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绣丨一人说一个形容展品的词(文中出现的不算)




听说擅长刺绣的女子又被称为“绣娘”

所以呢?

刺绣作品就像她们的孩子一样

嗯哼~

所以我就是名副其实的“绣儿”

哈?!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苏绣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

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指导下

走向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此后,虽然经历了一些干扰

但在党和政府的适时调整下

苏绣行业得以较快恢复

重新回到发展的轨道


单面绣《昙花》

作 者:项大宝(绣制)

时 间:20世纪60年代

尺 寸:纵96厘米,横63厘米 


作品运用散套针和施针绣制,丝理随叶、瓣形态而转折变化,绣工精妙,一丝不乱。夜色中绽放的昙花绰约动人,光晕潋滟。



为满足生产发展和技艺传承的需要

苏绣行业开始以多种形式

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逐渐构建起一套较为系统的培养模式

一大批刺绣新人脱颖而出

并成长为生产、创作和教学的骨干


20世纪60年代初

苏州刺绣研究所、苏州刺绣厂等

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

开始系统开展苏绣技艺的

挖掘、整理与研究工作

推动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探索

人才优势和科学研究制度的确立

为苏绣的探索创新

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李娥英、徐绍青为首届刺绣专修班上课》

时 间:1959年

尺 寸:纵15.2厘米,横22.8厘米


1958年3月,为传承苏绣传统技艺,培养一批能画能绣的技艺人才,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室举办首届刺绣专修班,共招收16名小学、初中毕业生,分乱针、打点戳纱、平金打籽、创作设计、细绣5个专业,学员毕业后全部留在刺绣研究所工作。



首届刺绣专修班《刺绣教学实习讲课提纲》

时 间:1960年

尺 寸:纵29.7厘米,横21厘米


1960年,根据首届刺绣专修班的培养目标和刺绣教学需要,蒋雪瑛、朱爱珍、余福臻等学员整理出这本讲课提纲。内容包括苏绣基本针法的特点、组织方法、运用范围、注意要点以及详细说明图等。



《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首届刺绣专修班毕业纪念》

时 间:1962年7月

尺 寸:纵15.2厘米,横22.8厘米 


首届专修班学制4年,李娥英任班主任,杨公毅、蔡震渊、殷梓湘、施仁任国画老师,梅云任素描老师,石裕纯、徐绍青任艺术欣赏老师,李娥英、严葆贞为刺绣老师,丁仪任政治老师。



《刺绣专修班四年学习总结》

时 间:1962年

尺 寸:纵21厘米,横29.7厘米


《总结》记录了学员对画、绣教学相结合的学习体会,在刺绣的创稿方法、工艺流程、技艺要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学习心得。



《致任嘒閒信札》

作 者:朱启钤

时 间:1962年

尺 寸:纵29.7厘米,横21厘米


1962年,朱启钤在收到任嘒閒为其绣制的肖像后,回复此信札。他高度评价任嘒閒的技艺,并将收藏的日本刺绣牡丹镜屏,以及沈寿在北京执教时绣制的花卉绣品,请顾公硕转交苏州刺绣研究所作为资料。



随着色彩类别

和色阶空前丰富的新丝线

真丝绡、尼龙绡等新底料

以及数十种新针法和新绣法的研发应用

苏绣的艺术表现力

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单面发绣《屈原像》

作 者:苏州刺绣厂(集体绣制)

时 间:1963年

尺 寸:纵101.5厘米,横60厘米


《屈原像》是以黑、白、灰、黄、棕等色泽的发丝完成的人物发绣。作品充分利用发丝细柔光滑的特性,运用滚针、缠针、接针、切针等针法进行表现,画面线条层次丰富,人物形象飘逸生动。



单面绣《白地打籽花卉图》

作 者:苏州刺绣厂(集体绣制)

时 间:1963年

尺 寸:纵112厘米,横51厘米


作品主要以打籽针法绣制山茶花、梅花、水仙等多种花卉,花篮、花盆和香炉等物品刻画精细,色彩明艳而不失雅致。



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和时代风貌的作品不断涌现

并形成了“小猫”和“孔雀”等

一系列富有生活情趣

和独具苏绣特色的新经典

苏绣频频作为国礼

馈赠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成为工艺美术领域闪亮的“国礼名片”



