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俗 | 气势恢宏,易守难攻,深圳的这些“城堡”你去过吗?
说起城堡
许多人脑海里最先浮现的
就是欧洲那些神秘的古堡
那么,中式“城堡”你见过吗?
在深圳也有不少哦!
它们规模宏大,易守难攻
还有精美的装饰……
客家围:森严壁垒
今深圳东部的龙岗区、坪山区以及西部的龙华、观澜、石岩等街道,自清代起陆续有客家人迁徙于此,他们在此居住生活、繁衍生息。
在当地多种多样的客家民居中,那种聚族而居、体积庞大、封闭严密、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客家屋,可称之为“客家围”。客家围多用土坯砌筑或三合土(泥土、沙石、石灰)夯筑而成。
“聚族而居”是客家人重要的居住模式,封闭式的客家围是中原东汉以来“坞壁”的继承发展。
东汉陶院落
河南焦作博物馆藏
围居,本质上是出于防御心理的需求和聚族而居的习惯,将内部居住环境聚在一处,抵御外部不利因素,充分体现防守特征的居住形式。它是农业社会中,加强血缘团结、防御外敌的产物,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堡垒。
深港地区的围居从形式上可分为围楼、围村和围屋三大类,从民系上可分为广府围和客家围。广府人多有围村,少有围楼和围屋,而客家人则围楼、围村和围屋皆有之,其中又以客家围楼最为突出,富有特色,气势恢弘。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航拍图
图片来自《南粤客家围》
自清康熙以来,深圳东部地区涌现出数以百计的方形城堡式的大中型客家围楼,是深圳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宝藏。
1
客家围长什么样?
深圳的客家围是在继承粤东、粤北客家围龙屋和四角楼的基础上,吸收了广府“斗廊式”单元房建筑的优点,形成的一种城堡式围楼建筑,具有规模大、防御性强、居住舒适的特点。
龙岗鹤湖新居平面示意图
客家围最重要的特征,第一是围合而居,第二是祠住合一,第三是民宅分布以祠堂为中轴呈强烈的向心性。深圳的客家围也不例外。
以祠堂为中轴
祠堂是客家围楼建筑群中的一部分,绝大部分设置在中轴线上,一般分上中下三堂,祖公堂设在上堂。
鹤湖新居内的祖公堂
客家围的上堂背后一般要筑一座高于前面屋基的半圆形或长方形斜坡,俗称“花头”“滑头”“花头茔”“花台”“化胎”等;深圳的客家围一般是方形围楼,其“化胎”多演变成长方形天街的样式。深圳龙岗区的客家围楼的这种建筑格局使家族成为一个整体。
建筑内外都有讲究
深圳客家围的平面布局大部分为方形,最外面的建筑是围楼,一般前有月池、禾坪,围楼正面有门楼、倒座,围内有前、后天街,主体建筑是堂、横屋,四角有角楼或碉楼,后围楼居中有望楼,为全围的制高点。围楼顶层周围建成通廊“走马楼”。
围楼外部装饰有两大特点:一是四周檐墙上建有女儿墙,檐额用青砖砌做数层菱角牙子;二是角楼和望楼大都做“锅耳”状封火山墙,并有挑头装饰。
檐额下的
菱角牙子
“锅耳”状的封火山墙及
挑头装饰
内部结构的建筑形式主要是:围楼四周为二层高的单元式住房,内低外高,通常是一厅、二房、一天井、二廊;堂横屋多为二层高的单元式房间。正门楼占一单元,进入大门穿过门厅为天街,天街将围楼和堂横屋隔开。有些大门内建仿牌坊式建筑,上有灰塑图案和石刻,如鹤湖新居“聚族于斯”的倒座门楼。
鹤湖新居倒座门楼
2
在深圳哪里可以看到这些“城堡”?
