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和你视频的可能是骗子,有人10分钟被骗走430万!

想被你关注的👉 广州普法 2024-02-26


AI换脸诈骗

对越来越多人下手了!


日前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

发布了
谨防“AI换脸”等新型欺诈手段的
风险提示




AI换脸有多真?

这个视频

细思极恐!


AI换脸

到底怎么以假乱真的?

看看这些测试视频

连动作,神态都那么自然......


△卖家展示的换脸软件效果(S为原视频,D为更换之后)


△换脸软件卖家展示的局部五官更换

有装成你的好友

10分钟骗走430万的👇




今年4月,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


案发时,他的好友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称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元保证金,想借用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账。基于对好友的信任,加上已经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郭先生在10分钟内,先后分两笔把430万元转到了对方的银行账户上。事后,郭先生拨打好友电话才得知被骗。



有装成你的领导诈骗的👇




此前,据媒体报道,上海某公司高管,被AI换脸的“公司领导”诈骗损失150万元。



还有装成你的亲戚、熟人
一开口就有事相求的👇



不仅在国内

在国外AI“换脸”

同样引发热议


近日,一段美国歌手泰勒·斯威夫特“说”中文的短视频在网络刷屏,引发热议。


视频中,泰勒·斯威夫特“说”着流利中文,音色和讲母语时的音色类似,甚至连口型都能对上。


类似的视频还有很多外国人“说”地道中文、很多中国艺人“说”起流利的英文……不少网友感叹,“嘴型、手势都对得上,太自然了,差点儿以为是真的。”“除了嘴形,还有身体动作和语速的配合。”


其实

这些视频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由AI(人工智能)生成的




AI“翻译”以假乱真


编辑试用了一款AI人像视频工具,只需上传视频,选择语言,就能生成自动翻译、音色调整、嘴型匹配的新视频。


△一款AI人像视频工具HeyGen的视频翻译功能。图源:截自HeyGen


对比原片,AI“翻译”后重新配音的新视频不仅进行了较准确翻译,而且连声线和情绪都近乎拟真,嘴型很贴合,难辨真假。


对此,有网友表示,这种技术看起来很炫酷,应用场景很广泛,未来可能会越来越成熟,比如翻译配音会更自然、传神。


但也有网友表示担忧,“这会不会被用来模仿声音进行诈骗?”“再加上换脸,以后网上啥都不能信了。”“以后视频造假会越来越容易。”


还有网友表示,“希望AI技术发展能被控制在正轨,技术滥用,就是灾难。”




AI技术是把“双刃剑”


近年来,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短视频的二次创作,比如AI换脸及换声等。可以说,AI技术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AI换脸及换声技术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强的作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司若举例说,AI换脸及换声技术让已故的演员、历史人物可以通过换脸技术重现在屏幕上,在不同国家的语言转译上也可以通过AI的换声技术进行实时转译。


另一方面,近年来,有不法分子为了牟利,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比如利用AI换脸冒充熟人诈骗,甚至将“魔爪”伸向儿童,或者制作发布假新闻混淆视听、赚取流量等。


△一位博主讲述人贩子利用AI“换脸”把孩子拐走的案例,与孩子视频的所谓“妈妈”是AI合成的。来源:贾姨儿童安全


此外,AI换脸、AI换声还存在法律风险。近期,不少相声演员“说”英文相声、小品演员“演”英文小品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对此,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律师表示,用AI技术为他人更换声音、做“翻译”并发布视频,可能涉嫌侵权,主要有三个方面:




  • 一是著作权,例如相声、小品等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网友用AI软件将相声、小品等“翻译”成其他语言,需经过著作权人授权,否则就存在侵权问题。


  • 二是肖像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网友用他人形象制作视频,并在网站发布,需要取得肖像权人的同意,否则涉嫌侵权。


  • 三是声音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也就是说,需要取得声音权人的同意,才能够使用他人的声音。



岳屾山律师强调,技术滥用,可能会侵犯他人权益,“AI技术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要怎么用它。”




如何对AI技术加强监管?




AI技术发展,需要多层面约束规范——


  • 源头端,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专家建议,加强公民信息尤其是生物特征等隐私信息的技术、司法保护力度。


  • 技术层面,数字水印鉴伪等技术有待进一步普及利用。比如AI生成的视频需带有不可消除的“AI生成”水印字样。


  • 法律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今年8月15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他人身心健康,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



保护信息,杜绝泄露

多重核验,确认身份

谨慎转账,提高警惕

转发提醒家里亲友


来源:广州普法综合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中国反邪教、济南公安、苏州公安等






*温馨提示:如果本号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留言与我们联系,经核实相关情况后,我们将会妥善处理。投稿邮箱:ycpf_sf@gz.gov.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警惕!和你视频的可能是骗子,有人10分钟被骗走430万!

想被你关注的👉 广州普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