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交流·互鉴丨马上就要升温了,跟着敦煌壁画学穿搭,不负春光!




没想到在大深圳

也有穿羽绒服都手抖的时候

雨停了

升温还会远吗?

春天就要穿出彩

跟着敦煌学穿搭

复古又高级~

素有“衣冠王国”美誉的中国,服饰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保存了丰富的服饰图像,从北朝至宋元,跨越千年。壁画中的佛教尊像画、故事画、经变画、史迹画中的世俗人物,以及供养人和各民族不同类型的服饰画面,集中、全面、系统地反映出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嬗变的脉络。


敦煌壁画中的古代服饰及妆容图像,与实物相对照,体现一脉相承、传承有序的中华服饰史。



 都督夫人礼佛图 

莫高窟第130窟 

盛唐(公元712-766年)

段文杰临摹


作品为供养人画像,绘制于莫高窟第130窟南道南壁。原壁画因自然原因残缺严重。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由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经过研究,复原临摹了此画。


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出都督夫人及她的两个女儿和九名身着男装的婢女。此画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人物像。




 女供养人像 

莫高窟第98窟

五代(公元 907-960年)

欧阳琳临摹


敦煌当地官宦豪门曹氏家族,他们的供养像在莫高窟中保留最多,这两身女供养像是曹氏家族的贵妇,装饰华贵。



 回鹘王礼佛图 

莫高窟第409窟

西夏(1038-1227年)

复制


画中的回鹘可汗脸型浑圆,柳眉细眼,八字胡须,面貌圆融丰满;衣饰为典型的回鹘装,头戴桃形云缕冠,身着圆领窄袖团龙袍,腰束革带(下垂解结锥、短刀、火镰、荷包等物件);脚穿白色毡靴,手执香炉礼佛。一少年站其身旁,穿着与回鹘可汗相似,应是其王子。侍从八人,分别持伞盖、宝扇、弓箭、宝剑、金瓜、盾牌等侍立在可汗身后。



 李圣天供养像 

莫高窟第98窟

五代(公元907-960年)

冯仲年临摹


画中国王形象高约280厘米,头戴冕旒,冠顶有北斗七星、走龙、宝珠等装饰, 冠盖下盘龙缠绕,嵌以绿色宝石,与前后下垂的各六行旒珠互相辉映。身着衮袍,腰围蔽膝,衮衣两肩各绘日月,袖上各绘龙、虎、黻、黼(斧纹)、云纹。


由于李圣天是一方之王,他头上的华盖两端绘有两个飞天护持,这在莫高窟其他民族供养人的华盖装饰上很少见的。在于阗国王供养像脚下,有一从地涌出半身的女神承托其双脚。据传说,于阗国王是北方天王毗沙门后裔,始祖从天王额上生出,故特崇北方天王。于阗是产玉之国,画像上也有一定反映,国王双手各戴宝石戒指,腰间佩玉雕拳形柄佩剑,与中原帝王画像有所不同。



 覆莲华盖(仿制)

源自莫高窟第204窟北壁说法图

材质:黄金线/砗磲/缨络/水晶/珍珠

工艺:錾金铜雕/米珍珠镶嵌/印度宫廷手工刺绣/岩彩


这件典雅的华盖是依据隋末唐初壁画中的元素而集合设计的作品。华盖主体之一的莲花瓣,是参照敦煌壁画中的莲花座,一片片铸铜开模,后根据敦煌壁画色彩谱系赋彩。同时,以传统工艺将米珍珠缝制在刺绣上,并采用法式编织法制成丝线流苏,意在从传统中衍生出新的华盖制作工艺。黄金线串联着的砗磲、璎珞有着为世人迎来好运的意涵。




 菩萨及飞天 

莫高窟第263窟

北魏(公元386-534年)

欧阳琳临摹


这个时期飞天和菩萨的服饰多为头戴宝冠,两侧有宝缯,上身赤裸或着僧祗支,或右担袈裟、络腋、披帛等。下身多为长裙,腰系腰裙和腰带。


敦煌莫高窟中的菩萨和飞天形象深受着印度和西域的影响,隋唐以后,其形象逐渐走向成熟,最终发展成了完全中国化的形象。




 吐蕃赞普与各国王子听法图 

莫高窟第159窟  

中唐(公元766-835年) 

李其琼临摹

 

作品为维摩诘经变局部,表现古印度毗耶离城的维摩诘居士自称患疾,各国国王、王子、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前来探视,维摩诘由患病入题,借机说法的情景。





 盘长百衲香囊 

绢、纱

元 (公元1271-1368年)

