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生动的民俗风情 | 关于“鞭打土牛催春耕”,你了解多少?
民俗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文化现象,是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
民俗
文化
民俗文化存在着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形态,在民间世代传承,又随着时代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的交流融合而发展变化。深圳本土以广府和客家两大民系为主,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又因地处珠江入海口,自古以来由于海洋经济、海上丝路贸易的发展,又演绎出绚丽多姿的海洋文化习俗。
“一个不注重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尊重、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在此呈现的《深圳民俗文化》展览分为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和海洋文化习俗四大部分,全方位为您展示一个鲜活的乡土深圳。
现在就让我们
走进区域民俗这一部分
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区域民俗
深圳西部的广府人和东部的客家人,是历史上形成的汉民族的两大民系。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域,除了保留各自的传统习俗外,在生产和生活中还互相交流融合,具有一定的区域共性。在此我们重现了农耕文化与墟市文化的典型场景,以展现客家人和广府人共同的区域民俗。
今天给大家介绍
“鞭打土牛催春耕”这一民俗!
鞭打土牛催春耕
我国是农业古国,每年农历立春,由县太爷主持开耕礼——“土牛鞭春”(又叫迎春、打春),标志着新的一年春耕开始。“土牛鞭春”起源于周、秦时期,盛行于广大农耕地区,是重要的农事民俗活动。原新安县城南头城西南面的后海南山村,有一座创建于明代的“春牛堂”,明清时期新安官民就在此举行开耕礼。
县太爷鞭打的春牛用土堆成,牛肚子里放五谷,牛身用彩纸装饰,土牛旁有木制放牛娃“芒神”(又叫春子、太岁)。立春早晨,开耕仪式由县官主持,在土牛、芒神前摆设香案,供奉三牲、水果和酒浆,行一跪三叩礼拜祭。
《清俗纪闻·立春》插图
祭祀后,县官左手扶犁,右手扬鞭,作犁田和鞭打土牛状,以示开耕大吉。之后农民将土牛打碎,争抢土牛的泥末和牛肚子里的五谷,带回家中撒在猪圈、牛栏、鸡舍及田地上,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当天还有“飘色”等民间文艺表演。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长
按
关
注
—官方微信—
深圳博物馆
深圳改革开放
展览馆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官方微博—
@深圳博物馆
—官方网站—
https://www.shenzhenmuse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