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 世界遗产对话第二期:乡村遗产
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世界遗产对话系列活动
第二期:乡村遗产
活动伊始,同济大学邵甬教授、WHITRAP上海中心项目专员李泓女士和WHITRAP上海中心特别顾问加米尼·维杰里亚博士分别对相关背景情况作了介绍。
邵甬教授代表主办方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地区动荡等因素的影响下,包括本次世界遗产对话在内的所有活动,对于中国和亚太地区的经验交流,推动相关政策、方案和准则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同济大学,邵甬教授
李泓女士总结了2021亚太遗产实践者联盟(HeritAP)年会的成果。会议研究了当前国际公约和项目计划直接或间接促进乡村遗产保护的方式。来自14个国家的案例反映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四个关键问题:在现有公约和项目之间协同作用的建立;社区赋权和多方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产业的综合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的平衡;以及大都市与乡村地区的联系。
WHITRAP上海中心项目专员,李泓女士
维杰里亚博士强调,乡村遗产是未来50年复原力的重要来源,并认为本次对话是弥合差距的一个宝贵机会。他首先谈到了乡村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乡村遗产的定义,并呼应了李泓女士的观点:第一,乡村遗产与乡村背景密不可分;第二,乡村遗产是动态的、不断演变的实体,彼此不能分离或在空间和时间上停滞不前;第三,乡村遗产关乎人与自然的互动、维持生计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他随后提到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回顾了过去50年的情况。最后,他就咨询机构和国家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他特别提到了在乡村遗产保护和开发中采用以人为本的方法的重要性。
WHITRAP上海中心特别顾问,加米尼·维杰里亚博士
随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闵庆文教授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开五所所长陈保禄先生分别发表了演讲。
闵庆文教授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视角下的乡村产业振兴:理念与实践”为主题,首先全面介绍了GIAHS体系,并阐述了在某些全球挑战的影响下GIAHS农业产业的重要性。随后,他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说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其他相关产业的基础。这一创新的生态农业系统通过培育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水稻和田鱼品种,实现一田多收、一水多用,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并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对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此外,闵庆文教授基于青田农业遗产主题园区,回顾了过去20年来发生的变化,并重申修复生态和保护文化的重要性。该园区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和宗旨,在保留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以当地生态和文化泽被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附加值和就业机会,切实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闵庆文教授
陈保禄先生的演讲侧重于以规划带动工业发展,从而解决乡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他以福建省福州市永泰镇大溪村为例,介绍了“培育地方特色-协调发展目标-培育重点项目”的地方发展模式。他还提到对于文化资源有限的偏远地区,完善当地的有机产业,并通过外部产业提供更多服务或许是可行之举。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开五所所长,陈保禄先生
之后,参会者们就中国西递镇、日本五箇山和中国云龙村的三个案例开展讨论。
筑波大学遗产学学位和自然保护认证项目中心副教授飯田義彦介绍了他用参与式方法保护农田方面的案例。他首先介绍了土地、农业植物、布局和Tanada(梯田),并强调所有权制度是解决当地老龄化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是重新联结利益相关方以落实保护的有效途径。他进一步预测,扩大所有权制度和引入新的利益相关方两者的结合可能是未来的新课题。
筑波大学遗产学学位和自然保护认证项目中心副教授,飯田義彦
受菲律宾地震影响,原嘉宾无法上线,邵甬教授受邀分享了云南省云龙县的案例。她提到,云龙县是同济大学的对口支援点。去年,该县凭借特色高原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改革成功脱贫。随后,她提出了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的问题:我们能否在保护遗产的同时,依靠传统的经济和商业模式来振兴这些乡村地区?
邵甬教授还分享了云龙县的案例
黟县西递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涂昊先生根据他在西递和宏村的工作经验,以新冠疫情背景下西递和宏村的产业转型为例,介绍了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收入的房地产业务,以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广当地产品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例如当地酒店、参与式项目和生态旅游。他还认为,西递和宏村的发展可能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中国黟县西递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涂昊先生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中,嘉宾们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就乡村经济来源、乡村产业转型和乡村旅游发展等相关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乡村经济来源方面,维杰里亚同意有必要关注经济发展,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他还赞赏中国在实施以人为本的乡村遗产开发和保护计划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
作为一名乡村地区的地方行政官员,涂昊还强调了经济收入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更详细的保障村民收入来源的方法:首先,地方政府签署协议,保证当地居民的最低收入;其次,他们还发展了房地产业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提供专业培训,帮助当地居民在线销售产品。
邵教授同意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推广本地产品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她特别补充说,复原力、防御力和专业性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关于乡村产业的转型,有观众的提问:由于技术进步或技术要求,许多村庄的原有产业已经过时。当乡村不再从事原始产业如制炭、制盐,随大流是正常的吗?
闵教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他认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和迭代的过程,必须把当地居民的活力放在首位,考虑对不同的传统产业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很重要,主张以批判的眼光评估和区分哪些是需要保护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维杰里亚同意上述观点,乡村是发展的,因此,我们需要对保护什么作出选择。
关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虽然各位专家都认为从长远来看,旅游业不可能成为可持续地促进乡村发展的解决方案,而且在疫情过后,乡村旅游需要不断创新和转型。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袁放先生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旅游目的已经从观光转向休闲娱乐,因此创新旅游业,保持旅游业与乡村遗产的紧密联系非常重要。例如,拉动景区消费,结合新技术打造智慧旅游,吸纳更多的人参与游客互动。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袁放先生
陈所长主张改善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这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邵甬提到了讨论中所说到的具体案例,引入新的乡村旅游技术可能会吸引人们驾车前往附近村庄,从而推动城市化和提升当地收入。
最后一个问题:从长远来看,旅游业在未来不可能成为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如何吸引人口回流和永久定居,让村庄重新具有吸引力?除了旅游和经济,他们还能投资什么?
维杰里亚建议建立一些创新体系。飯田義彦分享了日本的一个解决方案,即一些地方政府试图在农村地区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空置住房,并提供就业机会,以吸引城市居民,建立一个更为可持续的社会。李泓指出,虽然乡村遗产是动态的,但可能没有必要吸引人口回流和永久定居。随后,邵甬提到了“工作化”的概念,来证明人们可以灵活选择工作场所。
在讨论结束时,邵甬总结了本次世界遗产对话的内容:一是要明晰乡村遗产的定义,并对应该保护的遗产进行分类;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乡村遗产的特点、特征和遗产价值,我们应该了解产业的维度;三是要意识到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另一个关键。
最后,李泓代表WHITRAP上海中心感谢各位专家出席和参与会议活动,并对他们的讨论表示高度赞赏,这对促进乡村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供稿:李泓,吴逸萌(实习),张懿文(实习),牛晨爽(实习)
校对:裴洁婷
翻译:潘敏捷(实习)
排版:计振江(实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类国际机构(Category 2 Centre),是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机构。它服务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及其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致力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由北京、上海、苏州三个中心构成。上海中心(同济大学承办)主要负责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项目,包括城镇、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筑/建筑群/建筑遗址保护以及文化景观保护等;北京中心(北京大学承办)主要负责自然遗产保护、考古发掘与遗址管理以及文化景观管理;苏州中心(苏州市政府承办)主要负责传统建筑技术和修复、保护材料分析以及历史园林的修复与维护。
中心轮值秘书处现设于上海,主要负责根据中心理事会确定的计划和指示,协调和指导中心工作。
TEL:(+86) 21 6598 7687 转 8002
FAX:(+86) 21 6598 2058
E-mail:tx.wang@whitr-ap.orgWebsite:www.whitr-a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