绣稿《杜鹃孔雀》

作 者:周天民(绘稿)

时 间:1965年

尺 寸:纵100厘米,横170厘米


苏州画家周天明自20世纪60年代起,结合苏绣技艺特点,为苏绣设计了许多花鸟题材绣稿,《杜鹃孔雀》是其中的大型绣稿之一。



这一时期的苏绣

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着

融汇古今、开放包容的姿态

一方面开展文物绣品的研究和复制

挖掘传统技艺

确立其在文物绣品复制领域的高地

一方面加强与文化、艺术界的

互动交流,博采众长

使苏绣的艺术语言日臻完善


《复制明代露香园韩希孟绣品》

作 者:李娥英、顾文霞等复制

时 间:1957-1963年

尺 寸:纵37.2厘米,横31.3厘米;纵43.3厘米,横29.9厘米


为研究和传承传统刺绣艺术,这一时期苏绣工作者对文物绣品进行复制。1957年,应上海博物馆邀请,复制明代露香园韩希孟绣品,并研究、整理、分析其绣制过程。1963年,复制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露香园韩希孟绣品八幅。


《略谈韩希孟的刺绣艺术》

作 者:徐绍青

时 间:1963年

尺 寸:纵42厘米,横29.7厘米


徐绍青在对韩希孟绣品及时代背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刺绣艺术的风格、特点进行总结。他认为韩希孟刺绣与明代文人画有着密切关系,但其并非一味追求与绘画熔为一炉,而是起于画成于绣,其作品是融入了绣者自身构思的二次创作,且在尽力发挥刺绣针法的表现能力,包括肌理、丝光等独特的刺绣语言,这些都是不逊于绘画的表现方法。


《曹克家、陈之佛、费新我来刺绣研究所指导的照片》

时 间:20世纪60年代初

尺 寸:纵15.2厘米,横22.8厘米


为加强绣稿创作设计力量,推动苏绣创作走向新的艺术高峰,苏州刺绣研究所多次邀请陈之佛、曹克家、费新我等艺术家前来交流、创作和提供绣稿,并指导作品绣制。



这是苏绣不断取得新的艺术成就

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时期

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

苏绣逐渐形成了

在生产、研究、教学、文化传播

与交流等方面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绣谱《发绣屈原九歌图》

作 者:归伟华(绣制)

时 间:20世纪60年代

尺 寸:纵32厘米,横24厘米


以屈原《九歌》中的神仙人物为题材,以头发为绣线,运用滚针、切针、接针、齐针、施针等针法绣制而成。



《金静芬刺绣针法汇编》(上、下册)

作 者:金静芬

时 间:20世纪60年代

尺 寸:封面纵30厘米,横30厘米;内页纵18厘米,横24厘米 


金静芬以仿真绣中的肉入针、施转针、密针、松针、铺针、绞针等针法,绣制了花鸟、风景、动物、人物等多种题材的实样,并汇编成册,是苏绣针法的教学范本。



《平金范本》

作 者: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时 间:20世纪60年代

尺 寸:封面纵30厘米,横30厘米;内页纵18厘米,横24厘米 


平金、盘金是一种用金线(或银线)表现图案纹饰的苏绣针法,包括勾边、满盘、压鳞、打彩等。《平金范本》将这些针法悉数汇编,是金(银)线刺绣的教学范本。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厉害了、震惊了、美哭了

......

你还能想到什么词汇

来形容苏绣作品呢?




▷展览时间

2023年4月4日-6月4日


▷展览地点

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

5、6、7号展厅


▷定点讲解时间

16:00




*本期封面



▇ 往期推荐 ▇


深博这几位讲解员太优秀了!你听过Ta们讲故事吗?

伴我同行丨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

环球自然日丨深圳赛区预赛启动!作品提交要求看这里→

苏绣丨这只猫,我一眼就相中了

伴我同行丨今日发咩啊?有咩就发咩啰~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听见深博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

获取相关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