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之旅丨靠划水也能生存?放现在这种海怪活不过两集!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
一批又一批的爬行动物
不断开拓,向海而生
它们是如何适应海洋生活的呢?
上期我们了解到
鳍龙类中有着独特牙齿的楯齿龙类
它们只能在浅海环境中
用四足划动,推动身体缓慢前行
今天的嘉宾有着怎样的生存技能?
一起来看看吧!
数量繁多 肿肋龙类
因肋骨肿大,得名肿肋龙类。肿肋龙类体形较小,一般小于1米,有些仅20-30厘米,但是数量繁多,是其生活海域个体数量最多也是属种最多的鳍龙类。
肿肋龙类四肢带蹼,初步适应了水生生活,但游泳能力有限,只能在近岸的浅海区扑食小鱼和其他海洋生物。
【贵州龙生态复原图】
【贵州龙复原图】
【贵州龙骨骼结构图】
【贵州龙头骨结构图】
运 动
通过骨骼结构的分析,欧洲肿肋龙类被认为是通过身体侧向波动的方式运动;而亚洲肿肋龙类,如胡氏贵州龙,其前肢比后肢更大更强壮,被认为是依靠前肢的对称划动推动身体前进。
名称:乌蒙龙
类别:鳍龙类
时代:中三叠世
产地:贵州盘县
名称:贵州龙
类别:鳍龙类
时代:中三叠世
产地:贵州兴义
名称:贵州龙
类别:鳍龙类
时代:中三叠世
产地:贵州兴义
繁 殖
现生脊椎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类:卵生和胎生。大部分爬行动物属于前者,但也有例外,如贵州龙就是直接产出幼仔,给人一种“胎生”的感觉。其实贵州龙也是产卵的,只不过它们的卵不是产到体外,而是在母体内孵化,孵化过程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的卵黄而很少依靠母体,我们称之为“卵胎生”。这具有优化胚胎发育环境和保护胚胎不受外在不利因素影响的作用,是它们对特定生存环境的适应。
海洋爬行类中的大部分成员都已经无法返回陆地产卵,但它们的卵也不能产在水中,因为这样无法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并且会受到水压挤破。它们的羊膜卵在体内孵化,直接产出幼仔以保证种群繁衍。
名称:胡氏贵州龙(带胚胎)
类别:鳍龙类
时代:中三叠世
产地:云南富源
胡氏贵州龙是云贵地区三叠纪中期较为常见的小型肿肋龙类,体长多在10—30厘米,个别体长达40厘米,有着长长的颈部和尾部,头骨很小,眼眶大,四肢尚未成鳍状肢。根据四肢骨骼结构,推测贵州龙通过左右摆动长长的尾巴和划动桨状前肢,推动身体前进。带胚胎的贵州龙化石显示,它们通过卵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想了解更多海洋爬行动物知识
欢迎来深博看展哦!
展览时间丨2022年5月13日-8月14日
展览地点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第二专题展厅
定点讲解时间丨11:00
▇ 往期推荐 ▇
◆环球自然日丨青少年科学故事播讲赛(深圳赛区)决赛来啦,期待你的精彩表现哦!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
获取相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