长32厘米 宽14厘米

敦煌莫高窟北区第163窟出土

敦煌研究院藏


香囊主体部分由三片不同的丝织物缝合而成。每片织物都不相同,包括各色织金纱、本色绢和墨绘绢。香囊上下各缝缀有一组绳结,绳由棕黄和蓝色的纱制成,通过酢浆草结的组合编结出各种花型。酢浆草结的结心处粘圆形金片,多处已脱落。



 镶螺钿绿松石八宝纹骨梳 


唐(公元618-907年)

长9.3厘米 宽5.3厘米

武威市博物馆藏

 

骨质梳,背部削刻成圆弧形,两面镶嵌绿松石和螺钿,分别为梅花、桃、石榴等纹饰。梳齿雕刻细密,反映了唐代高超、精巧的镶嵌工艺。



 联珠花鸟纹锦残片 

唐(公元618-907年)

长18厘米 宽11.7厘米

吐鲁番市高昌王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斜纹纬锦,棕色纬线为底,以蓝、黑、白等色纬线显花。主体图案为联珠团窠,联珠纹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普遍流行。团窠联珠纹多在图案窠内饰以动物、植物、花卉图案,源于波斯萨珊王朝,也成为粟特地区常见的艺术样式,持续流行至9~10世纪。



 红地团窠对鸟纹锦 

唐(公元618-907年)

长74厘米 宽45厘米

征集

甘肃省博物馆藏


斜纹纬锦,红地上以蓝、黄等色丝线显花。主纹饰为团窠对鸟纹,十字纹样宾花,二十四个圆珠形状的花瓣如联珠般散射一圈,中间树状平台上双鸟镜像对立。



 花卉纹金带板 

吐蕃时期(公元633-842年)

长3.1-3.5厘米 宽2.1-2.9厘米

征集

甘肃省博物馆藏


这件金质带板,共7枚,长方形,表面分三层錾刻出花叶形状,构图饱满,层次丰富。



 金掐丝焊珠蟠螭纹带扣 

东汉(公元25-220年)

长7.7厘米 宽5.4厘米

天水市博物馆藏


带扣扣首内两条小龙相对,扣身有一条大龙、四条小龙,龙纹造型夸张,气势凌空。边饰绳纹、回纹,在外轮廓周边有14个小穿孔。整体采用錾刻、掐丝和焊珠等手法,工艺繁缛,富丽华美。

 


 彩绘五男侍图木板画 

西夏(公元1038-1227年)

长21.5厘米 宽12厘米

1977年武威市凉州区西郊公园出土

武威市博物馆藏


这件木板画出土于武威市凉州区西郊公园西夏墓,共有29块,画面上有女子、男子、老人、小孩、武士等不同形象。此板上有白灰痕迹,正面彩绘五男侍。五男侍身着圆领窄袖长袍,腰扎束带,自左及右分别佩宝剑、跨包袱、执托盘、捧唾盂、披长巾。此件“五男侍”木板画与“五女侍”木板画同出,是研究西夏历史、葬俗、绘画艺术以及服饰的珍贵实物资料。



欢迎来深博

领略敦煌历代服饰

在造型、纹样、色彩方面的

独特艺术面貌和魅力



敦煌有着深厚博大的

文化内涵

百多年来吸引了

众多文化大家的目光

他们关于敦煌的美文

情感深沉,内容精道

非常有助于

观众理解敦煌艺术


在深圳博物馆举行跨年重磅大展

“交流·互鉴”举办期间

 【听见·深博】

特别选取10位大家关于敦煌的美文

呈现给观众朋友

从中感悟敦煌之美


这一篇

节选自文化大家季羡林笔下的

《在敦煌》


▼点击收听▼


展览名称丨交流·互鉴——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的丝路艺术

展览时间2021.12.31-2022.3.20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第一专题展厅及中厅

定点讲解时间丨待恢复




本期知识点来源于展览

——琥珀

关注深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即可预约参观哦~



展览时间丨2021年10月29日-2022年3月10日

展览地点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7号厅

定点讲解时间丨16:0


可点击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获取相关信息




深圳博物馆

你与深博只差一个关注呦~



—展馆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同心路6号


:深圳市福田区市民中心A区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184号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四楼、五楼)


:深圳市罗湖区南庆街13号


—开放时间—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提前至9:30开馆,节后第一天闭馆。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周二至周日10:30-17:30(17: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节后第一天闭馆。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暂时闭馆


—官方新媒体平台—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听见深博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官方网站—

https://www.shenzhenmuseum.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