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道丨为什么古代流放“胜地”会有岭南?发言权留给大家
在以往的“传承之道”系列展览中
已经展出了经部、史部、子部古籍
今年深博展示集部古籍
那“集”代表哪一类古籍呢?
在中华古籍“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中,集部主要是文学性的文集,辑录大量文学作品,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类别。别集,指的是按照一定的体式把一位作者的诗文作品编辑起来的书籍。“别”指的是此一家和那一家“风流殊别,各名一家之言。”本展览主要展示馆藏集部古籍中的别集类古籍。
四
部
分
类
法
“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隋书·经籍志》
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地区,负山临海,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独特。郦道元言: “古人云五岭者,天地以隔内外。”在古人的观念里,岭南给人以边远、偏僻、贫穷、蛮荒的印象,王风未被,春风不度。《通典》言: “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之前是为荒服。”
五岭地形示意图
“岭南意象”的形成,源于大量诗文对岭南原始蛮荒、万里路遥的描述。文学上的不断强化,打造了时人提及岭南时的直觉联想。岭南逐渐由一个地理概念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这种文化意象,又在很长时间内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岭南的认知。
荒 远 阻 隔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其后又经过多年大规模征战,在岭南设置郡县,正式将岭南纳入秦朝版图。
岭南北倚五岭,南临海洋。自秦开辟南越,岭南一直是中国的南部边疆和海疆,远离中原腹地。诗文中的岭南,则是荒远阻隔和异域殊方的象征。诗文大量使用“天外”“万里”“南荒”“南溟”等概念,来形容岭南的山川阻隔和道程迢遥,与“北方”“北地”“中州”“中夏”等词汇形成对应。
蔡中郎集
〔汉〕蔡邕撰 明嘉靖杨贤刻本 六卷
蔡邕(133-192),字伯喈(jiē),陈留圉(yǔ)(今河南杞县)人。灵帝时拜郎中,校书东观。邕诗文上承西汉朴实厚重遗风,开魏晋清丽典雅先河,辞赋尤具特点。
其作《刘镇南碑》云“交州殊远”。
曹子建集
〔魏〕曹植撰 明天启刻套印本 一〇卷
曹植 (192-232),字子建,三国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曹操第三子,世称陈思王,文才富艳,善诗文。
此篇《求自试表》“终军以妙年使越”所提“越”地,即南越国。秦末汉初,南海郡尉赵佗自立南越国。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派终军使越,令南越王、王太后入朝。
诗文作者
大多没有真实的岭南生活经历
其对岭南形象的塑造和建构
源于对前人认知的传承与加工
主观色彩较为浓厚
炎 瘴 酷 厉
“越岭向南风景异,人人传说到京城。”岭南地理气候、风物景观与北方迥异。许多关于岭南旷野荒凉、酷热潮湿、飓风毒蛊、瘴疠肆虐的记载,充满神秘乃至恐怖之感,人置身其中,如涉“鬼门关”。
江文通文集
〔南朝梁〕江淹撰 明翻宋刻本 一〇卷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考城)人。少孤贫,不事章句,留情于文章,后历仕宋、齐、梁三朝。其文学成就主要在诗、赋两个方面。
其《渡泉峤出诸山之顶》诗有“南方天炎火”之句,反映出时人观念中的南方印象。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唐〕杜甫撰 明嘉靖十五年玉几山人刻本 二〇卷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杜诗兼备众体,长于近体诗,风格沉郁顿挫,感情深挚。自宋代日益受人重视,注家众多,号称千家注杜。
此篇《咏怀》为大历三年(768)杜甫漂居南方时所作,诗中描述岭南炎热瘴毒,抒发漂泊流落之感。
这些诗文
一方面是南方丛林深谷
未经充分开发的现实生态环境的反映
另一方面也由此逐渐累积
成根深蒂固的地理印象
与昔日的“荒蛮”色彩
一起构成中古时期岭南意象
必不可少的描述要素
#今日话题
为什么古代流放“胜地”会有岭南?
先听听韩愈怎么说👇
接下一句:
若问鹏城初印象,_______?
你对深圳的第一印象
是什么呢?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30日-2024年3月3日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同心路)5、6号厅
定点讲解时间:15:30
*本期封面
▇ 往期推荐 ▇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视频号
深圳博物馆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
获取相关信息