深圳的这种大型围楼,集闽、粤、赣客家围之大成,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一座客家围就是一个大家族聚居的生产和生活的小社会,可称为“夯土的史书”,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民俗文化价值。
龙岗区、坪山区现存100余座大、中型的客家城堡式围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龙岗罗氏鹤湖新居、何氏茂盛世居、陈氏大田世居、坪山曾氏大万世居、黄氏龙田世居等。
陈氏大田世居
图片来自《南粤客家围》
罗氏鹤湖新居
罗氏鹤湖新居位于龙岗区龙岗街道,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内围竣工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前后历经了三代人数十年之功,始成今天所见的规模。
罗氏鹤湖新居
鹤湖新居占地面积24819平方米,建筑面积1453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由内外两围组成,平面呈前宽后窄的回字形,是一座三堂、二横,内外二围、八角楼、二望楼的建筑,号称“九厅十八井,十阁走马楼”。全楼共有179套“斗廊式”单元房、300多间居室,兴旺时可住千余人。
“鹤湖新居”建筑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在南粤地区都极为罕见,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客家民俗博物馆馆舍。
何氏茂盛世居
何氏茂盛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始建于清嘉庆年间。
围屋为矩形围城式建筑,建筑面积6318平方米,是整合了西洋风格的传统客家围屋。茂盛世居建筑布局严谨,围屋四角有碉楼,中央为氏族祠堂,屋前有一半圆形月池,围屋后有一片风水林。
何氏茂盛世居
图片由百年茂盛(深圳)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提供
整个围屋既反映了传统风水居住文化和客家民居建筑的整体风貌,也表现出其地处沿海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痕迹,体现出作为商人的何氏族人善于包容接纳不同文化的品性。
茂盛世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氏大万世居
曾氏大万世居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大万村,始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建筑面积16129平方米,若将屋前的禾坪、月池计算在内,占地面积22680平方米,坐东面西,是一座三堂、二横、二枕杠,内外二围楼、八角楼、一望楼的大型客家围楼。平面近矩形,后围略带弧度,后方的龙厅突出。位于中轴的上中下三堂是大万世居的创建者“端义公”的祠堂。
曾氏大万世居
图片来自《南粤客家围》
端义公祠的封檐板、梁架木构件上雕刻和彩绘了各种花鸟虫鱼和动物图案,工艺精细,形象生动,是客家民居中难得的木雕精品。祠堂中的十余幅堂联,文化内涵深厚,反映了客家人慎终追远、敬祖睦宗、忠恕为本、仁爱处世、耕读传家、重教崇文的人文传统。
大万世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龙田世居
黄氏龙田世居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建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现今深圳东部建筑精美、保存较好的城堡式客家围楼之一。
主楼面宽65米,进深73米,建筑占地面积4745平方米。该楼坐东朝西,为三堂、二横、一围楼、四角楼、一望楼建筑。前围为倒座,正面有一大门、两侧门、旗杆夹。大门楼内建有四柱三间式的牌楼,匾额正面石刻“众山一览”,背面石刻“履泰晋升”,有山水、动物和花草图案的灰塑装饰。
黄氏龙田世居
堂横屋前后均有天街与前围和后围相隔。围屋二层,角楼和望楼三层,四周围楼建有女儿墙。中轴堂屋两边为“斗廊式”的单元房。每个单元房进门后有照壁和花窗相隔,遮掩住天井和厅房,显得安静典雅。堂屋内的梁柱皆有彩绘或雕刻,屏风、门窗和封檐板均饰以精美的木雕和彩绘,富丽堂皇。围楼正门前有禾坪,前、左、右三面环水(护楼壕,月池的演化形式),西北角有桥和斗门与外界相通,围楼后有围墙和茂密的风水林。
整座围楼防守严密、易守难攻,又兼具了居住的舒适性,并处处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显示出客家围的传统特色。
龙田世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机会
就亲自去看看
这部“夯土的史书”吧!
可点击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获取相关信息
深圳博物馆
你与深博只差一个关注呦~
—展馆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同心路6号
:深圳市福田区市民中心A区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184号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四楼、五楼)
:深圳市罗湖区南庆街13号
—开放时间—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
开放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重要节假日期间开放,重要节假日后的第一天闭馆)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开放时间10:30-17:30(17: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重要节假日期间开放,重要节假日后的第一天闭馆)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暂时闭馆
—官方新媒体平台—
微信公众号
深圳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中心
喜马拉雅
听见深博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官方网站—
https://www.shenzhenmuse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