作。虽然和张思德同期入伍的人有的当上了团长甚至旅长,但张思德一点也不羡慕,在他心中,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能为毛泽东当警卫就是无上的光荣,因此他干得格外认真、格外卖力,站岗放哨争先恐后。

1944年5月,中央决定次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到通知后的各根据地代表跋山涉水奔赴延安。考虑到冬天代表们和中央领导的取暖问题,中央决定让警备团去烧炭。张思德听说后立即去找团长吴烈要求去烧炭。烧炭是个又苦又累又脏的活儿,吴烈知道张思德吃苦耐劳,烧炭技术过硬,便同意了他的要求。张思德便带领部分战士前往安塞县石峡峪庙河沟山中烧炭。

在他带领下,大家日夜奋战,一个多月就烧出了5万多斤优质炭。完成了任务后大部分人都返回了延安,张思德和少数几个人留下来守炭窑。他看到还有一些青冈树可以用来烧炭,就想趁着延安运炭的马车还未到再烧一些炭。9月4日,在砍倒一棵青冈树时砸坏了炭窑。5日,张思德冒着小雨修炭窑时,炭窑突然坍塌埋住了张思德。

噩耗传来,大家悲痛异常,毛泽东也陷入了悲痛的情绪之中,他说:“前方打仗死人没办法,后方生产劳动死人是不应该的。”“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随我外出过,很熟悉。”之后,他指示说:“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解放日报》刊登的毛泽东参加张思德追悼会情况


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即兴讲话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张思德的遗体被拉回延安枣园。9月8日,在枣园广场为张思德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参加追悼会的有1000多人。主席台两侧摆满了用松枝和鲜花编成的花圈,主席台正中上方悬挂着鲜红的党旗,下面是张思德的遗像,遗像旁边挂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整个会场庄严肃穆。

下午2时许,脸色凝重的毛泽东提前来到会场。在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致悼词后,他拿着自己题词的花圈献在张思德的遗像前,然后转过身来面向大家开始讲话。

他从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讲起,回顾了人民军队的历史,阐述了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之后,他回顾了张思德的经历,介绍了他工作中团结同志、热爱人民、服从组织、乐于奉献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把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诠释得生动而深刻,他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接着,他又讲到我们的革命队伍来自全国各地,是为了“为人民服务”这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

最后,他总结了召开这次追悼会的意义,他说: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的同时,也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发扬光大。

大家没想到,毛泽东会在一个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上洋洋洒洒讲了一个多小时。他的讲话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旁征博引、一气呵成,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教育课,大家都感到内心深受感动,精神备受洗礼。

毛泽东多次压缩讲稿,最终成就经典

毛泽东的讲话是即兴演讲,没有讲稿。但讲话一开始就很吸引人,他的秘书拿出笔和本开始记录,比较完整地记录下了整个讲话,共有1.5万余字。

追悼会之后,他的秘书在整理讲话过程中反复研读,觉得这篇讲话内容深刻,意义深远,应该作为党员教育的素材。于是,在整理誊清以后就送到毛泽东那里请他审阅,并请示毛泽东可否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毛泽东说,这是自己的即兴演讲,有感而发,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就不用发表了。但他的秘书又跟毛泽东说,讲话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自己教育很大,如果发表就能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这对我们党的工作是很有利的。毛泽东听完后沉思了一下说:“你先把讲稿放这里吧,我看看再说。

晚上,毛泽东认真看了一遍讲稿,也感觉张思德身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我们党十分宝贵的财富,确实应该在党员、军队和人民中发扬光大,所以应该发表文稿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学习。但对于文风简练的毛泽东来说,这稿子太长了。于是,他开始修改压缩,一遍之后,文章剩了8000多字。他还是觉得长,又修改到5000多字,仍觉得长,又继续修改压缩,直到第五遍压缩到688个字(不含标点)时才觉得满意。这时,他又觉得标题《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太普通,不能直达文意,不能突出讲话精髓。他稍事斟酌,用毛笔划掉了原来的标题,在上方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我们后来读到的经典文章《为人民服务》就此诞生。

1944年9月21日,《为人民服务》在《解放日报》发表,同时还刊载了追悼会和毛泽东讲话情况及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许多人看了文章和张思德的事迹后都深受教育,同时又为党和军队的领导人能亲自为一名普通战士开追悼会并发表讲话而深受感动。其它根据地的报纸也转载了这篇文章,很多人把报纸收藏起来反复阅读。由于文章短小精炼,语言朴实易懂,朗朗上口,有的人都能背诵全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随着文章的传播而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一面旗帜。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概括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并写进了七大报告,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永葆生命力的传家宝。





出处|《党史资政参阅》

编辑|苏 静

责编|武春霞 王宗志

编审|胡振江 杜根军


往期推荐

【周末读史】谁是撰写中共党史专著第一人?

【周末读史】中美《八一七公报》发表背后的博弈

【周末读史】古田会议前的争论:交锋不记私仇 团结更胜分歧

【周末读史】70年,正青春!河北省委、省政府成立回眸

【周末读史】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是如何披露的?

【周末读史】李大钊牺牲六年后的葬礼轰动北平

【周末读史】《沁园春·雪》的作者究竟是谁?

【周末读史】到底有哪些中国人见过列宁?
【周末读史】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赴京纪实

【周末读史】纠正有关党史军史的几个虚假传言

【周末读史】民主党派为什么选择跟共产党走?

【周末读史】李克农带病指挥朝鲜停战谈判

【周末读史】毛泽东亲笔签发烈士证的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是谁?

【周末读史】遗墨越狱——方志敏狱中文稿是如何流传下来的

【周末读史】从幕后到台前,“一国两制”是如何提出的?

【周末读史】毛泽东筹划武力解放台湾始末

【周末读史】杨明斋:建党时期不可多得的“多面手”

【周末读史】新四军为何只出了—位元帅?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